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2017-07-19杨琛武屹董金凤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系统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杨琛,武屹,董金凤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杨琛,武屹,董金凤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科课程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已不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会计专业亦是如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当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课程设置;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1 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上几乎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数量更是占了将近高职学生的十分之一,几乎每所学校都开设此专业。总体而言,现如今的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多借鉴和模仿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其课程设置模式大致分为一个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四门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另一个以会计证、初级会计师考试为中心的会计专业课程。其中我国职业学院会计课程设置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多为学科类教学模式,其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多为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学习。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分化、会计课程设置与中高职衔接不顺、教学设置理念缺乏创新、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

2 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与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高职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内容要与企业岗位和用人需求保持一致,要体现企业生产管理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一套完善的企业参与高职课程设置制度,虽然有个别企业人员参加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会议,但由于参与时间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其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要脱节,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就业竞争力无法有效提高〔1〕。

2.2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化

会计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专业,我国也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但是实践课开设比例不能达到预期要求,而且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相脱节,且并不是每门理论课都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也就是没有真正实现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统一的状态,未能更好地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2.3 会计课程设置与中高职衔接不顺

目前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3+2”或者“3+3”的中高职相衔〔1〕;中职毕业报考高职和普通本科院校等,高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对课程设置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3+2模式,即三年中专,然后两年大专,但学生所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从高职升学而来的学生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样的,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中职教育存在明显脱节问题,这就使高职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毕业生竞争力相对较弱。

2.4 教学设置理念未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业教育也越来越被受重视,国家明确提出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我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普遍不太合理,未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没有把创业教育的理念及内容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当中。

2.5 课程设置结构上没有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老师上课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理论为主,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机统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打折扣。会计专业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属于技能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范畴,课程设置应该在目前的基础学习之上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实践,使学习与就业岗位匹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毕业以后的岗位要求,紧密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改革,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内容,认真学习理论,踏实进行实践,逐步完善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使毕业生能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就业。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表1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表

3.1 根据工作岗位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以会计核算岗位为例进行说明,其工作岗位形式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明细账的登记的能力〔4〕。而对于审计稽核岗位的人员则要求其具备会计稽核,内部审计,审计承接、审计计划、审计测试、审计报告的能力。因此构建系统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3.2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而且还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比如:对于会计核算岗位而言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明细账的登记。这就需要依据其工作性质与任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明确,包括审核企业已经取得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核算合理合法有效的经济业务以及编制企业财务报告成本核算等。

3.3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3〕。如根据资金管理或日常账等级工作任务可以确定其行动领域为资金收付结算与管理;而对于经济业务核算工作任务确定的行动领域则为填制审核凭证、登、结、对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

3.4 完善和丰富会计专业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完善和丰富会计专业课程。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需要根据每门课程的定位不同,来构建若干个教学项目,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行动为导向,以实践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传统的知识牵引型教学向技能引导性教学转型,实现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1〕汤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6,(4):133-135.

〔2〕邹勇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10:35

〔3〕吴泳成,蔡冬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创业教育融合〔J〕.文学教育,2016,(9):161.

〔4〕李姮.对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J〕.专业建设,2014,(1):81-82.

1008-3723(2017)03-057-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3.024

2017-03-22

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计算与分析》课程改革研究”(2016jyxm0788).

杨琛(1982-),女,安徽亳州人,合肥财经职业学院讲师,中级审计师,硕士.

G642.0

A

猜你喜欢

系统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