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卿:期待遇见更好的“董卿”

2017-07-14

妇女 2017年7期
关键词:董卿主持人

2017年伊始,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综艺节目的热播,主持人董卿再度爆红。除了“央视一姐”的头衔之外,她又被赋予了“才女”“女神”“央视网红主持人”等新标签。

“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啊。”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董卿的认识都来自春节晚会及类似各种晚会,大众二次发现和认识了她。“当下中国美人十分,董卿能独占七分。”面对网友对她“真女神”的评价,董卿说:“其实,所有女神的另一面都是女汉子。如果没有那种强悍,那种坚持,没有那种对自己狠一点的劲儿,就成不了女神。”

永远别失去前行的勇气

从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央电视台,从事主持行业20余年,董卿勇敢地一次次将事业归零,重新开始。

1994年董卿进入主持行业。当时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她陪朋友考试,自己却意外被录取。两年后她跳到上海东方电视台。通过努力,很快获得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美女主播。可以说,在上海的七年,她过着有名有闲的日子,生活安逸自在。

2002年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乱了董卿平静的生活。那一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魅力12》节目组向她发出邀请。接到电话,董卿心情异常复杂,“这可能意味着你整个生活都会发生巨大改变。”

二十八九岁的年龄,放弃拥有的一切,去一个陌生城市重新开始,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让董卿几乎见人就问:我要去吗?在一遍遍的问与答中,她渐渐明晰了自己的答案,“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而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但如果不去,有一天我一定会后悔。”

做完最后一期节目,董卿只身前往北京,住酒店、租房、打车,所有事都要一个人扛。渐渐地,她融入到新的人群,新的城市,新的生活。

“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那时的她,常常为解决一个小问题熬到凌晨三四点钟。她的努力得到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尊重。两年后,文艺中心邀请她与朱军搭档主持音乐频道开播晚会。不久青歌赛开赛,董卿再次被邀担当主持人,从此她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

2004年年底,距离2005年春晚不到一个月,董卿突然接到时任春晚总导演郎昆的电话,告诉她被任命为春晚主持人。接到电话已是夜里十一点,当时她刚搬进新家,疲惫不堪。“谢谢郎导。”挂掉电话,董卿拿着扫帚兴奋地在屋里转圈。“本来已经累瘫了,但那一刻,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搬一次家。”

从2005年第一次踏上春晚舞台开始,此后连续十年,董卿都出现在这个亿万观众瞩目的舞台上。她像其他央视前辈们一样,踏入了“家喻户晓”的行列,甚至被喜欢她的观众冠以“央视一姐”称号。

然而,就在董卿收获了无数鲜花、掌声和荣誉的时候,2014年她却突然决定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给主持生涯按下暂停键。其实,去美国的决定对董卿来说,同样不是一件易事。“我怎么可能不害怕,怎么可能不担心,怎么可能不去预想我离开了一个非常熟悉甚至非常优越的生活环境后可能要面对的各种境况”,但反复考虑,她觉得近十年来所主持的节目形式雷同,“以自己的经验和状态,当然还可以做几年。可我最怕重复,重复会消磨意志和激情。暂时放下话筒,是希望深造后以更好的状态回归。”

在美国的日子,她每天7点起床,然后去上课。休息的时候就去参观一些博物馆,看一些演出。“重新做一个学生,扔掉名牌包,摒弃所有的光环,这些都只是表面。真正的困难是,你要经受得住所有落差,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学习如何变得强大。”

2015年再次回归时,董卿以评委身份出现在央视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的现场。当众人纷纷猜测她是不是开始转型的时候,她在原本冷门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彻底将观众折服,并悄然开始了《朗读者》的筹备。

作为《朗读者》制作人,从最初的团队搭建到节目形式,再到录制、剪辑,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可谓道阻且长。董卿冷静地一一面对:“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会有孤独和无助的时候,但我相信,任何一段生命的过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就算有人不理解甚至误读,我依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人生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

“要么在台上主持,要么在台下为主持做准备。”这是董卿多年的工作状态。除了春晚,她每年还有120到130场节目,差不多每三天就一场。“做好主持人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董卿说。

为准备一场节目,董卿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从早上七八点直到夜里二三点,除了吃饭上厕所外,几乎没从椅子上站起来。每年春晚直播之前,她都会在家里想象着全国观众就在眼前,“中国中央电视台”“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开始大声练习,“那些话在我嘴巴里滚了上百遍,上台才有那个底气。”

2017年4月,董卿在主持一期《中国诗词大会》时,穿着近10厘米高跟鞋的她不小心踩空,一下摔下了半米多高的舞台。董卿磕在了舞台周边的铁架上,疼得站不起来。现场工作人员要送她去医院,董卿疼得眼泪止不住流,却非要录完才走。所有人看着她颤巍巍地回到台上,整理好情绪和妆容,仿佛没事人一样录完,最后结束时她已经站不穩了,是现场导演背着她才上了车。导演嘱咐司机快开车,谁知董卿却说,把第二天两场节目的台本给她,因为去医院不知处理到几点,她要带过去看。这句话令在场的人大为感动,原来她根本没打算休息。

董卿做《朗读者》,是因为想做一档“自己真正喜欢的,不管有多少受众的节目”,很多人都觉得她没必要在40多岁的年龄去做一件如此耗费心力的事:“你为什么要做,你做主持人驾轻就熟,而且所谓的行业地位也摆在那儿了。”周围有很多质疑声,客气点的人说:这样的节目很难做。不客气的就会说:这样的节目没有观众。她的团队里一些人走,一些人放弃,对她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她只能一遍遍地向他们阐述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理想。有很多时候,她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心里很纠结,感觉那是一个漫漫征程,看不到光明在哪里。

那段日子,董卿每天睡眠不足,凌晨4点睡早上8点起。醒来一睁开眼就想节目的事,想着嘉宾、读本、故事、后期……录制前一晚,工作人员不能找她,她必须把第二天的东西整整过一遍。不录节目的时候,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她一定守在办公室,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找到她。她觉得当制作人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特别唠叨,喋喋不休,要跟团队、专家、广告客户等,一遍又一遍地说相同的话。有时候特疲惫,她就恨恨地问身边人:像不像祥林嫂?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朗读者》一播出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和无数赞誉,也远远超出了董卿的预期。董卿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说:“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任何时候不放弃成长的可能

董卿出身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报社总编,母亲是大学教授。从小到大她受到的是父亲严厉的家庭教育:从7岁开始每天刷碗,早上到操场跑1000米,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

父亲有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有照镜子的时间不如多用功。小时候的董卿不理解父亲的爱,渐渐长大后她才懂得,其实所有的父母都会倾尽所能去爱自己的孩子。

“爸爸生长在农村,生活十分穷困。每天上学前,都要先去池塘抓鱼虾到集市上卖掉,挣点生活费再去上学。爸爸的经历让他笃信一点,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所以对我也有这样的期望。”董卿感叹,是父亲的“魔鬼”教育教她学会了努力和坚持,生怕辜负别人辜负自己。

因为主持春晚,董卿每年除夕夜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她曾几次邀请父母来春晚现场,但父母老是怕给她添麻烦,怕她在台上想着他们,注意力会分散。董卿便在盛大的晚会落幕后,一个人开车回家,吃点速冻水饺,然后赶第二天最早的一班飞机回上海,和父母团圆。

董卿经常给父母钱,但他们仍然过得非常节俭。“有一次我爸去医院拔牙,出来后咬着棉花球,腮帮子肿着,就这样还是挤地铁,不舍得打车。我在电话里听我妈说完特别难过。”谈到情深处,董卿说,“这么多年,我把最好的笑容都留在台上了,给父母的太少了。每次我回上海,常有人叫我出来吃饭,我一般都推掉了,希望多陪陪他们。但只有医院院长请我吃饭,我一定去,而且我见到他们都是同样的话,‘我爹妈拜托给你们了。”

关于董卿的婚姻感情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但她始终保持低调,甚少在公开场合聊相关话题。2016年在《挑战不可能》发布会上,董卿首度承认自己已有宝宝,荣升人母。

有记者问她,“照顾小朋友有什么不可能的挑战吗?”董卿回应:“这是所有人去面对了之后就能找到方法的一件事情,不至于不可能,没那么严重。” 随后补充道,“可能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对父母来讲都是挑战。孩子出生后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在很多方面平衡,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无论多忙,董卿每天都要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她的卧室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假如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她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可以给人力量,更能给人快乐。”

刚上大学时,董卿因为形体表演课跟不上,被自卑困扰着。在那段难挨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她喜欢莫泊桑的一段话: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身教大于言传。”董卿记得,父母在家没事时就是看书。“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是想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从我身上学到好的品质,所以我不会放弃继续成長的可能。”董卿说。

“没有人能永远地站在舞台中央,正因为清楚地认识到,所以我把每一次上台都当作第一次,也把每一次当作最后一次。”董卿清楚地知道,如何在这个欲望爆炸的时代做自己,“再过10年,我可能更自信了,自信到我做一个节目可以什么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放一本书在那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

每个人与“更好”之间都有一段距离,都会有一段路要走,我们期待未来遇见更好的董卿。

编辑/纤手暖

猜你喜欢

董卿主持人
董卿的“跪式采访”
“央视一姐”董卿:走过沧桑,收获幸福婚姻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董卿的宝贝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央视花旦董卿:枯萎的爱情树怒放友谊花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