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歌教学

2017-07-10黄建钧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诗歌教学语文

黄建钧

摘 要:引领学生轻吟 细诵,体情悟理;教会学生品味诗歌技巧,做到触类旁通;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领会精妙 是切实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主要方法。此外析作者、抓诗眼、辨手法就能够有效领会诗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诗歌教学;鉴赏技巧;品味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263-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诗歌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古诗歌教学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一、引领学生轻吟 细诵,体情悟理

诗歌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欣赏一首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典诗歌声、辞、情三者并茂,高度统一,说到“声”古典诗歌讲究韵律美,便于吟诵,诗的节奏有旋律美,诗的声调有抑扬美,诗的韵脚有回环美。要在轻吟细诵、抑扬顿挫中吟出诗味,诵出诗情。有些诗词所蕴含的哲理,也可以在轻吟细诵中领悟,我们应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再创造,感悟诗歌的意境,体味其中的情理。

二、教会学生品味诗歌技巧,做到触类旁通

中学生受视野范畴和阅读能力的局限,应重要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而要对之作准确评价,则必须明白这些技巧的特点。

1、析作者,抓理想志趣。分析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有效领会诗歌的情感。诗人陱渊明,我们可以发现他一生坎坷,最后归隐田园。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闲适的情怀;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再如,诗人白居易,由于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所以他的作品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反映了官吏的贪横强暴;揭露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并同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的处境作鲜明对比。

2、抓诗眼,看形象。 抓住诗歌的诗眼,也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所谓诗眼,就是指作品中特别精彩的、最能表现主旨的字词。如《天净沙·秋思》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一词,就是诗眼,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万种情思;《黄鹤楼》一诗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字,也对整首诗的情感深化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3、辨手法,把握技巧。诗词中情感的抒发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具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通常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比兴、铺陈、象征、对比、反衬、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动静结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明暗对比。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借助表现手法的同时,还有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感受在具体作品中的抒发。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诗歌中也常采用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也叫“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寄情于景”。作者借所描绘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来表情达意。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是通过对草原风光的描绘,体现诗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情,这是间接抒情。另外,诗歌还借助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修辞来加强诗歌的感染力。

4、联系风格,分析特色。了解作者创作的风格,有利于揣摩作品的总体思想倾向,把握诗人的情感流程。比方说,东晋诗人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李白是盛世臣子,备受奸谗,蔑视权贵,诗风豪迈、清新飘逸;杨迥、高适、岑参渴望建立军功,一展宏图,诗风遒劲雄阔。不同流派的诗人,风格必不相同。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应注意作家的流派。如果对作者风格有所认知,那么在读到具体作品时,就可以根据其风格,进一步明确诗的意蕴。

三、 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领会精妙

王安石称诗歌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不同,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含蓄形象化的。鉴赏诗歌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是动词,“春意”是抽象的事物,静态的景,用拟人手法,将静态化为动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一带有动态的“闹”字,生动地渲染出杏花怒放、春意盎然的景象,使全句生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等一连串的词用得十分形象。三个动词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的感觉,串连了陡峭的山崖、汹涌的骇浪、滔滔的江流三种形象,集中地突出了古赤壁战场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

2、修饰语: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该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欣赏,一个“空”字点出了黄鹂徒然歌唱,两个字尽现凄凉孤寂之情。再如王安石的《回乡偶书二首》“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一个“唯”字,表现出只有家乡门前镜湖的水波在四围春色里一如既往,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心頭,从而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3、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强调作用。拟声词能使诗更加形象,使人有身临其景之感。颜色词一般表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总之,古典诗歌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诗歌鉴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大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诗歌鉴赏教学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功全.《古诗词曲鉴赏与应试》[J].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8):90-91.

[2] 吴志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南充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6):10-11.

[3] 盛鲁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D].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诗歌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让心灵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