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7-07-17李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诗意小朋友

李莹

诗意的种子是天生就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在纯粹理性泛滥的时代,教育回归诗意,彰显诗意的本质,既是教育发展人自然禀赋的本真目的,更是教育剥去重重遮蔽的必然选择。尽管教育面向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但教育是世界的,同时也是民族的。中国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中国人的教育,离不开固有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文化是诗意文化。

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学生的文化基础必须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渗入诗意教育,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不仅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够积累文化底蕴,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一、用诗歌轻叩科学之门

三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到科学这门课。科学用语和平时的语言大相径庭。为了消除小朋友的陌生感,在科学书中的每一章用一首诗引领小朋友踏上学习之路,让小朋友们感到科学就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闻到、我们可以摸到、我们可以感受到。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中的生命世界》的开篇是这样一首诗,“当我走进树林,眼前一片勃勃生机。无声的树林在生长,美丽的小鸟在歌唱。当我走进池塘,眼前一片粼粼波光。快乐的鱼儿在雀跃,轻轻地水草在舞蹈。你能接下去吗?”哪里有生命,生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生命在小朋友的诗里,伸出手就可以触碰到它。看来科学离我们一点也不远。

二、用诗歌点燃灵性之光

科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观察表象、机械的动手实践、简单的记录实验结果,还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精神。调动起孩子们好动、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是关键。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的开篇是这样一首诗,“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湖面泛起波纹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通过有趣生动的诗歌,学生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处处看到的现象居然还蕴藏着科学道理,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挖掘其中的规律。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不仅习得了科学知识,还从平面的书本到立体的空间扩展了他们思考的维度。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科学的实践。诗歌的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灵感的进发,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用诗歌打破学科壁垒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不断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科融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诗是浪漫的、形象的,科学则是严谨的,有时甚至是生涩的。诗可以把科学知识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这样的诗歌既具有艺术的形象性,还具有科学的知识性,它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六年级《遗传与变异》一课中,我曾引用歌德在《植物变异》中的一首诗,他写道:“每一朵花儿既相似又各有异,它们都显而易见地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强大的规律——一个神秘的谜。”课后学生纷纷就这一主题创造了自己的诗歌。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小阿虎,想啊想,我的眼睛为什么跟妈妈一模一样?我的花纹为什么没有妈妈的绚丽?哦,原来是遗传和变异的魔法啊!”诗歌打破了学科壁垒,给我们留下艺术的享受,拓展学生的表达方式。

教育的诗意是可以净化心灵的。把诗意注入科学教育,把传统文化與现代科技融合,不仅是为传统文化传播寻找载体,也为现代科技觅得发展的肥沃土壤。教育的诗意是美的,也是善的,它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教育的一种品格。有诗意的教育可惠及教育中所有的人,并最终有益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诗意小朋友
诗意地栖居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被耽搁的诗意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