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翻译中审美主体对翻译译文质量的影响

2017-07-14高锐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自身修养文学翻译

高锐

摘 要:翻译是一门综合的、跨越不同语言的学科,其过程与美学有很大关联。在中西方传统译论中,都有美学思想的体现。作为翻译活动中的审美主体,译者对原文的分析过程即是一种审美过程,其任务包括对原文的理解和鉴赏以及对原文中审美信息的再现或创作。本文旨在揭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作为审美主体,其自身修养对译文最终的品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探讨译者如何达到与原作者的视野融合,实现对原文的审美把握和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再现。因此,这种研究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期望文学翻译工作者能够以正确、踏实的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使文学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文学翻译;审美主体;自身修养

1审美与文学翻译

1.1美学的概念

如今,对于翻译有着不同版本的定义。通常情况下,被人们所接受的便是由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呈现。这就意味着翻译是由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真实展现。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西方的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翻译美学也在翻译理论中被广泛使用。众所周知,翻译美学是人类所具有的美和感受的统一,与此同时,它也是翻译研究中实用性很强的美学理论。中西方翻译中的美学概念具体如下:

在西方国家,美学理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通常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美的概念。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和谐便是美。博赞基特认为美学是对于包括自然和文学作品之美的基本原则的探讨,它也属于哲学的一部分。

中国的美学家持有的观点是:作为一名翻译,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喜好以及表达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在此,更为强调的则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观性以及精神力量的重要。盡管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立场和观点的表述,但“自然之美能够通过译者的灵魂性的表达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美来显示出来,”这一观点对于文学作品领域的翻译有着重大的影响。

1.2传统的翻译美学

传统的翻译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所关注的是基于理论思想、原则以及方法为参数的翻译方法。

在西方的翻译史中,在文学翻译和意译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被称为“文”“字”之争。这也是文章内容和形式之争。应当更加关注对于原文翻译的忠实性还是严格遵守语言结构形式?自由翻译的水平和文学翻译的文体也是重要的美学范畴的翻译理论。但同时,翻译语境的塑造以及语言的生动性在美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翻译美学在翻译参数以及翻译和校对方面也融合了文学美学的一些方法。它关注的是翻译时的人的本能反映而不是语言标准的客观研究。传统的翻译美学更倾向于使用印象派词语,把重点放在那些能够被感知的而不是被表述出来的表达,更为强调理解。印象派词语的最具典型的优点就是它们能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然而缺点便是它无法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专业定义。因此,对于这一理论来说很难制定出美学的范畴定义。自然的,在传统的翻译美学中存在着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

1.3文学翻译中美学思想的体现

翻译美学在西方的翻译史的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最早的翻译时期,西塞罗,贺拉斯,以及杰罗姆是那一时期翻译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的观点主要基于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两部作品《修辞》与《诗学》,他们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风格的书写方式,语言风格是艺术感染力的产生的关键,自然的写作风格应当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对于当时的西方文学以及美学艺术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2审美主体自身修养下的美学模式

2.1审美构成下的感知,理解以及鉴别

尽管世界上的人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然而大家仍然可以关注和发现一些类似的自然现象,有着同样的情感和物质需求。此外,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同样的自然规律,经历这相似的发展阶段。而语言的发展以及可理解性便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共同产物。

审美解读是翻译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内容以及形式的内涵的理解,特点的把握,功能的运用。美随处可见,但它并不是能够被每一个人所感知和欣赏。美学主体的自身修养包括了文化背景,美学感知,生活经验,而这些便都是精确理解翻译原文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也曾说过:“如果你期待着欣赏艺术作品,那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你自己也必须是一个具有艺术造诣的人。”

美学主体对于翻译作品也需要具有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在开始翻译作品之前,美学主体应当尽他所能的去研究作者(包括它的生活经历,思想起源,写作特点等),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尽力去收集足够的参考资料,然后再针对作品做出进一步的更为确切的理解和翻译。在翻译作品中如果能够标注的话,将能够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原著。好的翻译作品是基于对于原著和作者的可靠研究及分析。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文学翻译中,表达出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英国的一位翻译及翻译理论家纽瓦克曾说:“翻译无界”。对于译者来说,准确的理解和渲染原著中的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是尤为困难的,尤其是当他翻译一部伟大名著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生活体验。所以,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了达到这一点,译者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原著,然后尽他所能的在目标语言中给出表达一致的措辞或用语,进而传达给读者。

2.2通过审美主体的思维方式来感受全文

在翻译中,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很大,这使得它极为复杂且值得我们讨论。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将会涉及到空间以及时间的转变。说到空间的转换,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的译者来说,针对原文可能只有一种翻译版本,或者几种翻译版本。而对于时间转变,对于处于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不同译者来说,对于原文的翻译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翻译版本。

正如我们所知,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记录。而针对不同的生活群体来说,不同的国家在对于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和发展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并且,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拥有着他们独特的自然界的地理特征,慢慢的不同国家民族也处于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都导致了语言的差异。因此,译者如果通过他自己的思考模式来感知原文的内涵,便产生了不受原著限制的具有译者特点的再创的翻译作品。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时间和空间转变的问题,这能够使原著的美学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好的传达,并且也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便是空间转换的问题。

从原著到译著的翻译过程中有很多转换的方面。首先便是语言形式的转变,译者作为翻译的美学主体成为了原著和自己译著的读者。译者应当承担起保留原著民族风格的重任,与此同时,还要使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异国特色的风格。民族风格是文化、生活方式、语言、习俗、传统以及特定国家特性的反映。所以,对于这些民族风格应当好好把握。

其次是如何解决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问题。相对来说,翻译同一时期的作品是相应的容易一些的。但是,当我们去翻译不同时期的作品时,译者则需要去关注如何把握好文学作品中不同的语言特点。当然,为了使读者能够读懂作品,译者应当用当代的语言进行翻译,而不是使用过去时代的用语。所以,原著中的语言特点无疑会有相应的不同程度的丢失。

2.3审美主体的审美复制

当然,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是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无论译者对翻译有多么的娴熟和认真,他也无可避免的会犯一定的错误。也就是说,翻译不是一次性就能做好的事,它需要译者不断的润色和改进它的翻译作品,直到原著的美学特征能够更好的体现。如此,也可见,翻译中的美学再现是对于译者的高度要求,这就需要译者对于译著具有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追求。

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的重叠和语言的共性为我们提供了使译著和原著保持同样意象的可能性。译者应当尽可能的保持原著作品中的意象,任何意象的丢失或更改将会使得原著呈现不完整性。

3总结

正如以上我们针对文学翻译的探讨,美学主体,即译者,在翻译活动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文学翻译强调的是原著美学特征的传递,这就需要译者也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究其本质来说,译者的作品是原著之外再生的它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是原著生命的扩大。众所周知,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是完美的,但是在翻译过程中美学主体对于翻译的认真专研和奉献将会使得翻译作品的不完美缩减至最小,从而实现原著的美学传达。

参考文献:

[1]邓春霞.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32):5.

[2]吴海芳.审美意识与文学翻译[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3(7):1.

[3]罗雪娟.文化研究:翻译审美的体现[J].青海社会科学,2005,7(4).

[4]廖晟,谭小平.英汉翻译形式與内容的审美再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8):2.

[5]贾福生.审美意识与文学翻译中文和意向的传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5(13):5.

猜你喜欢

自身修养文学翻译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浅谈卫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修养问题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如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身修养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提高学生干部自身修养的实践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能力与自身修养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