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研究

2017-07-10张水莲

学理论·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础改革

张水莲

摘 要:中国的改革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两个阶段。笔者认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顶层设计”的改革思路从宏观上指导着“摸着石头过河”,二者相互作用。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014-02

通过改革实践的不断尝试和探索,对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解更为透彻,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统筹改革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摸着石头过河”是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索,从实践中洞幽烛微,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实践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互关系新理解的有力体现。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相互统一且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摸着石头过河”是顶层设计的基础,顶层设计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宏观指导,它们相互统一,不可分离。

一、“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的探索过程

中国的改革采取了先经济,再社会、政治改革的渐进式的改革方法,这不仅保证了中国改革始终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下进行,同时,也保证了各方面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了像苏联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急剧的政治风暴,为中国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中国一直参考苏联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高度集中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左”的观念,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决定。从此,中国便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

(一)农村改革的初步探索

中国农村改革起步于1978年,从安徽凤阳18位农民以“包产到户”的形式进行尝试开始,中国农村率先开启改革的阀门,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正是安徽凤阳18位农民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彰显出基层经验的生機和活力,为开展全国范围的经济改革提供借鉴,群众的自发之举得到党和国家的一致认可,在1980年5月发表的《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邓小平就充分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形式,支持安徽农村改革的经验,认为它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随着党中央对包产到户的一致肯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确立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这种由点到面、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有机结合的自觉探索和实践,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色。

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并且,通过改革释放出大量劳动力,他们积极投身到新建的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中,为增强经济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率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改革起着助推作用,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奠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同时打破了人们传统观念的禁锢,对摆脱固有思维定式起着思想启蒙作用。

(二)由农村到城市的改革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阶段。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探索、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尝试,进而推动了中国改革发展呈现新局面。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点筹办经济特区,这是党中央在改革过程中重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体现。政府为经济特区开特例,在经济特区内部采取有别于内地的体制和政策,为经济特区充分按照市场的要求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保证经济特区轻松的发展环境。鼓励经济特区在计划发展、劳工工资、企业管理、政府职责、财税制度、流通领域等各方面大胆探索,不仅在推动经济特区自身发展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还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和实行市场经济提供借鉴经验。

在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勇敢试错,在改革的过程中体现着鲜明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体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鲜明特征。

二、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辩证统一

(一)顶层设计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

“摸着石头过河”与实践探索紧密相连,是一种注重经验的实践探索。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和强调理论的归纳,本质上是一种唯理论的事前规划,“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避免改革走弯路、入歧途,为顶层设计相关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任何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所以,作为重理论方面的顶层设计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离开这一基础,顶层设计就变成空洞的理论,缺乏根基的支撑,容易陷入唯理论的旋涡之中。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充分发挥实践摸索的重要作用,凸显其应有的价值。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改革最终要落到具体的执行上,这就必须要融合“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优势。同时,顶层设计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趋于完善,所以,顶层设计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为“顶层设计”提供相应的实践基础。

现阶段中国推向纵深方面的改革依然没有成例可循。时至今日仍然无法完全掌握改革和发展的规律,现今的改革仍然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今天的摸索不是随意尝试,而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统筹全局;不仅要摸市场规律,还要逐步摸执政规律;不仅要摸经济形势,还要摸社会脉动,摸世界大势,要在摸得准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对“摸着石头过河”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改革的顶层设计。

(二)“摸着石头过河”需要顶层设计的宏观指导

在中国改革的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是对理论的尊重,注重“摸着石头过河”,是对实践的重视。顶层设计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指导原则,顶层设计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全局角度指导改革,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科学依据;顶层设计对改革的走向、脉络进行宏观指导,避免“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和出現不必要的失误,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控改革的方向、措施和目标,同时对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完成的期限都有明确要求,能够有效地保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的有效性。同时,顶层设计站在宏观的角度,能协调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功能,在避免改革失误的同时能确保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加强顶层设计能够指导中国改革避免在摸索中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突出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全局作用。中国在改革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如贫富分化、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城乡差异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和解决。基层实践的探索和积累,顶层的统筹全局与规划,两者之间在互动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在鼓励基层大胆探索的同时,强调顶层设计需要谨慎。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告诫我们,建立在基层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并经过不断完善而形成的顶层设计,基本上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符合、与民众的呼声相呼应,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推敲的,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中国在产权、政治体制、分税制、文化体制、司法体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都是在顶层设计指导下进行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效探索。

(三)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互作用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二者不可分离。不管是改革初期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还是改革进入深水区重视顶层设计,以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提法的变化只能说明我们对改革的认识在随之发展,但却不可否定“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本身所固有的辩证统一关系。“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可以为顶层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亦能够在改革新阶段适时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整体上把控改革的大局,做出正确的改革规划,全面统筹改革目标。在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方法和顶层设计统一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将改革开放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国改革的伟大实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强调顶层设计又要重视“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实践中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进而推进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宏观上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整体统筹规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开放中辩证地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关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充分表明了执政党对改革的规律和改革方法的认识与时俱进,并在实践的发展中达到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就能实现的,改革发展到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中浅层问题的逐步解决,深层的问题却在一步步凸显,显性的矛盾化解了,隐性矛盾得以呈现。因此,改革的过程也是困难和问题累积和暴露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改革越向前推进,需要解决的难题就越多,改革就越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伴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不能在盲目中进行,任何能使改革处在危险中的举动都必须抛弃,中国未来的改革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从整体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从基层探索中对顶层设计进行补充和细化,达到整体和局部相统一、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能切实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周其仁.改革的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吴敬琏,刘明康,马云,等.改革:中国关键十年——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M].北京:时代出版传播股份有限公司,2013.

[3]叶如贤,黎玉琴.“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

[4]吴桂韩.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理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3).

[5]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12.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基础改革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