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路上,行者无疆

2017-07-07谢晓富

江苏教育 2017年12期

【摘 要】学校管理的背后是校长的专业成长,校长管理学校应该基于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努力去创生教师文化、课程文化、教学主张和学生活动的体系,以及围绕上述各项开展而形成的生态化管理系统。

【关键词】管理智慧;理想校长;精神底子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77-03

【作者简介】谢晓富,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36)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我一直“在路上”,因为做教育,是一种意义行走。行者无疆,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旅途,一种为理想而不断求索的旅行,去面对、去选择、去相遇、去感悟最美丽的风景。

理想之路漫漫而修远,我心目中理想校长行走的期许又在哪里呢?

感召力成为行走的精神罗盘

1998年8月,我第一次走上学校管理的岗位是在南京市裴家桥小学。老校长徐志敏手把手教我,每次教师会之前,他都对我进行指导,会后和我交流,指出问题。跟随徐校长的两年,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严谨治学的态度与科学管理的思路。他让我明白一所好学校首要是常规管理井然有序。2002年8月,我调到了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下简称“芳小”)。任副校长的我,在这所年轻的校园里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文化。这里的教师很年轻,身上有一股书卷气。我和他们一同研讨,一同阅读,一同完成教科研项目,一同追寻一所新学校的教育理想。这三年,让我逐渐清晰什么是教育?怎样做教师?2005年8月,我又调至南京市丁家桥小学。与这里的老师们一起做“生命课堂”,让我很快找到了再出发的感觉。

从1998年到2007年,9年副校长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学校有不一样的文化;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行走的路途中,校长要成为怎样的旅行者,才会有人响应“请跟我来”的呼唤呢?在我看来,任何一种管理策略,都是一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老的关系文化,也是现代学校管理执行力的一种文化标杆。

2007年8月,我调任南京市天正小学,成为一把手校长。在天正的第一年,只有9位老师,2个班级,62名学生。这62名学生就是这所学校的未来,学校文化从始于教师。“幸福天正九人行”就这样起航了!9位教师,每周都会在一起读书,一起分享教育随笔。我们做课堂、做阅读、做社团、做班级文化……一切都为这62名学生服务。天正小学的第二年,学校初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招生实现满额。

如何“请跟我来”?我认为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执着和投入。2013年,我再回到芳小的第一个暑假,学校进行校园建设。记得那年的暑期特别热,工地上的事情一件又一件,我全身心地投入,按部就班,整个假期一天都没有休息。

“请跟我来”还原自正确的前行方向:为梦想而出发,真正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幸福而努力。无论在南京市天正小学还是在芳小,我有两个举措深受学生欢迎:一个是“开心月末”,在每个月的月末的那一周,没有任何作业。另一个就是圣诞节教师会给学生发礼物。设计这种活动的初衷既是尊重了学生,又遵循了教育的规律。

管理能力成就一路同行的核心团队

成为团队中智慧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管理哲学。十年的校长生涯,让我渐渐清晰了这样一种角色的定位,那就是:教师第一。

教师第一:关心、尊重是前提。当你的目光落在教师身上的时候,你就会最真实地感受到这里的变化。因为,你抓住了落实的关键——教师第一。清晨的一个笑脸,带来的是一天工作的愉悦;每一句生日的祝福,换来的是对学校的感动;帮助教师孩子就学,是对教师真心的关怀;教师有亲人生病了,学校帮助寻医问药,让他们感觉到这所校园是他们的依靠;教师社团,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校园生活的关注……

教师第一:接纳与激励是途径。一所学校如果赢得了教师,就能赢得教育的成功。校长听一听他们的思考,采纳有效的建议。让教师们意识到他的思考与建议可以对学校产生实质的意义。无论在南京市天正小学,还是在芳小,校园里都有“六年百书”的漂流书工程。这源于时任南京市天正小学的副校长蔡宁的提议,她认为这些书可以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学生们。芳小的教师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在学校有着重要的地位。于是我们改革了大课间,在中年段开设了游泳课。各种体育课程和社团进了校园,受益的是学生,活跃的是校园,成就的是品质。芳小的教师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课堂主张。于是,我们就更加坚定了芳小的素质教育必定在课堂上,“让学新常规”深入人心,各学科教学发展成果累累。

“教师第一”始终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最卓越的资源。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永远相信他们,给他们项目。一门棒垒球的校本课程让芳小体育学科周老师找到了校园的感觉和自身的价值。暑期里连续一个月的高温训练中,他热情高涨。英语组的余老师几乎以一己之力带动了英语校本教材的初稿。体育的校本,美术的校本,英语校本,阅读的校本,数学的校本,游泳课程,书法课程……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所有人有項目,人人有课程。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发展具有内涵的品质学校,就是要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课程的管理者与实施者。

守护童年成为行走的路径

无论是“童心即天,爱心至正”,还是“阳光儿童”的核心素养特质,守护儿童似乎让一切行动有了原点。教育的原点就是育人,作为实施教育的学校,他处处流淌着崇高的精神情愫。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教育给儿童打下精神的底子。这句话成了我做校长的座右铭,成了我理想校长的目标。从天正小学到芳小,我也似乎找到了这样的路径。

第一,是打造一支“爱心+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成尚荣说:“教师应当有大爱。”成先生对天正小学的发展很关心。他认为作为一所新学校,队伍培养应先从读书开始。于是,在天正小学就有了各种教师读书项目。有推荐读,有集中读,有博客分享,有读书沙龙。经典中的情节一定会使每一个成人的心灵有所触动,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的底子”吗?当教师有了“底子”,那么他们一次平等的谈话,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就都可以激励学生,成为学生们精神的底子。

“爱心+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芳小有了进一步的文化整合与推进。除了阅读,“职业情怀熏染工程”“校本研修搭建工程”“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和“学校名师工作室”等项目也成了学校培养教师队伍的有效路径。

第二,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占据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愿望。《海的女儿》《夏洛的网》《爱的教育》《老人与海》……都可以成为学生们精神的底子。学校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们去阅读?

在芳小,“六年百书”是从课程角度进行规划的。芳小的课程分为学科素养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学科素养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拓展课程就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校本化和品质化的实施。“六年百书”属于语文学科的拓展课程,数学是生活数学课程,英语是快乐英语,其他学科也都有。

在芳小,有一批教师是儿童阅读推广者,刘颖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刘老师酷爱儿童阅读,学校成立了以刘老师带头的“儿童阅读推广中心”。中心成立后,从推荐书目到阅读指导,从阅读节策划到“六年百书”的微信导读,儿童阅读推广者们进行了有效的推进。阅读正浸润着芳小的每一个学生。

第三,一个好的课堂,大体上是一种精神放松。在我看来,精神放松的课堂,就是呵护童心的课堂,带给学生一种信任感,一种安全感。这样的课堂就会有欢乐和幸福,就是有意义的课堂。在天正小学,源于儿童的天性,我提出“童心课堂”。“童心课堂”就应该遵从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的观点。在芳小,我努力实践“让学”,探索“芳草园小学课堂新常规”。几年下来,芳小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思维由“单一”走向“多元”,关系由“被控制”走向“会合作”。

第四,为儿童设计,让儿童展示,给儿童管理。泰戈尔说过:“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曾经飞过。”我认为,教育不仅要给学生留下痕迹,更要给学生们留下“飞过”的美好记忆。无论在天正小学,还是在芳小,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一次人人参加的艺术节;每学年都举办一次“能豆豆演讲节”;每年都举办一次远足活动;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人人动手的科技节;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人人体验的心育节……

在天正小学,我提倡德育创新,倡导变革“升旗仪式”的形式与内容,于是有了“相约星期一”。“升旗仪式”创新“说教德育”为“展示德育”,变“少数人的登台”为“全班性的展示”,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升旗仪式”的平台上得到真正展示和锻炼。在芳小,我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是“阳光城”里的小主人。我提倡学生的自主管理,构建了“能豆豆”自主管理体系。“能豆豆”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如“能豆豆议事会”“能豆豆小卫士”“能豆豆小白鸽”“能豆豆小快递”,等等。

“为儿童设计,让儿童展示,给儿童管理”是我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与行动,同时也是为一个学生成长打下精神底子的过程。我工作23年,做了9年副校长,10年校长,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也逐渐从“技术型”完成了向“人文型”的轉变,感受更多的是责任。“教师第一”是我对理想校长的期许;“队伍建设、课程文化、课堂主张、活动体系”是让我成为理想校长的路径。在为理想而不断前进的旅行中,我永远在路上,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