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草蛉生物学特性及饲养利用

2017-07-13潘鹏旭

现代园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潘鹏旭

摘要:大草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同翅目汲汁小害虫和螨类等,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捕食力,控制害虫效果显著,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繁殖利用大草蛉,本文就大草蛉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及利用进行探讨,饲养实践证明:用不同饲料饲养的幼虫,对成虫雌雄性比、产卵量和寿命都有影响。利用大草蛉防治害虫,可采用释放成虫、幼虫或卵的方法进行。

关键词:大草蛉;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属脉翅目草蛉科,捕食桃蚜、松蚜、杨蚜、日本松干蚧、木虱、粉虱、蓟马、叶螨及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小幼虫。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欧洲等地。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40mm,体型较大。体黄绿色。头部有黑斑2~7个,常见4斑或5斑型。胸部背面中央有1黄色纵带。翅前缘横脉列大多数为黑色,阶脉的中部黑色、两端绿色。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腹部绿色,密生黄毛。

卵:椭圆形,大小为1.0mm×0.4mm。卵柄白色,长8~13mm。卵初产时为黄绿色,近孵化时为灰色。

幼虫:粗纺锤形,紫褐色至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2mm,头壳上的3个黑斑呈“品”字形排列。胸部和腹部前8节两侧各具1对毛瘤,毛瘤上着生黑白相间的刚毛,第1腹节毛瘤着生处的体壁为白色。

蛹:离蛹,黄绿色,翅芽短小、黑色。茧:椭圆形,白色,大小为4.8mm×4.1mm。

2生物学特性

2.1生活史

大草蛉自然繁殖1年4代,人工繁殖8~9代,以蛹在植物卷叶、枯枝落叶层、树洞及树干的树皮缝隙内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越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盛发期,6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出现。在平均温度22.2℃条件下,6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出现。在平均22.2℃条件下,卵发育历期4~5天,平均4.6天。在温度25℃、相对湿度85%情况下,幼虫发育历期19~54天,平均29.4天。其中1龄幼虫历期4~7天,平均5.6天;2龄历期5~20天,平均9.4天;3龄历期7~27天,平均13.9天。蛹期13~25天,平均17.3天。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有效积温为62.2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有效积温为109.9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8℃,有效积温为206.9日度。雌虫产卵期平均39天,1头雌虫一生可产卵557~1708粒,平均976.5粒。在1天内,夜间产卵占产卵总数的66.2%,白天产卵占33.8%。雌虫平均寿命46天,最长110天;雄虫寿命平均36.5天。

2.2习性

成虫羽化、取食、交配和产卵多在夜间进行。具趋光性,在黑光灯或电灯下可诱集到大量成虫。夏季中午阳光强烈时常静伏于叶背和阴凉处。成虫喜食多种蚜虫,1头成虫每天可捕食松蚜若虫20头,最多26头;或可平均捕食松干蚧卵317粒。

幼虫亦称“蚜狮”,吸食害虫汁液。孵化时从卵顶端的孵化孔钻出,1头幼虫每天平均可捕食松干蚧卵105.3粒;1头3龄幼虫每天可捕食松干蚧雌成虫6头。捕食蚜虫时,1头幼虫每天平均可捕食松蚜47头。大草蛉1龄幼虫末期的捕蚜量为其第1天捕蚜量的1.5倍;2龄幼虫末期的捕蚜量为其第1天捕蚜量的3~7倍;3龄幼虫末期的捕蚜量为其第1天捕蚜量的11~19倍。

3人工饲养

3.1工具和方法

300~500mL的玻璃杯、罐头瓶可做饲养成虫的工具。杯或瓶口蒙上打有小孔的塑料薄膜或纱布,杯内放1束松针和1块蜡制饲料板,饲料和浸湿的泡沫塑料分别放在饲料板两端的凹坑内。杯底垫一层纸。杯内放一团湿棉球。每1~3天换1次饲料。每个杯或瓶内以饲养1对或几对成虫较为宜。

罐头瓶或直径12cm的培养皿等可做群体饲养幼虫的工具,1.3cm×7.3cm的指形管等可做个体饲养幼虫的工具。瓶口用60筛目的细铜纱作瓶盖,盖中央插1根两端通的细玻璃管,管口塞上棉花,瓶底放一层宽约lem的折皱纸条,作为饲料的米蛾卵卡可通过瓶盖上的玻璃管每天添加1~2次。每瓶以饲养幼虫70头左右为宜。用培养皿饲养时口上蒙纸并用皮筋扎紧,皿内放1~2层波纹形折纸和2块湿棉球,饲料放在折纸凹陷处,每天更换1次饲料,每皿以饲养幼虫25~40头为宜。用指形管饲养个体幼虫时,管口用泡沫塑料作塞子,管内放1块塑料板,饲料放在此板上,管底放1块湿海绵,每管以饲养1~2头幼虫为宜。所有用具均经消毒处理。

3.2饲料成分和饲养效果

3.2.1饲料成分。1号饲料:啤酒酵母粉6份、猪肝4份、奶粉2份、白糖2份、蜂蜜l份、胆固醇0.1份、水15份。2号饲料:红铃虫蛹粉4份、啤酒酵母粉2份、葡萄糖2份、麦乳精2份、胆固醇0.5份。3号饲料:蜜蜂雄虫幼虫和蛹粉4份、啤酒酵母粉、葡萄糖和麦乳精各2份、胆固醇0.5份。4号饲料:蜜蜂雄虫幼虫加少量蜂蜜。5号饲料:草鱼肉5份、蚕蛹粉2份、白糖1份、蜂蜜5份、水2份。6号饲料:蚜蜜混合物(蚜虫1份加蜂蜜2份)1份、啤酒酵母粉1份。7号饲料:米蛾卵。8号饲料:蚜虫。

3.2.2饲养效果。用1、5和6号饲料分别饲养成虫,雌虫产卵率为80%~100%,1头雌虫一生平均产卵117~663粒。用2、3和4号饲料分别饲养成虫,雌虫产卵率为50%~100%,1头雌虫一生平均产卵62~485粒。用8号饲料饲养成虫,雌虫产卵率为50%~100%,1头雌虫一生平均产卵201~1376粒。用4、5和7號饲料分别饲养幼虫,结茧率为33%~82%,平均茧蛹重为25~27g,成虫羽化率为36%~95%。用8号饲料饲养幼虫,结茧率为45%~90%,平均茧蛹重为26g,成虫羽化率为90%。

饲养实践证明:用不同饲料饲养的幼虫,对成虫雌雄性比、产卵量和寿命都有影响。人工群体饲养幼虫时必须注意:饲料要充足,添食要及时;要用纸条隔离幼虫以减少自相残杀;同一饲养器内的幼虫大小要整齐,密度不要过大;湿度要适宜,不宜过大。

4利用

4.1放卵

将大草蛉卵箔剪成小条,用大头针固定在准备防治害虫的寄主植物上,为减少卵的损失,最好在卵已变成灰色,幼虫即将孵化时放卵;将大草蛉卵粒悬浮在5%6糖水溶液中(红糖为粘着剂),用喷雾器将卵喷到害虫的寄主植物上,有91%~93%能被喷出去,卵孵化率为81%。

4.2放幼虫

将1~2龄大草蛉幼虫直接释放到害虫的寄主植物上;将快要孵化的大草蛉卵放入无异味的木屑内,并加入少量蚜虫或米蛾卵,以供较早孵化的幼虫食用。待80%卵已经孵化时将幼虫和木屑一起撒在害虫的寄主植物上。

4.3放成虫

将成虫移入虫笼或纸箱里,周围蒙上黑布,带到害虫发生地,每隔一定距离进行释放。在14年生左右的油松上,每株树挂放大草蛉卵50粒,对日本松干蚧的防治效果达69.2%,20年生的油松上,每株树释放大草蛉2~3龄幼虫50头,松干蚧的虫口密度平均减少61.4%,达到了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