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期刊编辑现状及素养提升探究

2017-07-07钟晓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报编辑部期刊

□钟晓红,肖 坚

(1.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36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期刊编辑现状及素养提升探究

□钟晓红1,肖 坚2

(1.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36 )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高校期刊存在编辑专业化程度不够、编辑部内部培养欠缺、编辑继续教育流于形式、编辑自主学习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为提升高校期刊编辑素养,可试从严格高校期刊编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优化高校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完善编辑部内部人才培养及干部选拔等制度层面作出规范,通过加强编辑“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等途径提升编辑素养,以适应新时代对高校期刊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素养提升

互联网是人类的新空间、新领域、新家园,需要新思想、新规则、新秩序。于2015年末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标志着现代世界已步入“互联网+”时代。[1]“互联网+”的特质,可以用八个字简洁表述: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一、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人才建设,高校期刊是科研人才成长的“摇篮”,编辑素养直接决定办刊水准及期刊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渐渐提升,部分编辑期待由原来“学术旁观者”逐渐过渡到“学术引领者”,编辑角色不断转变,时代对编辑素养要求也同步提高。“编辑素养”研究是近些年热起来的一个现象,通过对已有的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关于编辑素养的研究对象多是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编辑素养研究,对高校期刊编辑素养研究较少。现有的对高校期刊编辑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编辑“把关人”作用,如李明德、相宁(2007)认为高校期刊编辑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尽量成长为刊物文章格式规范及学术内容的双重“把关人”[2];二是关于编辑素养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作用的研究,如魏善玲(2014)认为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包括编辑业务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只有提升编辑综合素养,恪尽“守门员”职责,才能把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3];三是编辑学者化研究,曾伟明(2009)撰文提出,高校期刊编辑不仅应该扩大知识面,也应该在某一学科领域比较精通,尽量兼顾“博”和“专”,即编辑应提升专业素养和知识能力,成长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4];四是社科期刊质量提高,编辑需加强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如孟耀(2009)在《社科期刊的编辑素养与编辑意识》一文中,对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技术素养、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以及编辑需要提升的意识进行了研究[5]。

“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期刊的编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5年之前,有关“互联网+”对高校期刊编辑素养要求的研究并不多见,2015年以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行业专家及学者的重视。李洁坤教授(2015)在《“互联网+”视域下地方高校期刊编辑工作的变革与思考》中指出:在“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期刊面临着大量丰富传播、操作载体的冲击[6],面对新的挑战,高校期刊在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需要有新的探索。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知,搜索中国知网已收录的有关编辑素养文章数量不多,且大都与“互联网+”无关,而且对编辑素养的研究过于传统,未能结合“互联网+”的语境等等。因此,在网络渗透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很有必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目前江西省高校共39家学报编辑部或期刊社(有的大学编辑部因为有多本期刊成立了期刊社),本研究以南昌大学期刊社、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江西中医药大学编辑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等6家位于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市的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及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等4家地市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还通过参与全国万方数据论文研讨会的时机与多名全国高校期刊编辑同行进行问题探讨。参与调研的10家江西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共19本刊物,既有省会城市的6家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又有4家地市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其中既有江西唯一一家211大学期刊社也有成人高校学报编辑部,既有传统的本科院校期刊社又有近些年专升本的高校学报编辑部,因此,大体涵盖江西省高校期刊编辑的总体情况,也就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江西高校期刊编辑素养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研究过程

为全面了解江西省高校期刊编辑的发展现状,课题组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江西省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69名编辑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

首先,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目标,以高校期刊编辑素养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构成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包括高校期刊编辑的基本信息、高校期刊编辑专业发展目标定位、编辑理念、专业发展知识技能、高校期刊编辑发展途径及其发展中的困惑与需求等方面共 28 个问题,其中既有主观题又有客观题,客观题是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及填空题形式,主观题是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报编辑部(或期刊社)的基本情况调查,摸底高校期刊编辑专业背景及自主学习相关情况,主要侧重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相关方面的内容,高校期刊编辑访谈主要侧重了解其职业困惑及职业发展远景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为多视角深入调研我省高校期刊编辑现状,课题组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深入到南昌大学期刊社、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等10家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就高校期刊编辑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专业素养发展渴求何种帮助及何种因素制约影响素养提升等内容召开了3次座谈会,通过近距离的访谈,了解高校期刊编辑的真实现状,得到数据及第一手资料,做出剖析,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针对性建议。

三、现状调查

此次发放调查问卷69份,收回有效问卷69份。

(一)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对江西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的基本情况(含刊数、刊期、页码、编辑总数)等进行了设计。

表1 10家高校期刊社(或编辑部)刊数、刊期及页码、编辑人员情况

序号刊数刊期(页码)编辑总数女编辑男编辑121本双月刊(124页)1本月刊(80页)94521双月刊(128页)43131双月刊(144页)541453本双月刊(分别是140页、102页、106页)1本月刊(106页)1本季刊(102页)1679522本季刊(页码均是100页)51461季刊(96页)321722本双月刊(页码均是100页)734832本双月刊(分别是180页、120页)1本季刊(120页)106491双月刊(144页)523101双月刊(120页)523

由这张统计表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9本期刊中,双月刊有12本,约占三分之二,其次是季刊有5本,月刊仅2本,这与江西高校期刊社目前人数偏少的现实是对应的。在参加调查的10家编辑部(期刊社)中,19家刊物总人数69,平均每本期刊3-4人,这样少的人手如果要出月刊,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刊期显然差别较大,但刊物页码较为一致,大多刊物是100页左右(最多的是180页,最少的是80页)。

(二)编辑年龄结构

经统计,这10家期刊社(或编辑部)编辑的年龄结构分别是:30岁以下的有3人,31-35岁的有14人,36-40岁的3人,41-45岁的有14人,46-50岁的有12人,51-55岁的有19人,55岁以上的4人。从这个年龄统计结果可知,目前高校期刊社(编辑部)偏老龄化,50岁以上的编辑占三分之一,35岁以下的中青年编辑不到四分之一。这种年龄结构现状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期刊发展是不利的。

(三)编辑工龄、编龄情况

表2 高校期刊编辑的工龄、编龄情况

表2对10家高校期刊编辑的工龄、编龄结构调查统计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5年以下工龄的17人,但5年以下编龄的却有20人,同理,在6—25年的各时间段编龄人数均比对应时间段工龄人数多,而在26—30年及超过30年编龄时间段的人员数中,人数却比对应时间段工龄人数少,这意味着有几个编辑是近些年由别的岗位调到高校期刊编辑部从事高校期刊编辑工作的。结合具体案例得知,在几个工龄超过30年编龄却很短的“新编辑”当中,有的是由别的部门调到编辑部任领导岗位的。这些人大都具有高级职称(有的甚至是正高职称)。

(四)编辑专业背景及学历、学位、职称情况

通过对10家江西高校期刊69位编辑的专业背景调查,有29人是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科背景,这其中汉语言文学7人、其余学科有历史、英语、经管、思政等各学科门类;有40人是自然科学学科背景。

学历方面:69位编辑当中,高中学历0人、大专0人、本科35人、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34人。

学位方面:69位编辑当中,无学位的0人、学士学位33人、硕士24人、博士12人。

职称方面:69位编辑当中,初级11人,中级19人(其中编辑系列13人、高教系列6人),副高22人(其中编辑系列17人、高教系列5人),正高17人(其中编辑系列9人、高教系列8人)。

调查得知高校期刊编辑学科背景是多样的,这与高校期刊编辑部(期刊社)栏目的多样性是一致的。高校期刊编辑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近一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占绝大多数,其中硕、博士占一半以上。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占近6成。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高校期刊编辑人员的基本学历素质、专业素养是较高的。

四、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及与高校期刊编辑的访谈,目前江西高校期刊编辑所分管栏目与自身学科背景高度关联,均一致认为高校期刊编辑兼职教学、撰写论文、主持或参与课题能有效提升职业素养,使自身更快适应“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工作。同时,也发现江西省高校期刊编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及困惑。

(一)编辑专业化程度不够

在对“是否有责任编辑资格证书”的调查中,69位高校期刊编辑中有责任编辑证书的仅49人,有近3成的人没有取得从业资格,严格来说,这部分人属于无证上岗,是不符合专业资格条件的。分析原因,编辑出版系列中级职称是以考代评,有的青年教师走高教系列,就没有去参加编辑出版系列的责任编辑考试,也就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编辑出版系列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的可以直接申报责任编辑证书,一部分副高以上高教系列的编辑有的是因为调入编辑部时间不长,尚没有机会申报取得资格,另一部分人是不太重视这项工作,因为人事管理及工资绩效是学校管理,有没有责任编辑资格与工资及职务没有直接关联,没有积极性提供相关申报材料。

(二)编辑部内部培养欠缺

在对“编辑出版学相关知识的习得途径”这一开放式问题中,大多数编辑都是回答“自己在工作中摸索、积累”“外出培训学习”,有不到一半的人提及了“编辑部内部培养”,这说明高校期刊编辑部的“以老带新”传帮带式的内部培养制度缺乏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样一个现实状况。通过与江西教育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等非高校期刊的编辑同行的交流中得知,在这些大型出版社有一项制度,就是每周举办至少一次集中业务学习,探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请资深编辑讲工作心得及职业常见误区。这样的“以老带新”传帮带式的编辑人才培养也应该在高校期刊编辑部中推广传承。因为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编辑快速成长,也能让新入职的高校期刊编辑感受集体的工作氛围,带来职业的自豪感与强烈的归属感。

(三)编辑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在对“你对现在的继续教育内容是否满意”的回答中,7成以上的人回答“不太满意”,另有2成人回答“很不满意”,仅极少数人回答“较满意”,这说明目前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编辑继续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问及“你希望获得怎样的继续教育内容?采取什么形式”的开放式问题中,有的编辑回答“请国内高端期刊社(或学报编辑部)的资深编辑来传经送宝”,有的编辑建议“多建立一些优质学习资源方便编辑自学”,还有的编辑提出“多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集中面授”,这种对目前继续教育不满意的现状与近些年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是高校期刊编辑和非高校期刊编辑混在一起学习、针对性不强的现状是有直接关联的。

(四)编辑自主学习有待加强

在对“平均每周用于学习编辑出版业务知识用时”问题的统计中,“小于10小时”49人,占比7成以上,仅18人用时“10-15小时”,2人用时“21-25小时”,这说明编辑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够。曾有人提出过“八年或一万小时理论”,意思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用心工作达8年,或累积用时达10000小时,就会成为该行业的专家或翘楚。由这一理论可以发现,若高校期刊编辑能每周花更多时间在编辑出版业务方面,就能尽快成为高校期刊编辑出版方面的行家里手。

五、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量的知识信息面前需要高校期刊编辑掌握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对于目前学术伦理失范日益严重的现实,要求高校期刊编辑在净化学术空气、弘扬学术道德面前起着领头羊和排头兵的示范作用。高校期刊编辑可试从以下途径获得这些知识或能力。

(一)实行严格的编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要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呼唤。编辑工作已不再是一个有点文字功底有一定学历谁都可以胜任的工作,而是必须经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且能守得住寂寞的热爱编辑出版工作的高校知识分子才适宜的工作。这里面,作为管理机构的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入职门槛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可以对入职的新人要求必须参加一定时间长度的集中培训且考试合格取得职业资格才能从事该项工作,改变目前高校期刊编辑部没有固定的人才标准自行决定招聘编辑人员的不规范的现实。对于目前高校有的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中途转行或有的行政人员提拔到编辑部担任领导岗位这一现实,管理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也应该对这一现象设定一个可操作的标准,比如说,要求该转入编辑部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必须在C刊发表编辑出版学论文1篇,或在北图核心发表编辑出版学论文2篇,或者普通省级正刊发表编辑出版学论文3到5篇。这样设定严格的可操作的硬性入职标准,就会让高校领导明确不是副高以上职称的人都可以到编辑部胜任领导岗位。高校期刊编辑部领导必须懂专业,至少对编辑出版方面的问题进行过思索且有相关学术成果。

(二)规范高校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这次课题调研中高校期刊编辑有一个共同的需求是希望改进目前编辑继续教育形式和内容,使高校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更能落到实处,内容更有针对性、学习形式更便捷、学习效果更显著,同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专家传经送宝和答疑解惑,以及提供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给高校期刊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各高校期刊编辑部(或期刊社)人手有限,视野和获得的信息量也都是有限的,若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人事培训机构能够花更多的心思更细致地做好为高校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改变其闭门办刊的现实,在“互联网+”时代先让各省内的高校期刊同行多进行论文研讨、学术讲座讨论等形式的交流,对于目前高校期刊编辑部人员素养提升是有现实意义的。

(三)完善编辑部内部人才培养及干部选拔

在与高校期刊编辑的访谈中,有一些本科毕业一直在编辑部的资深编辑,他们爱岗敬业,编辑业务能力强、素养高,但目前仍没有走上领导岗位,有的甚至仍是中级职称。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编辑自身上进意识不强,对职称的重视或渴望不够,另一方面反映高校对高校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及干部选拔不注意专业化。这样的表象是编辑部来了新人,新人且是领导,事实是“外行管内行”,后果是有的资深编辑内心会有挫败感,从而会有职业的倦怠感,幸福感降低,甚至对职业的认同感也相应降低。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句话放在高校期刊编辑部也同样如此。学报要发展,人才同样起关键作用。若能形成一个编辑部内部人才培养及干部选拔制度,高校期刊编辑(尤其青年编辑)就看得到前途和希望,知道自己努力工作会有一个美好且光明的未来,会更加花心思在编辑业务上,多琢磨如何提高高校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如何策划更有影响力的栏目,如何邀约优质稿件,同时自己也会在工作中多思索多总结,将心得写作成学术论文。这样无疑是互利的,不仅有利于编辑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利于高校期刊的发展和进步。

(四)加强编辑“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

调研中问及高校期刊编辑兼职高校教学、写作论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是否有利于编辑素养提升的问题时,绝大多数高校期刊编辑都是选择“有很大帮助”,个别选择“有一定帮助”,0人选“没有帮助”,这说明一个问题:所有的高校期刊编辑都达成一个共识,即高校期刊编辑素养要提升,必须参与兼职教学、写作论文、课题研究。而兼职教学、写作论文、课题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高校期刊编辑的一个“碎片化学习”或者是“自主学习”过程。所谓“碎片化学习”[7]是与整体性学习相对而言的,即编辑利用点滴的、零碎的时间学习与编辑工作相关的知识,以提升工作素养和能力。自主学习则是编辑自发地、自主地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8]。这是“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呼唤,也是这一时代对高校期刊编辑的必然要求。因为,在网络时代信息海量增长,高校期刊编辑不太可能经常有整段的时间集中参与某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而工作中又需要编辑了解很多新知识、知悉很多新理论、习得多种新技能,这就要求“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和管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养,通过“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主动适应这一新时代。

六、结语

调研中,高校期刊编辑都希望能有出国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增长能力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需要。高校现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培养教师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同时,如果也能阳光普照,将高校期刊编辑也纳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计划中,使编辑多走出国门,在国外优秀期刊中考察学习历练,这对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1]钟晓红,杨荣星.论“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养提升的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2-76.

[2]李明德,相宁.从“把关人”理论看科技期刊编辑应有的素质[J].编辑学报,2007(5):384-386.

[3]魏善玲.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对遏制学术不良行为的作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7-160.

[4]曾伟明.高校学术期刊主编三型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5):925—927.

[5]孟耀.社科期刊的编辑素养与编辑意识[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80-82.

[6]李洁坤.“互联网+”视域下地方高校期刊编辑工作的变革与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5(5):87-89.

[7]钟晓红.碎片化学习: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新途径[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1-264.

[8]钟晓红,罗 义.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编辑素养提升新途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72-75.

本文责编:赵凤媛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Edition Status and Research of Literacy Improv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ra

Zhong Xiaohong1,XiaoJian2

(1.Jiangxi Open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6;2.Jiangxi Developing Reform Research Institute, Nangchang, Jiangxi, 330046)

The era of “Internet +” has put forward higher and newer requirements to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edi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such as the lack of edit professionalization, the lack of internal training in editorial department, the formality of editori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of edition to be strengthened and other practical issu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itorial literacy of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s, it can be tried to make norms in the system level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 or competent department such as strictly accessing system of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editi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optimiz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of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edition, improving the internal talents cultivation of edition department and selection of leaders and the practical ways of editors self-improvement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editor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and “self-learning” to improve edition literacy to adopt the demands of new era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Internet +” era; higher institution journal edi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literacy improvement

钟晓红(1972—),女,江西鄱阳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编审; 肖 坚(1984—),男,江西抚州人,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副编审。

G232

A

1008—8350(2017)03—0099—05

猜你喜欢

学报编辑部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