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空心村”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7-14叶子陈卫坦查小雨

商情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成因分析对策

叶子+陈卫坦+查小雨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皖北地区农村出现一种“人走房空”心化现象。这对皖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严重阻碍。本文介绍宿州市“空心村”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其形成机制,最后对空心村的治理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空心村;成因分析;新型农村;对策

前言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规划滞后、宅基地管理薄弱等原因,近年来,皖北地区农村的“人走房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空心村不仅造成地区内部经济功能退化,影响居民的居住和生活,也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解决空心村问题势在必行。

一、宿州市萧县空心村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宿州市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萧县有18个镇,5个乡,708个行政村,全县农业人口125万人。统计显示,2015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0.08m2,超过全面小康水平。2016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0.17m2,比上年增加0.09m2。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依然存在着一户多宅、超占面积,不交旧宅基,再建新宅基,新居住人,旧居闲置的现象。随着全镇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建新房也越来越多。全县708个行政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心村”现象。

(二)主要特征

1.形成时间短。随着改革开放,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萧县张集村开始掀起建房高潮,再加上入城购房热潮,导致农村很多人口外流,房屋闲置。因此真正形成“空心村”时间也就短短的十来年。

2.地域分布散。“空心村”问题在整个萧县是一个普遍现象,是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的绊脚石。“空心村”其涉及很多乡镇,地域分布散。

3.形态杂。现有的“空心村”主要呈现扇形、同心圆形、多核形、带状等多种形态。其形态大多是根据村庄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和农民宅基地扩建地理位置的选择而形成的。

4.涉及多。涉及农民多,占地多,存在大量一户多宅及宅基地超标现象。

二、空心村形成原因

空心村主要是指在工業化、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由于农村就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由于农村基层政府土地规划意识淡薄以及农村封建意味浓重不愿意拆迁旧房子等问题,导致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的状况。其主要形成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1.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这是“空心村”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村民富裕起来,有钱去谋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农村原始的形态也因此被打破。人们开始建房、搬迁,以求更舒适的生活。“空心村”也就是经济发展下的产物,是其显性的外在表现。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是“空心村”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会使农村闲置出大量居住空间。

3.产业转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村落紧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发展第三产业,居民就业结构也不单单是传统农业,很多已经向服务业转变。比如很多居民开展农家乐。这也加速了“空心村”的形成。

(二)制度方面

1.村庄规划管理滞后。理论滞后于实践,居民建房杂乱无章,由于村庄没有进行详细的布点规划,居民建设处于一种杂、乱、散状况。

2.国家法律不明确。我国土地管理法律体制和宅基地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土地流转容易、宅基地规划不当、违建审批不严、土地归属不明确等,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原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加之农村土地归属和流转执法力度不够,使村民对土地的占有变得更加肆意。

(三)观念方面

1.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许多农民相信风水先生“宅大进财,路宽出官”的胡言乱语,纷纷向村外寻求“ 风水宝地”。以前由于不富裕,无力重建新房,只能囚居于老屋。一旦富裕起来后,为求“风水”,就舍弃老宅。

2. 农村保守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占着了就是自己的,这种观念让农民千方百计的批地建新房。还有许多农民建了新房,但是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

3.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根据调张新集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更不用说对对土地的法制的了解了。农民考虑的是自己眼前的问题,没有土地观念,认为这些土地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所以自己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4.婚嫁需要。随着孩子长大,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现代结婚新房也成了结婚的必须品。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住旧的老房,宁愿花钱多盖几间新房。但孩子也不经常在家里面待,所以新盖的新房也成了空房。

(三)环境方面

1.自然条件较差一些村庄因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村民生产生活遇到重重困难。其中交通不便也是造成“空心村”的重要原因。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面,显然在交通不变的老宅子里面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方便自己生活,农民便开始了新房建设,以期解决这样的局面。

2.村庄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目前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很少,资金量非常有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农村的面貌长时期内难以有很大改观。

三、空心村的危害

(一)造成土地浪费。严重阻碍了皖北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宅地废弃、空置与低效能利用是“空心村”问题的核心。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存在安全隐患。破败的房屋,颓废的院落,一旦出现倒塌、火灾,势必危及到农村留守人群中的老人和儿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三)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新宅旧户,犬牙相交,不仅影响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影响村容村貌,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經济的发展,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四)潜伏矛盾纠纷。一方面一家一户产权不清,纠纷较多。另一方面由于“空心村”内的废弃宅基地多年未曾有人使用,到了第三、四代之后,邻里之间土地界限必定模糊。然而宅基地今后必将升值,到时候这些废弃宅基地可能会引发矛盾纠纷。

四、对策和措施

空心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经济竞争力,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布局。

(一)围绕经济建设,推进村民职业非农化

中国农村经济从古至今一直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但是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导致农业上取得的收入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第一点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做到节省劳动力提高产量;第二点将农业融入商业气息,可以将农作物进行网上销售,如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更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第三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第四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农村的发展情况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办厂,加大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可以更好的让村民收入多样化,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作用,着眼于工业带动农业,按照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原则,做好农村经济发展。

(二)围绕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民主化

提高村民和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加强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法制建设,让 村民自己更好的管理自己,让村民人人懂法,人人知法。我国农村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在增强民主意识的前提下要进行法律民主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接触法律,真正的做到懂法用法。一个好的村民生活环境离不开基层村民组织的引导,基层政府应该做好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的作用,积极引进有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将更多的民主知识传播给广大村民。

(三)围绕文化建设,推进村民思想观念现代化

造成农村空心化最重要一点是农村土地没有很好得到利用,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旧房子的根基,旧宅基地有多大建地面积就有多大,宅基地面积严重超出,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并且很多农民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因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房子也不愿意拆,这就造成严重的农村土地的闲置和浪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闲置的问题,需要逐渐改变村民的封建思想,更多的融入现代先进思想文化。基层政府方面可以安排培训与宣传,让更多的村民接触到现代社会的思想方式,从而慢慢改变。

(四)围绕社会建设,推进村民生活方式城市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广大农民付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分享成果时,尽管政府以及各社会方面努力下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历史的以及其他因素,城乡在收入、医疗保障、就业机会等方面还明显存在失衡。 在村民生活方式方面,我国大部分农村机制办事效率太低,村民办事时间过长,基层政府不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人民服务,推进村民生活城市化从机制上进行改变,将政府机构一体化,让村民轻松办事舒心办事。在城乡基础设施布局上,城乡差距仍然过大,新农村建设的水平需要全面提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医疗卫生等要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

(五)围绕生态建设,推进村民生活环境园林化

加强绿化,保证绿化用地,将农村荒地废地合理利用起来进行统一规划,推动公园绿地、居住绿地、风景林地等公共绿地建设,提倡庭院绿化、垂直绿化建设。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体治理,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的建设。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园林,提高村民生活环境的质量,从而做好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43

[2]游文亭.关于我国“空心村”形成原因的法律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2)

[3]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01)

作者简介:

叶子(1994.0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查小雨(1996.10-),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陈卫坦(1995.03-),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成因分析对策
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