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2017-07-12张冬青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助理全科专科

刘 彦,何 坪,张冬青,潘 伦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刘 彦,何 坪*,张冬青,潘 伦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之一,依据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标准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积极探索“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本研究在课程体系方面,将3年临床专科学历教育和2年毕业后继续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贯彻职业道德培养,深化医学基础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准确把握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不同目标与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的全科教育理念,聚焦基层全科医生岗位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以期为“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助理全科医生;基于能力的教育;专业能力;课程

刘彦,何坪,张冬青,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9):2389-2392.[www.chinagp.net]

LIU Y,HE P,ZHANG D Q,et al.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for competency-oriented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program[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19):2389-2392.

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中指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包括“5+3”〔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3+2”(对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两种模式。而后者将是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培养的主要模式。2012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在全国选择了41所医学专科院校,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1],以适应居民日益变化的卫生需求,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但是目前各试点院校推进较迟缓,为此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依据“3+2”助理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内涵、特点及要求,紧扣目标[2],积极探索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为健全“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 在重庆市随机抽取两个区/县,每个区/县按乡、村分层随机抽取3个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共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机构管理者填写《基层卫生机构调查表》,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置、人员情况及服务提供情况。在每个机构随机抽取工作年限3年及以上的基层医生1例,共12例,填写《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调查表》和近1个月的工作日志,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岗位适应情况、主要工作任务及培养需求。在每个机构中选取管理者1例,并随机抽取医护人员2例,共36例作为深入访谈对象,访谈内容包括基层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需求及建议。

1.2 专家咨询 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确定“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咨询专家来自于何坪等[3]研究中参与课程体系咨询的专家。选取的9例专家中,年龄40~49岁3例,50~59岁6例;学位为学士学位4例,硕士学位3例,博士学位2例;工作年限10~19年2例,20~30年5例,30年以上2例;职称为副高级3例,正高级6例;研究领域为全科医学(含教育管理)7例,社区卫生服务2例。

2 结果

2.1 前期研究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以门急诊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主,全科医生以门诊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现有基层医生在预防、重点人群保健、社区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3]。目前的全科医生培训整体偏向专科化,培训内容的脱节使培训课程与医学本科教学不衔接。助理全科医生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依次是: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际沟通、基层卫生管理、卫生法律法规[4]。

2.2 “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2.2.1 设计思路 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中助理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和医学教育规律,准确把握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不同目标与要求,将3年医学专科教育和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进行一体化设计[5]。

2.2.1.1 贯彻职业道德培养 “3”阶段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2”阶段继续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开设《全科医疗中的医学伦理、法律法规问题及医患沟通》等课程,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2.2.1.2 深化医学基础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2”阶段延续“3”阶段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临床技能的能力。例如,“3”阶段开设的《人体形态学》偏重于大体解剖,“2”阶段延续课程即为《人体解剖学(局解)》;“3”阶段开设的《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重点讲授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2”阶段开设的《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即为其补充(因为社区重点保健人群还包括社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

2.2.1.3 增强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 “2”阶段强调全科医生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开设《全科医疗中常见行为与心理学问题》《全科医疗中的医学伦理、法律法规问题及医患沟通》《卫生经济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等多门课程,注重医学生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2.2.2 3年全科医学专科教育课程设计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家讨论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3年全科医学专科教育课程设计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incorporat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CBE-PBL)理念[4]。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于一体的服务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提高专科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及地方病等的诊疗能力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6]。课程体系由泛职业能力培养的公共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及个性化需要的选修课程四大模块组成,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职业教育特征[4]。

2.2.3 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课程设计 理论授课部分参考“三年制成人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业余)必修课程”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理论课程集中授课安排”制定,将“三年制成人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业余)必修课程”中的《医学免疫学》改为《临床免疫学》,《药理学》改为《临床药理学》;删除与3年专科教育内容重复的《全科医学概论》;加入“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理论课程集中授课安排”中的《全科医学常用诊疗工具》《全科医疗中常见行为与心理学问题》《全科医疗中的医学伦理、法律法规问题及医患沟通》《卫生经济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文献检索与阅读》,并将课程学时进行微调。此外,为使医学生规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增加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课程的学习。医院轮转安排参考“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制定。“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具体安排见表1。

3 讨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出现了一股终身教育的新思潮,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医学教育也应如此。高等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包括3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承上启下,是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其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7-8]。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中,临床医学生毕业后的全科医生培训也是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而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是以“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作为主要途径。

表1 “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注:3年专科学历教育课程中,理论学习1 284学时,实践教学1 937学时〔校内实训457学时,毕业实习1 480学时(37周×5 d×8学时)〕,实践教学占60.1%;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中,理论学习1 186学时(相对集中5个月),实践教学3 360学时(21个月×20 d×8学时),实践教学占73.9%

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是面向基层,他们应具有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能够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独立开展工作。因此,“3+2”助理全科医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适应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岗位的需要,围绕社区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主要卫生与健康问题,并将社区场地和师资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全过程。据此,本课题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的全科教育理念,贯穿在“3+2”助理全科医生一体化培养的课程设计中。

依据“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的全科教育理念,3年专科教育按全科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4个方面构建专业课程,内容如下:减少社区工作中不必要的内科疾病如肝性昏迷、心肌病等,精减外科学和妇产科学,增加社区常见慢性病和儿科疾病内容;新增《常见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学》,提高社区全科医生作为首诊医生识别危急重症的诊断水平;新增《重点人群保健》《社区健康教育技术》,增强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和能力;新增《人际沟通》《卫生法规》,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2年毕业后教育将“三年制成人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业余)必修课程”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理论课程集中授课安排”相融合,前者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后者以增强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目的,二者的融合仍以解决社区问题为导向。3年专科教育旨在构建基础知识,培养3种能力(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3种意识(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基层意识、全科医学服务意识)。2年的毕业后教育重点主要是强化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的形成,培养独立处理常见病的诊疗能力、沟通能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全科临床思维。根据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不同目标与要求,将3年专科学历教育和2年毕业后继续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了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与脱节,促进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无缝衔接。

“3+2”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一要加强临床思维能力训练,针对基层卫生问题进行培训与学习;二要强化临床诊疗技能,如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急诊急救常识,以及中医药常识等;三要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备标准,对常用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进行训练;四要增加人际沟通课程,加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训练,特别是团队合作能力、危机公关能力;五要适当增加基本公共卫生相关课程和技能的培养,如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慢性病防控、老年与妇幼保健、健康档案建立等。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贯穿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际沟通等教育,采取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基层实践穿插进行、有机衔接的方式,始终着重强化以全科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培训和基层实践训练,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9-10]。

为了使“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不脱离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课程构建中还建立了“认知-熟悉-融合”递进式社区实践教学环节,即:医学生在第1、2学年通过社区见习、社区带薪实习,完成家庭健康调查报告和居民健康调查报告,实现对社区的“认知”;第3学年通过1个月的社区跟岗实习,实现对社区的“熟悉”;在2年的毕业后继续教育中,通过3个月的社区顶岗实习,实现社区工作的“融合”。

综上所述,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从以人为本、提升人文素养的角度构建公共课程[11],从“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理念出发构建基层就业导向课程和全科医生发展性的课程[12]。将医学专科教育与全科医生职业培养、医学基础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相结合,把医学教育理论与社区卫生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学校-医院”医学培养模式上融入“社区”概念,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单位)在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实现3年专科学历教育和2年毕业后继续教育的一体化设计。充分考虑医学生在院校教育期间已经奠定的基础和获得的基本学习能力,将毕业后教育的重点定位在系统训练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技能、强化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打通临床医学专科的学历教育内容与毕业后继续教育内容,形成贯穿于整个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过程中的专业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

作者贡献:刘彦负责制定、具体实施“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方案;何坪负责指导“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张冬青负责成都、北京、浙江、广州、重庆五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调研工作;潘伦负责问卷和医师日志制作及数据收集。

本文无利益冲突。

[1]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2012. Ministry of Education,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Opinions of excellent physicia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Z].2012.

[2]李晓阳.“3+2”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践与机制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676-678.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4.05.010. LI X Y.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and training mechanism of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4,34(5):676-678.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4.05.010.

[3]何坪,邓宇,罗利刚,等.基于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837-2840.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1.25.002. HE P,DENG Y,LUO L G,et al.Curriculum system of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ies in college level(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4(25):2837-2840.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1.25.002.

[4]张冬青,刘彦,何坪,等.我国五地“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7,46(27):未发表. ZHANG D Q,LIU Y,HE P,et al.Investigation on the "5+3" general practitioners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base in five areas of China[J].Chongqing Medicine,2017,46(27):Unpublished.

[5]黄艳,线福华,赵丽,等.“3+2” 助理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2014,34(1):31-33.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4.01.009. HUANG Y,XIAN F H,ZHAO L,et al.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3+2" model in training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4,34(1):31-33.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4.01.009.

[6]周卫凤,郭毅,潘敏.基于临床医学专业“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全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1979-1981. ZHOU W F,GUO Y,PAN M.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general medicin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al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J].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15,36(13):1979-1981.

[7]王以新,廉京雷,杨杰,等.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3):1552-1555.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3.017. WANG Y X,LIAN J L,YANG J,et al.Mode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t school[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3):1552-1555.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3.017.

[8]詹其峰.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养成教育与训练及未来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82-83.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01.016. ZHAN Q F.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family doctors in Taiwan and the future challenge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82-83.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01.016.

[9]王春梅,朱堃,陈颖敏,等.嘉定区“3+2”模式助理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35):50-52.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5.050. WANG C M,ZHU K,CHEN Y M,et al.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Jiading district "3+2" model that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J].China Health Industry,2015,13(35):50-52.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5.050.

[10]王春梅,朱堃,翟怡,等.“3+2”助理全科医生教育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2):1-2,4.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5.02.006. WANG C M,ZHU K,ZHAI Y,et al."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educati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J].China Health Industry,2015,13(2):1-2,4.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5.02.006.

[11]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2):3-4.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3.02.002. SONG G H,WANG F Q,GAO F L,et al.Construction of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model[J].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3,27(2):3-4.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3.02.002.

[12]何坪,邓宇,刘彦,等.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1517-1519.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5.020. HE P,DENG Y,LIU Y,et al.An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for clinical medicine of college level general practi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16(13):1517-1519.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5.020.

(本文编辑:石敏杰)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for Competency-oriented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Program

LIUYan,HEPing*,ZHANGDong-qing,PANLun

ChongqingMedicalandPharmaceuticalCollege,Chongqing40133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HEPing,Professor,Mastersupervisor;E-mail:heping1229@163.com

As one of the pilot colleges for implementing the Outstanding Doct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and "3+2" training mode for talents with three-year clinical medicine degree,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have actively explored the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for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progra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ining criteria for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program,based on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both college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we optimized and adjusted the previous education contents and course offered,and developed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ree-year clinical medicine degree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two years after graduation,in which we proposed the GP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incorporat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focused on culturing the medical ethics,improving the basic medical and clinical practice capabilities,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practice and developing the capabiliti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Professional competence;Curriculum

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131016);重庆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渝卫科教〔2013〕50号)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9.018

2016-12-23;

2017-05-22)

401331 重庆市,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通信作者:何坪,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heping1229@163.com

猜你喜欢

助理全科专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生活小助理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自在如风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助理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