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

2017-07-13柏晓芸湖北工业大学430064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华林文脉街道

柏晓芸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4)

初探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

柏晓芸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对城市历史保护和开发研究,并对历史街区赋予文化遗产的意义。本文是以初探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设计为主题,提出一些改造设计的理念,创意更新的方法措施。希望能够被大家予以肯定和参考,能够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昙华林;历史街区;文化历史;改造更新

一、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1.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背景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地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也日益相碰撞。昙华林具悠久历史文脉,地处武昌旧城东北部,它集聚多处百年历史建筑。这条老街始于清朝,曾经也是儒释道三教汇集之地。近代后,曾是英美意等国传教、办学、行医之地,著名的辛亥革命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团体也从这里催生。由此,昙华林老街成为了从历史延留下来的居住、商业、教育、医疗、工用、娱乐等等功能交杂交互的用地。也曾是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昙华林虽有悠远的历史文脉,但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导致昙华林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经济相隔相望。所以,昙华林需要历史保护、改造设计和统筹规划。

2.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1)昙华林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昙华林类似“鱼骨式”的街道,呈南北走向,是贯穿得胜桥和中山路之间的主脉道路,但昙华林的内外部交通通道不能相衔接。由于东北方向螃蟹甲山体屏障,导致南北不能形成联系。东西由于各原有历史建筑的保护,只留下原狭窄通道,基本不能通车,没有留有必要的停车位区域。而且街道一条贯穿,旅游线路比较单一,缺少景观节点和导向标志。

(2)昙华林建筑设施现状分析

昙华林拥有许多历史建筑。修建时间上,有古、近、现代建筑。类型上,有居住、教育、医疗、工用、宗教等类型。风格上,有传统院落式、石库门式、欧式等建筑风格。整体上,昙华林内这些建筑有所保护和修缮,但力度还不够。例如瑞典教区为主的建筑外墙外立面有开裂破损的严重迹象。所以,保护修复街道内建筑迫在眉睫。光是以“修旧如旧”的方式,难以维持尚久,要提高修复技术,注入新活力。

昙华林公共设施不完善,缺少垃圾箱、指示牌、消防医疗器械等;分布不合理,没有给各类功能分区配备相对应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修复保护不够,内部卫生条件差,地下管道失修等;设计创意缺乏,没充分发挥历史文脉价值,将各设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3)昙华林周边生态环境利用现状分析

昙华林街区设计比较孤立,没有充分利用周边的三座山体环境,没有形成街道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例如街道与山体之间、建筑与山体之间、山体与山体之间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融合利用。在视觉、功能上都缺乏相互呼应。由于现代住宅的私搭乱建、突兀出现,且卫生脏乱破坏。导致周边良好山体环境也相应受到了破坏。所以对周边山体环境的利用和修复是亟待的问题。

(4)昙华林历史文化现状分析

昙华林的历史文化延续较长,融合多种类型文化形式。现今,昙华林仍保留有古城、宗教、教育、街巷、建筑文化等现状。悠久历史文化的保留和延续,让昙华林可以形成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承接,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古文化街区。

3.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潜力

(1)地理位置优势

昙华林与周边的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义广场形成了良好的历史区位位置,它也是武昌区中心位置的一条古街区。

(2)交通流线优势

昙华林虽是处于中山路和民主路的主干道,附近也有多处地铁口,但它依然能给繁忙都市增添一处宁静。它兼具了人流集中,交通便利又慢节奏的双重功能。

(3)历史文脉优势

昙华林有着历史文脉的延续,所以吸引了不少创意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也同时带动了昙华林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文学社、画廊画坊画室、雕刻摄影、工作室的开展。由此给繁华的武昌街道留下了一片文艺气息的古街,让那些忙碌的都市人们也有了一份诗意的情怀。

二、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及改造方法

对于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如何改造设计、保护和更新昙华林街区,特别是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在风格、功能等方面的相融合统一的发展,我们应提出一些相对应的保护对策和改造方法。

1.保护对策

(1)改造更新原有空间

对于昙华林内的空间分布设计,首先,要保护好原有的历史空间,内部古建筑的分布。同时也要改造更新一些功能分区。例如石瑛故居可改造成历史展览馆或工作室。然后,要改造相应的硬件设施。例如建筑墙体外立面破损、设施破坏、铺装破损等。最后,要以文脉来新建更新。例如将街道的历史故事、趣闻与古建筑、古街道相融合。形成有文化创意的商业、休闲、娱乐场所。

(2)多元化元素的融合

对于昙华林的改造设计,可以融合多元化元素。历史文化上,可以以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建筑形式为主题元素。例如民国、俄式建筑,都是多元化元素的提取点。又或者建筑的院落式、绿化的不同组合,继而衍生出“和、合”之韵味。充分地去打开当地居民生活空间思想尺度,融入到多元化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3)注入新鲜活力

由于昙华林原先只是一条普通街道,但昙华林的历史文脉给它带来了新生力量和新鲜活力。例如各种创意产业的有序组织、建筑交通的改造更新以及消费人群的融合,不仅给街道功能分区拓展了使用空间,也注入了人际交流的新生活力。

(4)延续历史记忆

一个城市都有一段历史,对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保护和珍惜,就是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昙华林历史街区进行完整保护。不论是硬性设施还是软性设施,甚至周边风貌风俗都应该留和保护,继续延续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2.改造方法

(1)合理规划、适度改造

在保留昙华林街道原有整体风貌前提下,对昙华林内部建筑和设施的保留、改造、拆除、新建等更新改造设计方法,要有明确的指引和说明。要合理地规划区域内的功能分区、设施应用。形成整体配套的历史街区、建筑形式、景观节点和空间环境。

(2)空间区域有机结合

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街区环境与周边区域的功能融合。在形成街区区域的和谐统一同时,向外发射拓展,影响周边的空间环境,提升周边的空间品质,使各空间区域有机结合。

(3)公众参与、人与自然相和谐

昙华林的知名度还不够,所以要大力通过政府政策进行公众宣传,提高公众了解、认同、保护、继承历史文脉的积极性,激励公民都参与到历史街区保护中来。形成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风貌。

(4)引入生态理念、构建绿色环境

昙华林,我们也必须尊重现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昙华林周边山体环境,进行合理绿色改造,提高绿化率和绿地空间,形成生态和谐的绿色文化昙华林。

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的具体措施

1.改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

对昙华林内居住人口,必须要相对应降低人口密度。对基础设施要继续修缮和配套,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珍惜延续当地的传统文化。

2.合理配置区域用地

对昙华林用地要进行功能重构和置换。虽目前以居住和商业功能为主,但也要拓展区域用地的用途。例如将戈营和太平洋馆改造成以传统民俗为主题的手工艺馆、文艺馆、工作室等。将昙华林划分为旅游业和商业区域用地来吸引更多商业旅游者和投资商。

3.优化街巷空间功能

为使昙华林街道形式不单一,可将街道进行连续性和曲折性特性相融合。也就是可运用苏州园林的框景、障景等手法,将街道设计的更有趣味性和曲折性,以优化街巷空间功能。

4.保护更新历史建筑

对于昙华林内的古建筑,我们要秉承保护更新的态度。例如建筑的年代、风格、功能性质、质量实效、历史文脉等方面,我们都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明文法律,提高修缮建筑技术和公众保护意识。

四、结语

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仍存在新旧融合共生的问题。昙华林作为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我们应循序渐进,大胆创新,注入新兴元素,有机保留保护和改造更新。所以,必须重视昙华林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延续历史文脉,来恢复老街昨日光辉。以历史文化价值去带动现代城市的经济新兴发展。

[1]梅芸.武昌历史街区昙华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华中建筑,2010(8):134-135.

[2]阮仪三,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探究.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5-32.

柏晓芸(1992.10- ),女,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华林文脉街道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乘用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方法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热闹的街道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The Best Time to Visit Israel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华林:首发全球26款全系纯电动环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