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式塔顿悟与翻转课堂:特征、价值与设计
——以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

2017-07-18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吕沙

财会通讯 2017年16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课程理论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吕沙

格式塔顿悟与翻转课堂:特征、价值与设计
——以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吕沙

本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中顿悟对于认知和学习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顿悟特征以及阻碍顿悟产生的因素,并叙述了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优势,讨论了翻转课堂促成格式塔顿悟的实现过程,重点阐述了有利于格式塔顿悟形成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革新中翻转课堂运行模式和思路,主张将会计类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基础专业类、实操类、应用提高类,针对对于这三大类课程,翻转课堂实现的方式也应随着改变,最后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并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教学设计。

格式塔顿悟 翻转课堂 会计学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是指教师先制作教学PPT、练习题并录制教学影像,学生课前灵活的自主学习,课上则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从而实现知识领悟的一种教学形式。该形式实际上是颠覆翻转了知识的“传递—内化”这一传统过程,将课堂教学重心从“传递”转向“内化”,知识的传递则在空间较为灵活的课前完成,有限的课中时间重点强调对知识内化过程。正如Bergmann等人所指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革新了形式,而是强调优化课堂学习效果;它是通过建构特定的情境而非通过教师的传授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最近十年以来,“翻转课堂”在国外日益盛行,国内专家学者也在对“翻转课堂”的方法与价值进行不断尝试和探索。本文即是从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格式塔顿悟特性入手,讨论的翻转课堂在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为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格式塔顿悟特征

(一)格式塔顿悟的基本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主义心理学,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一个西方心理学流派。顿悟(Insight)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苛勒(Kohler)通过对黑猩猩解决问题情境的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是指突然觉察和领悟问题的心理机制。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本文基于顿悟与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密切关系,讨论翻转课堂教学如何使会计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时间的学习,成为学术素养与专业技能并举的综合人才。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实现顿悟状态的目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至少需要在如下三方面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提高:会计学基础认知要不断深化;会计学拓展认知要不断积累;会计学技能实训认知的完形。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顿悟要素以及障碍因素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直觉悟性,具有非预期的突发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信息处理的模糊性以等特点。顿悟实际是知觉重组的过程,是从一种混乱的无形的状态转变成一种清晰的、有“完形”的状态,达到了一种对问题情境的突然明了和顿悟的状态,避免了由该问题情境引发的大量盲目的、不相干的智力活动。顿悟能打破人的思维定势,找到新的思路,从而推动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断向上发展,并且可以抑制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挫败感,产生一种促使其寻找解题途径的潜在动力。

学者张庆林(2004,2011)等人提出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揭示,顿悟过程由突破思维定势、信息有序加工和获取启发信息三个阶段构成。根据该理论,可以将会计学教学中的顿悟要素大致归纳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会计学课程体系特点,通过一些经验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恰当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对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认知方式和信息处理方式,使其透过繁复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甄别、获取到关键的启发信息,就有助于学生领悟知识,达到顿悟;灵活的学习环境,即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原型激活过程中信息的可控有序加工;同时通过搜索的有效性和广泛性,缩短原型搜索获取的时间。

根据四川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国内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明显阻碍顿悟实现的障碍因素,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教学反馈因素。一是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知识不扎实、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二是教师教学理念、能力还存在差异和不足,学校的教学环境还有待更新和改善,三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反馈渠道还存在瓶颈。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革新中翻转课堂的价值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优势

(1)混合式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实质是混合式学习的一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还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包括了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的“混合”(刘艳琼,2012)。翻转课堂首先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情景认知等理论为指导,混合了多种学习策略。翻转课堂还混合了多种学习资源,即流行的包括“慕课”在内的强大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的生动趣味的“课堂面授教学”方式(蔡宝来,2015)。

(2)教学结构与知识空间的重构。教学结构常见的形式主要有:基于奥苏贝尔“学与教”理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的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洪柳,2004)。然而翻转课堂的天生就不属于上述两种教学结构,而是两种教学结构的有机结合体,赋予了教学结构新的形式,因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呈现出与传统教学结构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学相长”和“先学而后教”,在关注点上由传统的结果导向型转变为过程导向型,在主导关系上由传统教师主导的“以教导学”转变为学生主导的“以学定教”。

传统课堂的教与学必须同时发生一定的时空内,即在规定的时间(课堂几十分钟)、规定的地点(教室),这是其最大的局限。但是学生个体又存在诸多差异,假如,甲学生需要去参加“挑战杯”集训,乙学生又必须参加文艺演出,丙学生得了流感需要隔离医治等等,这些学生便无法在特定的时空聆听老师的教诲,而老师也同样会存在时空的限制。翻转课堂克服了这种局限,老师可以自由的规划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在家、宿舍或自习室里学习。因而,翻转课堂使知识具有了多维特性,可以支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自主学习与教学民主化。传统课堂以“专制型”和“放任型”师生关系为主,课堂的中心或焦点是教师,教师是主体,或“专制”或“放任”,学生的角色定位于接受者,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缺乏积极学习态度。翻转课堂从课堂中剥离出消极因素,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进而推动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上课前已经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在课堂上则以讨论、演讲或辩论的形式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翻转课堂中教学民主化是理论基础,学生居于教学过程中心是核心环节,教师角色转变是关键保障,可以说“翻转课堂”是一次以抑制教师“专制权”、提升学生“自主权”为目标的教学革新。

(4)良性生态课堂的构建。翻转课堂的生态学特性是:多样平衡性、整体共生性、自组织性。翻转课堂天生具有生态课堂的特征:多样化的学生(群落)、差异化的学习诉求(进食)、开放交互的学习平台(环境)等等。翻转课堂是生态课堂实现的途径,生态课堂是翻转课堂实施的目的。翻转课堂的实现实际是对课堂生态化的重构,这种重构有利于教学往良性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二)翻转课堂促成格式塔顿悟的实现过程由于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多样化的认知形式、多重化的认知环境、多途径的认知积累,在这一过程中知觉逐渐重组并构造出完形,进而促成了会计学教学中学生的顿悟,其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翻转课堂促成格式塔顿悟的实现过程

(1)多样化的认知形式。如前文所述,翻转课堂综合了情景认知理论,认知方式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翻转课堂综合了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体现了一种全时空、全域性质的广泛交流,突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有限讲授形式的限制,使得对于顿悟表征理论中所提出的动作、映像和符号三大认知表征方式均能充分体现。多样的认知方式有利于知觉的重组,这是顿悟的前提和条件。

(2)多重化的认知环境。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突破了教室的桎梏,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认知环境更加多重化,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此时的教室内的教学则不再传授知识,侧重知识的内化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答疑和讨论。翻转课堂中这种不局限于教室环境下的具有多重化特点的认知环境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能为顿悟的提供实现的环境。

(3)多途径的认知积累。翻转课堂的早期还只是可汗学院的视频录像,后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SPOC”、慕课等新型在线课程的出现和发展,翻转课堂又具有了“在线”、“开放”的特点,即在线学习、即时互动、随时沟通、不断反馈。同时翻转课堂注重各种网络资源的搜集积累,并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多种的可以进行知识积累的途径,当积累到一定阶段达到“完形”时,顿悟就产生了。因而翻转课堂提供的多途径的认知积累是实现顿悟的有效途径。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革新中有利于顿悟的翻转课堂设计

(一)运行模式及基本思路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同时要求学生在原理部分学会基本的会计技能。一直以来,会计的教学都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系统的理论学习配以单独的实训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学分开进行,理论的教学和实践的训练会相互孤立,两者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翻转课堂的出现适应了这种需求。互联时代正好给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了契机,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多媒体设备,学习也轻便化,可以无所不在。由此,如果把翻转课堂用于专业课的教学,就能够解决许多教学中的问题,打破传统会计学课堂的桎梏,实现会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相长”,有利于顿悟的产生,是一种特色教学模式创新。

具体而言,会计类课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础专业类(分为基础教育类、专业教育类)、实操类、应用提高类(包含选修的拓展教育类)。对于这三大类课程的分类,翻转课堂实现的方式也应随着改变。

(1)基础教育类的基础专业课程是整个大学的通识教育,这些课程通常情况下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同时学习,可以采用MOOC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堂)的方式进行。

(2)专业教育类的基础专业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比如《初级会计学》课程包含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相关条例和做账基本方法,可以采用碎片化的微课进行。

(3)对于纳税筹划与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应用提高类课程,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规模较基础教育类小得多,可采用SPOC(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方式进行。与MOOCs相比,SPOC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这种“特色”课程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解决MOOCs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线答疑。

(4)对于会计实践类教学,传统的方式是在校内的机房里模拟财务,模拟银行、税务申报,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令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同样的,实践类课程教学也可采用SPOC方式。教师和企业财务人员组成SPOC团队,根据课程灵活生动的设计内容和场景,撰写通俗易懂且生动的台词,由专业团队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在线同步拍摄地点可以选择在校外实习基地中的相应场地(合作企事业单位),如存货的核算可以在仓库拍摄。拍摄团队到真实的场地进行拍摄,同时在线上传,学生可以同步收看。这种真实场景的再现以及LIVE直播方式,与微课等相比较,可以增强课程的可理解性和趣味性,达到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思考,更易带来顿悟式的理解。

(二)总体框架设计根据以上基本思路,本着层次清晰、、顺序执行的原则,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总体框架。

(三)教学设计

(1)翻转课堂顿悟教学的基础准备。对会计学课程体系按上节描述进行分类,归纳统筹每门课程的知识点、难点和问题,针对每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尝试用基元分析-可拓变换解决(陈爱玲等,2015)。基元理论认为,事物不是孤立的,具有可拓展性,任何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是互相联系的。对教材关键的基础梳理,有利于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知识点,利于知识的重构和认知的提高,这是顿悟的关键。因此,需从以下两点做好教学基础准备工作。第一,教材选择。我国会计专业教材种类虽然有很多,但大多内容更新慢,知识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易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收到打击。教材选择要做到内容新,结构紧凑,通俗且严谨。第二,教材处理。教师或相关的教学团队应集中研究对教材的处理,把教的内容进行细化,划分成一个一个的任务,知识细分要做到“分而不散”。教材的深层加工、提炼,可以达到精炼有用信息、学习事半功倍的目的。

表1 应用翻转课堂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框架

(2)翻转课堂顿悟教学技术。在做好教学基础准备工作后,就需要进入到录制翻转课堂视频的环节。视频教学的录制与合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能使用录屏软件和具有屏幕绘图功能的软件录制视频,视频的形式可以采用演讲式、讨论课式、采访式、辩论式等等。如前文所述,实操类课程可以采用实地拍摄式,基础知识采用PPT、flash动画等。具体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在录制的过程中,要分工明确,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高质量的视频,主讲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构思上,录制与修正视频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团队完成,这种高质量的视频使得认知更加清晰、思维更集中。

(3)翻转课堂利于顿悟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互动学习。翻转课堂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认知积累,从而促使达到顿悟状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等方式及时、快捷的向教师反馈,教师迅速的了解情况,并进行沟通解惑,这种快速高效的信息反馈,使顿悟能够更加快速的产生,减少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多余的活动。

翻转课堂还应有良好的互动机制,包括师生、生生互动。民主课堂的“中心”是学生,学生积极的互动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愉快的互动交流都是以学生为主导,气氛以积极和愉快为主,这种氛围下形成的良好认知环境,有利于知识内化,从而达到顿悟。

(4)翻转课堂顿悟教学评价方式。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舶来品,与传统课题相比,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有很大不同,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应随之变化,因而重新建构新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对于翻转课堂来说至关重要。李馨(2015)借鉴CDIO模式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会计学翻转课堂在此CDIO模式评价体系下更能使学生达成顿悟,这是常规模式在传统评价体系所不能达到的理想教学状态。

本文在会计学课程评价中运用CDIO模式,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一,平时考核。平时对学生进行各种不拘泥于表征形式的评价。第二,自主学习情况测验。每学期不定期随机抽检,期末组织自主学习情况汇报,汇报形式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决定,比如会计情景模拟、财务报表实操比拼等等。定期抽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心得记录、课中互动学习的讨论记录、课后归纳提升的反馈记录。第三,期末交学习报告或论文。期末要求学生写出能反映本人学习过程的报告或论文,对于报告或论文不仅要考察质量还要考察写作过程。第四,期末综合测试。一方面进行笔试以检验理论成效,另一方面以小组形式进行答辩以考察实践成效。

四、结论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在我国教育界蓬勃发展,是目前我国教改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然而在高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翻转课堂还处于尝试探索的起步期,在格式塔顿悟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使得处于初始形成期的会计学翻转课堂一开始便可以将螺旋上升的轨迹角度加大,使得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的会计学教学更加民主、平等和生态。对于教师而言,技术的掌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对于学生而言,能否实现认知和态度的转变从而带来知识的领悟和对问题的顿悟还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1]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教育研究》2015年第11期。

[2]洪柳:《关于教学结构理论基础的探讨》,《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第2期。

[3]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编辑 刘姗)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课程理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坚持理论创新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