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四条路径

2017-07-17胡玲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音乐素质大学生

胡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地越来越高,普及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另外,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本文从课堂教学、校内艺术活动、校外艺术实践、网络与新媒体四条路径中探索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达成。

关键词:大学生 音乐素质 路径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中把美育提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高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方面,对帮助大学生成才,及未来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对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在普通高校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笔者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

课堂教学即班级授课制,在高校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程是进行系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于课堂教学具有节约教育资源和时间,确保教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等优点,所以被世界各国的高校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除了教学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之外,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他们接触的都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个性化,并乐于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可以把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开发出现代大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

其次,学生是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主体,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音乐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欣赏学生的标新立异,帮助大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表现自己。

最后,德鲁伊典籍《自然之法》扉页上的一句箴言这样讲到:“穷竭整个艾泽拉斯也不会发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物也是如此,都存在差异性,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尽可能让每位大学生的爱好和长处得以充分展示,让大学生成长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人才。

正确运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普及,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校内艺术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补充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抓好校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培植艺术团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校可以成立各种社团,如合唱队、摇滚乐队、流行乐队、器乐队吉他队、舞蹈队、民歌乐队、古典乐队、曲艺团等,吸纳不同地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大学生,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在社团文化娱乐活动中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2.开展比赛和演出

高校应定期举办艺术节,开展各种比赛和演出。如庆祝“国庆”、元旦联欢会、器乐比赛、校园歌手大赛、集体舞蹈比赛、合唱比赛等艺术活动比赛。给热爱音乐、有音乐专长的大学生提供艺术舞台,也为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创造条件。

3.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

高校可邀請著名音乐家、词作家和作曲家等来校进行系列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明星来学校开演唱会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教师解答大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以此开阔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给予大学生专业性的指导。

校内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开展有特色、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活动,不要让活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也不要让活动成为某些大学生的专场表演,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成为陪衬。课外活动应尽量为每位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接受锻炼的机会,它可以不拘形式,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为了保证课外活动的开展成效,高校应组织教师参与活动的前期工作,并给予活动指导和点评,最后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探讨活动的成败以及感受。

三、校外艺术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延伸

当代大学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除了在校内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之外,校外的社会音乐实践活动也是开阔大学生视野的有效方法。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可以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可以发挥大学生的特长,让大学生实现大学生专业与课外实践的密切结合,从而更好地巩固课内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如组织大学生服务社区、企业、乡镇等。开展社会艺术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还能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如高校可组织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为社区的广场舞大妈服务,利用课余时间免费教授她们舞蹈等。

此外,高校还可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如在校内成立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等艺术团体,加强与市区文联、音乐协会等社会艺术团体的联系,创造各艺术团体与本地艺术家交流的机会,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组织、辅导大学生艺术活动方面的资源优势。高校还应积极参与和承办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交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教师和学生的艺术视野,吸纳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而且能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校外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的补充。通过校外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宽松自由的表现空间,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网络与新媒体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载体

网络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曲风的网络音乐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国家的音乐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风格。这样,既增添了音乐的多元性,又让学生感受了异国风情。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制约,音乐的传播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更好地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1.营造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音乐氛围

校园广播站作为学校的有声宣传栏,高校应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如委派教师为校园广播站的运作提供指导工作,成立学生小组,负责广播站的日常工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分专题地在校园内播放健康向上、高雅清新、有益于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内容,并传递学校音乐活动信息,传播音乐知识,对学校或社会上的音乐生活现象作出评论。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积极地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对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2.加强大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

现代通讯技术日新月异,QQ、微信、微博等联系方式不仅多样化,而且及时有效。高校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以班为单位组成小组,在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中定期编写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包括古典音乐、公开课程、乐曲评论、名家音乐会、乐坛新闻、音乐欣赏知识及音乐欣赏方法介绍等。活动的意义不在于出一期有关音乐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受到音乐教育,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3.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

网络媒体音乐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大众舞台,只有你够大胆、有才气,就可以勇敢地参与进去。新媒体平台可以帮助有音乐才华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高校应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法,强化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音乐素质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新课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音乐课
浅论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重视欣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探讨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研究
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