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引词意义问题探究

2017-07-15肖辉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06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专名意向性心智

肖辉媛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066000)

索引词意义问题探究

肖辉媛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066000)

索引词问题一直是逻辑学和语言学界研究的难题,在日常语言交流中,索引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言中不仅无法消除还至关重要。索引词的意义与语境有密切关系,要在具体语境中判断,在传统的意义理论和因果论的基础上,对索引词意义进行追问是索引词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

索引词;索引句;意义;意向性

索引词通常被认为是,离开语境就无法确定指称的词语,如:人称索引“你、我、他”,地点索引“这里、那里”,时间索引“今天、明天、昨天”,指示代词“这、那”等等。含有索引词的语句称为索引句,索引语句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使用非常普遍,对日常语言的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哲学家弗雷格、罗素、希勒尔、伯克斯、蒙太格等都对索引词的基本属性和形式特征做出过研究,其中主要围绕索引词可否具有交流性、真值及能否形式化等方面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索引词的基本属性得到刻画,相关的理论问题也趋于多元化,围绕索引词的哲学方面问题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对于索引词的研究,虽然远远不及专名和摹状词那样热,但也不影响其成为逻辑哲学及语言哲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在哲学讨论中,最终都要询问语言的指称及意义,一种语言的存在要显示出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性。语言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进行指称尤为重要,对指称的追问就是探讨语言表达的内容及意义。

索引词是自然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语言的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人在一天当中,基本上都在说索引语句,以人称索引句居多。索引词的灵活性使得话语的接受者能很快明白话语说出者的内容,双方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当前学界对索引词的探讨就是其本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使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说出的索引语句具有不同的真值和意义,这将是我们追问和探讨的中心点。

索引词的意义问题探究是索引词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长久以来,一直是语言哲学的难题。索引词的存在对传统的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是一个挑战。1意义因果论在探讨专名问题时提出专名无意义,这与传统意义描述论形成相反的阵营。克里普克是意义因果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基于可能世界的视角提出这种新的名称理论:名称(包括专名和通名)都是严格指示词,它们没有涵义、以名字的使用者为中介和终结的一个传播链条而确定。人们通过回溯一个名字的这种历史的、因果的传播链条,来确定它的指称对象,不需要任何意义描述做中介。2卡普兰所建立的指示词逻辑是坚持意义因果论的基本立场,他认为索引词没有涵义,只有指称。依照罗素对普通专名和逻辑专名的划分,索引词属于逻辑专名,借鉴意义因果论的观点,索引词是无意义的。

传统的意义理论主要以弗雷格的“含义决定指称“原则为主,一个语句的所指就是它要表达的含义,也就是这个语句的意义。由于索引词的特殊性,使得“含义决定指称”这一原则完全解释不了索引词的意义。索引词的意义主要以语境为参照点而展开,索引词随语境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样随语境变化又有相同不变的意义。卡普兰在其著作《指示词逻辑》一文中指出:索引词的意义建立在特征和内容的区分基础之上。3特征是索引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是语言上的,不受语境影响;内容是索引词在语境的使用中所体现的语义层面的内容。特征和内容的意义才构成索引词及索引语句的全部意义。如“我”的特征是当下正在讲话的人,这是“我”的特征意义,而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我”可以指“肖辉媛”、“一名学生”、“妈妈的女儿”,这是“我”的内容意义。

所有索引词和索引语句的意义分析都要建立在特征和内容的区分基础之上,因此在对索引句进行指称和意义判断时,首先要区分索引词的特征和内容。索引词的特征是纯语言的表述,这毫无疑问;索引词的内容依赖语境而变化,这也毋庸置疑,但是这只是语言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是语言指称客观世界的必然途径。思维的东西同样要与客观世界建立联系,人类所思维着的,无非就是我们的物质世界,因此思维与客观世界必然要有关联,而这联结的纽带必然得是语言,语言承载着思维世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思考。语言艺术中,索引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日常语言的交流中,索引词的大量使用也使得语言交流方便,省去很多麻烦,因此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人作为主体,是语言表达的承担者,人作为思维着的人,认知常常伴有主观性,而主观性中必然包含意向性内容。也就是说人的语言行动要伴随心智行为,两者无法切割,因此在探讨索引词的意义上要考虑其背后所包含的的意向性内容。意向性是一种心智现象和心智性质,意向状态的本质特性是其目标性和指向性,即必须指向或关涉某个对象或某种事态,因而意向性是心智状态或事件与客观对象及事态建立关联的纽带,是会通心灵与世界的桥梁。4索引词的意向性可以为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约定俗成的规则等等。

张建军教授在《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构图》一文中构建了行动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框架,从认识论、语言论和行动论上划分了三个世界即:思想世界、语言世界和实在世界。思想世界体现实在世界,语言世界表达思想世界,不同领域的连接必须要以行动为媒介。5语言表现思想世界,思想世界是一种心智活动,而心智活动都含有意向性内容。不可因语言无法表现意向性内容而忽略心智活动中意向性的存在。索引语句的表达具有不确定性,指称和意义要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虽然特殊,但不可否认,索引语句表现的同样是思想世界中想要传达出的东西,依赖的是心智活动,因此具有意向性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意向性内容不都完全一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受教育文化程度以及社会道德意识等相关,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句话所具有的意向性内容要在具体语境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索引词的表述中,头脑中思维的东西要通过语言的传递而被表现,但其内容中附带差异性,这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也是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内容的差异性可以从会话意图中找到一些切入点。说话者说出的话语可以分为一般意图和特殊意图,由于索引词的不确定性,因此,要结合特定语境及说话意图来判定其意义。话语的一般意图不变,特殊意图要根据格赖斯的会话含义来判定:一是说话者所说的“话”在给定场合所指的东西;二是“说话者”在该场合说出这些话时所指的东西。语词所指的东西这一概念在言语中是语义的,它由我们的语言约定给出。6例如:“我很好”,这句话的一般意图就是单纯地表达我很好,而特殊意图一是我以前不好,现在很好;二是我很好,你不用担心我。特殊意图的确定要依据特定的语境场合。所有的语境并不是统一的,各有不同,语境是由C(A P T W)构成,所谓的语境(A P T W)分别是(主体、地点、时间、可能世界)。语境固定主体的指称,同时便也表达了语句的意义。

索引词意义问题的最终讨论势必要在意义描述论和意义因果论的基础上相融合,加入认知主体表达的意向性,以内在的意向内容和外在的因果性指称,全面表达索引语句的对象意义。索引词的意义问题是逻辑哲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其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完善。

注释:

1.武庆荣何向东.索引词研究的逻辑哲学意蕴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8):16.

2.陈波.逻辑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6.

3.D.Kaplan.On the Logic of Demonstrative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9(8):81-98.

4.刘叶涛.专名的意向性理论分析 [J].世界哲学,2012(04):141.

5.张建军.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构图[J].学术月刊,2008(08):54.

6.刘叶涛.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37.

肖辉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哲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专名意向性心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心智表达课程设计
克里普克的专名观
沂南村名中通名和专名的关系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对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心智视角下的汉英委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