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2017-07-18亢小萌��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网络技术预防措施

亢小萌��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在简要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优势,并深入探讨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网络技术 心理危机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33-02

自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网络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其中的一些负面消极的思想很容易就危害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科学看待网络技术的利与弊,并且在“互联网+”视域下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危机预防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突然遭遇重大事件或精神压力时,凭借现有经验和条件无法克服困难所产生的一种苦闷、焦虑的心理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绝望、行为障碍、植物神经症状等现象。一般而言,心理危机具有无助性、危险性、突发性等特征,其发生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出现意外或重大事件,个体心理压力增大;第二,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问题;第三,生理或心理上出现不适感,但并没有成为精神病患者。“互联网+”视域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确定预警指标对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更加科学地看待心理危机,采取合理的处理手段,还能提高其心理危机防范意识,提前发现潜在的危机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的几率,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打破了传統的信息搜索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其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互联网+”视域下网络信息资源将逐渐成为高校教育者获取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信息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极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缩短信息传播的周期,大幅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应用,个人电脑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处理一些简单的文档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能够轻松地参与到全球信息的互动交流中。网络资源覆盖面极广,同时还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化、开放程度高等特征,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一方面,解决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探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显著提升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四)增强了信息内容的表现力

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将教师所需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并以图片、视频、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同时还显著增强了信息内容的表现力,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了一个相对自由的互动交流平台,使用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五)节省了教育成本投资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前期只需投入极低的成本便可构建起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聘请一些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负责网站的日常更新与维护工作,大大节省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本投资。此外,高校还需注重提高教师们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开展教学活动。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有效对策

随着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日益突出,高校应在坚持“互联网+”原则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加快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网络预防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干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问题,高校不能只将目光停留在危机事件本身,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及时预测并制止这些事件,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发,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首先,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了解网络心理知识并学会正确地利用网络技术。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究其本质只是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将重心放在现实生活上,而不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当中,不仅会导致学习成绩水平的下降,严重的还将危害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破坏其现实的人际关系,引发心理危机事件。

其次,开展与网络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活动。高校可以邀请一些业内权威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宣传讲座活动,普及网络心理知识,与学生之间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互动,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与网络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视频短剧、电影展播、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来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困境,从而更好更快地适应现实社会环境。

再次,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互联网+”视域下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相应的网上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上网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同时,高校还应在校园门户网站上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维护更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并且将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整理,以便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通过这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完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网络预防体系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呈现出一种新的特征,即部分学生会在网络上显露自己的消极情绪,发表一些激进或悲观的言论。面对这些信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及时察觉到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干预。为此,高校有必要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网络预防体系,通过全面收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信息,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探究,找出一切潜在的危机因素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同时采取有力的干预手段,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校园环境的稳定和谐。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网络预防体系:

第一,高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二,从上至下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心理危机三级网络预防体系。学校在每个班级要安排专门的网络心理信息员,通过微信、QQ、微博等渠道关注学生们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以便时刻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消极因素要及时联系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现实情况,同时还应将相关信息上报给学院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学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沟通,掌握学生平时的表现,客观分析是否存在诱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外部因素。如果发现学生确实存在产生心理危机的倾向,教师应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境,重拾心理健康。

第三,与学生进行真诚友好的互动交流。多数学生在得知学校教师们通过心理危机网络预防体系来监控自己的社交网络行为时,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不愿意再主动表露自己的真实心迹,甚至屏蔽教师们的相关信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在加入学生网络社交圈时需遵循基本的网络原则,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消除他们的顾虑心理,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创新大学生心理危机网络干预机制

高校在建立了危机事件网络预防体系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展、创新相应的干预机制,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几率和影响范围的目的。

首先,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复杂,危机事件频繁发生,这就要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在面对大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时才能做到沉着应对和妥善处理。

其次,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咨询平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隐匿性特点,鼓励大学生们主动敞开心扉向网络咨询平台寻求心理服务帮助。因此,高校应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网络知识水平,使其能够准确掌握学生们通过非语言符号所表达出的情绪,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最后,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联动网络。通过联动网络,一方面,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随时了解到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开展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指令;另一方面,教师们根据系统排查情况,能夠快速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尽量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将事件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巨大的竞争压力也使得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许多大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误导,从而引发心理危机事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问题,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网络体系,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

[2]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16(12).

[3]谢亚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铜仁学院学报,2016(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网络技术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