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书人

2017-07-10杨启文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木桌书馆说书人

杨启文

早年间北平一条胡同里有这样一座建筑,这是座在四合院的环绕下与众不同的弄堂。弄堂可容纳好几十人,弄堂正前方矗立着一座土垒的台子,台子上安放着一条长约一米、高约半米的木桌,木桌刷着红漆,油光可鉴。弄堂檐处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听者为客”!这里是听书的地方。

当年这里可是有名的听书馆,东家请的都是方圆之内有名的说书人,所以来此听书喝茶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最有名的说书人大家都叫他“口悬河”,意思嘛,大家都懂,但真正听过的人才深知此人的厉害。书馆的生意一向很好,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紧张的局势使得人人自危,东家逃难去了,说书的人离开了许多,听书的人也急剧减少,生意渐渐冷淡了,但好在还有些人依然在坚持,“口悬河”就是其中之一。但不同以往,他们开始讲抗日故事。在民族危难之时,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没有能力上前线,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那块能惊醒世人的惊堂木,演绎着扣人心弦的英雄伟绩和波澜壮阔的民族救亡运动。

再后来,那个弄堂里的说书人终于只剩下了“口悬河”一个。他老了,没有老婆,也没有儿女,孤独地守着早已破旧的弄堂和那一张油漆掉光,露出发霉木材来的木桌,甚至吃饭用的嘴皮子都没以前利索了。來听书的只剩下当年年迈的老主客,但“口悬河”还在坚持着。

静悄悄的弄堂只有这几位老人坐在下面,“口悬河”坐在木桌后,双眼紧闭着,好像在闭目养神。片刻之后,手抚惊堂木,那一刻他好像又成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口悬河”。他双眼猛睁,提起惊堂木,“啪——”的一声响,“口悬河”开了书,他说的是当年抗日战争时候的故事。

在讲到抗日英雄弹药用尽,准备以命相搏时,惊堂木一响,“口悬河”怒目圆睁,仿佛自己就是战场上的英雄,“上刺刀!”口悬河大声吼道,用尽全身力气站了起来,惊堂木一掷,连喊三声:“杀!杀!杀!”倒在了地上。

第二天众人听到一条消息,弄堂里的那个说书人死了。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人啊,一辈子都为了民族大义,赚一点钱都捐给国家啦,穷的自己没钱娶老婆生孩子,就连死的时候都不忘杀敌啊。”

“口悬河”死后,那弄堂便人去楼空。或许多年以后,这个听书馆与那个被称为“口悬河”的说书人,会成为一个供人游览的风景胜地和口口相传的故事……

【作者系江苏省泗洪县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社员,指导教师:张绪露、赵同宇】

猜你喜欢

木桌书馆说书人
围着一堆木头
清晰偷摄
紧急避火(三)
放飞想象,诗心飞扬
第一次去图书馆
一张木桌(外一首)
纸间美书馆
Max讲故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