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对策浅析

2017-07-19薛志浩周娇

卷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就业难高校大学生对策

薛志浩++周娇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初露端倪,现如今已发展得愈演愈烈,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泛关注。而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根源,除了供过于求以外,作为择业主体的大学生本身也存在一些主要原因。本文结合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具体探究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环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自身原因;对策

1 基本情况

社会发展,环境骤变,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才能适者生存。有人说“就业难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结构矛盾的产物”,但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还是个人原因在起决定作用。面对形势严峻的环境,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实力是就业的根本。但很大一部分当代大学生不能认清自身原因,只一味将责任推向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结构,致使“毕业等于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大学生只有更好的认清就业形势,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且通过合理的途径得到修正和改善,才能真正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具体原因

(1)自身定位偏颇不准,职业生涯模糊迷茫

部分高校大学生自信过度,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不能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导致部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对于某些职业缺乏公正的认识,比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这无疑是对职业岗位的认识不清。郑贤曾说:“真正伟大的事业是从平凡的岗位开始的”。眼光过高,自信过度只能使自身陷入就业难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此外,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求职方式模糊而迷茫,甚至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是大四的事情”。这无疑就使得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缺乏一定的思想基础,并且使得大学生对于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了解不充分,不能正确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变化。

(2)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自身实力有待提高

自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有关部门反映,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降低,各方面实力基础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差,缺乏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为人处事能力较弱。现如今,多数大学生只注重学业成绩的高低,而并不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习得的知识不会用或者到了车间不敢动。并且,部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能适当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避免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导致自身的责任感与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弱。

(3)缺乏适度的求职技巧,不能完全展现自身实力

近年来,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很多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不能表现得足够自信,甚至过分紧张,语无伦次,完全不能展现自身实力。根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40%的大学生平时并不注重自己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的培养,也并不关注求职的各种技巧。毫无疑问,这使得大学生并不能够增强自身的岗位能力,更不能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但若想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中闯出自己的天地,第一步就是要从提高就业能力。

3 相应对策

(1)正视自身优势与不足,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应当切合自身实力基础与兴趣爱好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不能盲目自信,这山看着那山高。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见贤思齐焉”,从而能在正确的定位上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职业规划相适应。同期,高校大学生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不能一味追求“一次到位”或者“绝对安稳”,要站在更高更远的位置来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同时,要积极准备自己关于就业的能力与知识,不断地提升职业修养,积极关注市场变化与社会变化,切忌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和娱乐。

(2)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适应市场岗位的需求

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优秀建设者定当志存高远,但更需要脚踏实地。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要不断充实自身阅历,丰富自身能力,更要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可积极参加一些提高职业能力知识的讲座,有目的的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相关技巧知识,还可参加一些实践实习活动,在职业演习中不断摸索职业经验,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使自己不断接近社会上的市场岗位需要。此外,仔细认真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和实践,使自己的实力基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3)树立平等的职业观念,学会适当取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代大学生应当认识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这也需要大学生在择业时要学会适当取舍。“有得必有失”。也许这里的经济发展快,但发展潜力并不很大;也许这里显得地域偏远,资源缺少,但依然有强劲的企业单位在这里腾飞。大学生在择业时应当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念,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这才是民族的合格接班人应当有的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李红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4)

[2]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J].王丽芬,王玉娟,程永红.中国市场.2006(35)

[3]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J].李增华,杨申宣.红河学院学报.2006(04)

[4]2006年大學生就业状况[J].青彦.人才开发.2006(09)

[5]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与政府作为[J].叶盛楠.前沿.2006(09)

[6]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J].狄成杰,朱明.经济纵横.2006(13)

猜你喜欢

就业难高校大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