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黛姮,半生“复活”圆明园

2017-07-11关心于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7期
关键词:复原梁思成复活

关心于

作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关门弟子,郭黛姮在建筑学界大名鼎鼎。

杭州重修雷峰塔,她是总设计师。她主持维修的六和塔,被视作文物建筑保护的范例。但献身建筑半生,她最大的梦想是守护圆明园。“我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希望恩师以我为傲。”

摸索中,被遗忘的圆明园一点点展现

郭黛姮生长于北京的四合院,自小便对满眼的青砖灰瓦兴致盎然。高中毕业,她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

郭黛姮对圆明园的痴迷始于第一次去圆明园上课:画素描,老师选了西洋楼(圆明园内一景),当时她不了解,以為圆明园就是西洋楼,不知道还有那么多中式建筑。老师苦笑着,遥望远处怅然地说,万园之园,怎么可能就这一景呢?西洋楼只在园子最北侧一块很小的区域内,为的是满足皇帝的猎奇心理,圆明园主要区域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当年,木结构建筑、花草园林都被烧毁,唯有“石头景”残留下来。

郭黛姮的心被刺痛了,之后,圆明园的一切,她都十分关注。

后来郭黛姮留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被选为梁思成的助手,师生二人常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间驻足。上世纪60年代,这一片成了农村,没有围墙,住着农民,分布着稻田,郭黛姮无数次暗暗叹息:这不该是圆明园应有的样子。

梁思成说:“150余年的营造毁于一旦,痛心啊。不论是颓败的残墙,还是残破的石刻,都是诉说着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正是这句话,点燃了郭黛姮的梦想,她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圆明园做点什么。

第一次机会源自偶然。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珠海市旅游局找到她,请她设计一个旅游景区圆明新园。郭黛姮觉得人生一下敞亮了,精选出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加以复原。6年后景区开业,民众热情膨胀,每天的接待量都近十万人。

尽管如此,郭黛姮却心生难受。这些复建建筑,不过是满足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处景点而已,怎么能代表圆明园的文化内涵呢?

从珠海回来后,郭黛姮一有空就跑国家图书馆,查阅关于圆明园的档案。2000年,郭黛姮申报了圆明园档案资料研究这一课题。彼时计算机业刚起步,郭黛姮决定建一个圆明园的数据库,也许以后修复时用得着。

付出很快有了成效,圆明园管理处找到郭黛姮,希望做进一步的研究规划。

于是在圆明园里,经常能看到郭黛姮和学生们的身影。很多遗址人迹罕至,大家在一人高的草丛里艰难摸行。这样的摸索中,上下天光遗址的台阶被发现了,杏花春馆遗址的山洞、假山被找到了,濂溪乐处遗址的木桩于乱草丛中重见天日,天然图画遗址的湖心岛被准确定位……遗忘的园子一点点展现出来,那一刻,郭黛姮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直面质疑,拒绝让园林返老还童

研究圆明园之外,郭黛姮还有另一项重大任务:捍卫圆明园。

新世纪伊始,关于圆明园是否复建的话题,一度掀起社会大讨论。在甚嚣尘上的全面复建声中,郭黛姮坚决站在了反对面:圆明园不仅具有文物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即便复建,也要建立在对遗址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因为她的捍卫,圆明园的修缮与保护最后确定为保持整体完整性,重点安排建筑遗址的清理,山形水系、植被景观、围墙园门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再复建部分向游客提供服务和展示功能的建筑和景点。

郭黛姮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作为最牵动民心的遗址公园,它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信息才最重要。”

她反对在遗址上全面复建,更反对任何无厘头的新建、重建。

2005年,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策划在横店重建圆明园,用于旅游和影视剧拍摄。他托人找到郭黛姮,咨询意见,也希望她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郭黛姮表示,在遗址上复建不可能,在异地复建也不可能。当年建造园子的很多资料、图纸早已遗失流散了;当初的建筑材料很多是海外进口,现在国内也找不到;目前工匠的建筑技艺水平也达不到当时的水平,很多工具都不会使用了;再者,古代建筑和山水的空间搭配很巧妙,现在去复建,也很难达到当时的意境。

徐文荣不甘心,几次三番登门拜访,还带来了横店影视城一些仿古建筑的照片,试图说明复建的东西可以很逼真。郭黛姮也不多说,带着徐文荣在圆明园好好走了一趟:“圆明园代表的历史信息无法复制和重现。即使能够重建整个园子,也绝非真实的它,不过是一个仿制品、一件赝品。”

郭黛姮牢牢记着恩师梁思成的叮嘱:那些善男信女要修一个佛寺,然后捐了钱,结果寺院却修得像返老还童。佛寺也好庙宇也好,随着岁月沧桑会有很多变化。现代人的修缮要使它们老当益壮,而不是返老还童。

“复建”圆梦,为了守护也为了传承

虽然尽力保护了圆明园,郭黛姮却并不痛快。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面对一个主要靠想象来弥补形象缺失的圆明园,这也是民族之大不幸。

于是,2009年,郭黛姮毅然领命,带领80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开始了一次世界园林与遗址史上空前的研究——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

做三维仿真表现圆明园景区,并且把建筑细节也呈现出来,需要容纳大量信息。为了尽力真实再现,郭黛姮带领研究人员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甚至多次远赴异国他乡,才辗转求得。

这个过程的艰难自不用言。由于圆明园有关的图纸资料珍贵而脆弱,国内的保存机构管理严格,“概不外借”。郭黛姮不得不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去敲门。在国外,情况也没有好一些。

郭黛姮海外寻访第一站为美国,虽然美国国会图书馆接待了她,显然并不太热情。之后寻访小组又去其他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碰壁依然时有发生,即使开门迎客也相当戒备。更有一些馆内明明存有圆明园文物,却拒绝向寻访小组开放。

寻访难度极大,郭黛姮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到海外寻找线索是必要的,因为很多圆明园的陈设器物、字画等文物信息和档案都缺失,特别在英国,大量圆明园流失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两年的努力,团队完成了第一期项目。22个景区和55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全景,得以复原三维模型库。两年后,基于此的“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投入使用,游客可以通过郭黛姮的数字模拟系统,看到12个景区。

过去一些电影、电视里也出现过模拟圆明园的图景,但准确性不够,模型从3000面到2万面不等。郭黛姮要求做到15万面,这样就很逼真。团队先后画了4000张图纸,模型做了几千个,每个细节都自己建模,而不是贴图。

2017年4月,郭黛姮的虚拟复原取得长足进展,成功“复活”圆明园32个景区、270年间的面貌,其中九州清晏、含经堂等10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是首次上线。只要下载再现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App,便可跨越时空,看到圆明园多个历史时期的盛时景象。

这个系统推出后,一片惊叫声涌来。郭黛姮像所有用户一样激动:“我们将不止看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还能从虚拟场景里感受到它曾有的辉煌。经历了多少变迁,这也是另一种还原。”

目前的复原占了圆明园全景的六成,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郭黛姮已经颇感欣慰:“也许等不到全景再现的那天,但我尽力了。我对得起作为华夏子孙的良心,对得起恩师当年的教诲。”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复原梁思成复活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巨人复活传
巨人复活转
梁思成分肉
小熊当当找复活蛋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