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

2017-07-10尹林克陈艳锋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树龄古树名古树

蒋 靖 尹林克 蒋 果,3 陈艳锋,3 康 剑

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

蒋 靖1尹林克2蒋 果2,3陈艳锋2,3康 剑2

1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1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伊州区分布古树名木共2 433株,隶属6科7属11种,柳属植物数量居首。古树有1 428株,一级古树有38株,二级68株,三级1 322株,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形,随着树龄的增大,古树数量呈递减趋势名木有1 005株。以群状分布为主,集中分布于人类居住历史长久的区域。文章指出了伊州区古树名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伊州区,古树名木,组成结构,分布格局,保护

古树名木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是树龄在100 a以上的树木古树群是10株以上成片生长的大面积古树。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1]。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资源,重要历史文物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化价值[2-4]。伊州区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伊州区境内,许多地方生长着一些苍劲古老、树体庞大、枝叶繁茂的树木,有的还流传着如同神话一样的传说,久负盛名的有在回城乡的“九龙树”及东西河坝生长着的“左公柳”。这些名木古树作为历史文化活见证[5-7],一直是伊州区人民的情结和荣耀。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除了已经挂牌保护的“名树”,其他古树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毁灭。为更好地保护、利用现存的古树名木财富,作者对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构成、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生长情况及管护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实现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长期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伊州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理位置91°08′—96°23′E,40°52′—43°43′N。区域总面积为85万km2,下辖5个街道,6个镇,10个乡,2个民族乡(图1)。伊州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43.9℃,极端最低气温为-32℃,年积温4 038.3℃,年降水量33.8 mm,年蒸发量有3 300 mm,年均日照3 358 h,无霜期为182天。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川和地下水为主。土壤分13个土类、31个亚类、39个土属。自然植物群落分布类型丰富。平原区广泛分布具有明显荒漠地带性的乔木、灌木林自然植被。山区植被垂直带发育比较完整,海拔3 500 m以上为高山地衣和高山垫状植被2 900~3 500 m地带为高山亚高山草甸2 100~2 900 m为森林草原带2 100 m以下为荒漠草原带,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较强[8]。

图1 研究区范围

2 研究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查阅资料、知情人访谈和全面踏勘法,对伊州区(除兵团区域)古树名木进行4次详查工作。

植物分类依据«新疆植物志»[9-11]分类系统,即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并参考«新疆树木志»[12]、«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3]。

树龄鉴定利用“三段计算法”[14],对一些无法取样的树木,则采取参考相关史料、传说和参照数据类推等方法确定树龄。

年龄结构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即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 a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300~499 a,国家三级古树树龄100~299 a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等级[1]。

空间分布调查特点采用便携式GPS进行坐标定位,并运用Arcgis10.3进行制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古树名木的种类构成

伊州区古树名木共计2 433株,分属于6科7属11种。大多为人工栽植,只有极少部分为天然野生。被子植物在区系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共有5科6属10种裸子植物种类较为贫乏,仅有1科1属1种,即名木中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种的数量最多的是柳属(Salix L.)植物1 772株,占总体的72.83%,其他依次为杨属(Populus L.)植物563株,占总体的23.14%桑属(Morus L.)植物47株,占总体的1.92%榆属(Ulmus L.)植物16株,占总体的0.66%杏属(Armeniaca Mill)植物30株,占总体的1.24%槐属(Sophora L.)和云杉属(Picea Dietr.)植物共5株,占总体的0.21%(表1)。

构成的原因有2点:一是从植物学上来看,柳属及杨属植物具有生态幅宽、易繁殖、生物量大和分布区域较广泛的特点,在新疆各地均广泛栽植且生长良好。二是从历史上来看,人们为纪念左公为哈密做出的巨大贡献,栽植很多的“左公柳”(白柳)。因此,伊州区古树名木中杨、柳属的植物较其他属植物分布多。

3.2 古树名木年龄结构特征

伊州区现存古树资源1 428株,占总数的58.69%。其中:一级古树有38株,主要树种为胡杨和银白杨,占总数的1.56%二级古树有68株,主要树种有银白杨和杏,占总数的2.79%三级古树有1 322株,其中包括左公柳765株,主要树种有胡杨和白柳,占总数的54.34%。结果表明,伊州区古树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形,随着树龄的增大,古树数量呈递减趋势,低龄级的古树占比较大。由此看出,伊州区的古树名木存在低龄化现象,也表现出伊州区古树名木有增长潜力(表2)。

表1 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统计

表2 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分类、分级

名木有1 005株,占总数的41.31%。其中50~ 80 a树龄的左公柳有550株,80~100 a树龄的左公柳有450株。国槐和雪岭云杉年龄都较小,分别为17 a和10 a。其中,雪岭云杉栽植于为纪念西路军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领下抵达星星峡与中共中央代表陈云会合进入新疆而修建的纪念园,以此弘扬西路军坚持革命的英雄气概和为党为人民的献身精神。

3.3 古树名木空间分布特点

伊州区古树名木共2 433株,集中分布在伊州区的中部,且分布在城区的古树名木多于乡镇的(图2)。分布数量最多的是城区东西河坝湿地,有5种1 777株,占全区古树名木种类和株数的41.67%和73.04%。陶家宫镇5种521株,占全区古树名木种类和株数的41.67%和21.41%。回城乡5种24株,南湖乡1种32株,花园乡3种4株,二堡镇2种10株,五堡镇3种33株,西山乡2种31株,沁城乡1种1株,其他乡镇无古树名木分布。

伊州区有4处古树群,计2 338株,占总数的96.10%。分别为城区东西河坝的左公柳古树群、南湖乡红山村的胡杨古树群、陶家宫镇胡杨古树群和西山乡塔拉提村的杏、白柳古树群。

古树名木空间分布格局与伊州区的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在人口较密集的农耕区,人类居住历史悠久,且居所固定,人们为提高生活质量在房前屋后都有种植树木的习惯,因此古树名木在该区域分布较多且集中而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半山区,由于人口少,且干旱、少雨,因此,分布较少或没有分布。

图2 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图

3.4 古树名木长势情况及管护现状

伊州区古树名木资源多为生长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生长状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古树名木能正常生长,但有一部分古树出现了生长势弱、主干腐烂、树冠偏斜、病虫害、树干空洞、树体烧伤等现象,生长受到一定限制,亟待进行精细管理(图3)。分析得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1)古树名木树龄高,生理机能下降,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不足,对病虫害抵抗能力也大大降低。2)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伊州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古树名木根系长期干涸,引起生理失调,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3)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游人频繁踩踏往来于古树名木的周围,致使树体周围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土壤的气体交换和根系活动。4)群众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不够,在古树周围堆放杂物、任意搭建,甚至对古树进行砍伐、烧毁等。5)长期缺乏资金、技术、人员,古树出现病虫害、空心、主枝腐烂等,使得部分古树处于生长弱势边缘(严重者死亡),未能及时采取措施。

伊州区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530株,集中分布于城区、回城乡。未挂牌的有1 903株,分布于五堡镇、二堡镇、西山乡、南湖乡、陶家宫镇。古树名木的管护水平参差不齐,分布于市区及周边单位庭院、景区的树木得到了一定的管护,而分布在偏远地区的古树名木则疏于管理。

4 古树名木的管护建议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不仅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承,还能为当地人文环境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现针对伊州区古树名木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图3 伊州区名木古树不良症状

4.1 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完善法律体系

通过出版并免费发放科普材料、制作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古树名木的保护意义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让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深入人心。同时,根据伊州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力度,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证。

4.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可通过政府预算、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等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保障古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古树挂牌编号、设置防护栏、避雷设施等。挂牌选用铁制材料。防护栏安装应安全、牢固,地面高度通常为1.2 m以上,距离树干中心距离应保证其防护效果。古树名木大多形态高耸,电荷量大,易遭雷电袭击,故设置避雷设施,保护古树。

4.3 建立档案,科学管护

古树名木都必须建档备案,保证一树一档,定期更新。包括基本信息以及日常管护和复壮的相关档案。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实施一系列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如修补树洞、防治病虫害、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和设立支架等措施。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古树名木申请参保,寻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新方法。

4.4 培育后备资源,扩大资源总量

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前瞻意识,加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在区内开展专项调查,有意识地选择50年及以上的珍贵树种、树形奇特、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高的大树作为后备资源进行保护。此外,针对区内杨、柳属古树名木分布最多,且寿命较短的情况,应建立生态园,开展无性繁殖,保证古树名木文化得以延续。

[1]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S].2001.

[2]杨桂芳.历史文化名城中古树名木的价值分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9:63-65.

[3]王宝华.中国古树名木文化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4]黄应锋,孙冰,廖绍波,等.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4(2):104-111.

[5]徐炜.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标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1(1):66-69.

[6]姚兆.左公柳的故事[J].干旱区地理,1986(1):14.

[7]王立明.新疆哈密左公柳保护与复壮措施[J].北京农业, 2015,19:178-179.

[8]陈曦.中国干旱区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60-680.

[9]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第1卷[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54-220.

[10]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第2卷第2分册[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5:269-361.

[11]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第3卷[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8.

[12]杨昌友.新疆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13]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北京:科学出社,1978.

[14]张乔松,杨伟儿,吴鸿炭,等.广州市古树树龄鉴定初研[J].中国园林,1985(2):43-46.

Investigation on Ancient and Famous Tree Resources in Yinzhou

Jiang Jing1Yin Linke2Jiang Guo2,3Chen Yanfeng2,3Kang Jian2
(1.School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830052,Xinjiang,China2.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830011,Xinjiang,China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In Yinzhou distributed 2 433 ancientand famous trees,belonging to 11 species,7 genera and 6 families, and Salix tops in number.There are 1 428 plants of ancient trees,including 38 first ̄class ancient trees,68 second ̄class ancient trees and 1 322 third ̄class ancient trees.The age structure presents a pyramid,and the number of trees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e age.There are 1 005 famous trees.They are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a long history of human habitation in groups.The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that face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Yizhou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s,and also came up with th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Yinzhou,ancient and famous tree,composition structure,distribution pattern,protection

10.3969/j.issn.1672-4925.2017.03.012

2017-02-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资助项目(新林计字[2015]208号)

蒋靖(1990-),女,新疆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691030567@qq.com

尹林克(1957-),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荒漠植物保护生态学,E-mail:yinlk@ms.xjb.ac.cn.

猜你喜欢

树龄古树名古树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灵武长枣果实主要品质指标比较与分析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