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远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鬼市”,藏着一个最奇妙的木头世界

2017-07-06

大观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开远根艺李星

春天去了一次开远,听开远做根雕的朋友说,那里有个自发形成的夜市,夜市上,能看见各种奇奇怪怪的树根。

神秘的夜市初露端倪

夜市从周四开始,此后便是流水一样绵延至周日。运气好的根农,周四晚上就能把全部树根售罄,回家准备下一周的根料。运气不好的根农,会在集市待到周日,直到卖完手里的存货。

初夏,我们特意挑了一个周四到开远寻访“鬼市”。这个“鬼市”一般晚上九点开街,具体到什么时候结束,则没有固定的时间。

从大巴下来,我们询问了一个“万事通”出租车师傅,“您知道今晚的根市在什么地方吗?”“好像是周日,在根艺城。”这让我们有些忐忑,不会记错日子了吧?

再次和开远根雕艺人确认,依着他的指点,晚上九点,我们来到西城农贸市场北门。门口空空荡荡,只有两个热火朝天的枇杷摊,枇杷老板每天都在这里摆摊,竟也不知道根市。

枇杷摊中间,偶尔有面包车、农用车穿行。追寻它们行进的踪迹,深入市场,一束束光线透出来。

穿过黑黢黢的小巷,我们看清了光束的来源,那是根农戴着的头灯发出的光线。

然后,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根市。

两条纵横交错的十字街上,高高低低铺陈着许多树根。来来往往的根艺人手里拿着电筒,端详着每一根待售的枯根朽木,专注的神态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宝。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这个深夜的小集市充满人气。

有几辆小货车还未完全停下,就已经被人们团团围住,一只白胖的手拉住车上的一个树根,“这根是我呢,这根是我呢……”为了“抢”到品相最佳、价格最优的树根,根雕艺人总会提前数小时在这里等候。

九点半,根市刚刚热闹起来,王家哥俩运来的树根已经卖得只剩4根,王家的大哥不太会说汉语,交流主要靠弟弟。他们来自建水山区,今晚7点吃过饭就从家里骑摩托车出发,9点赶到夜市。

今晚,老客户李师一眼相中他们带来的根材,谈拢价格后,捆了两捆带走。李师是哈尼人,一个90后小伙子,人长得硬挺俊朗。从事根艺工作7年,如今,从选材、设计到制作,他可以独当一面。

李师购买的根材全部是已经枯死的,“一方面是枯死的树根更适合做根艺创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只买枯死的树根,根农就不会为了利益破坏活着的树。”

白天可以到集市买根艺品

除了作为根艺材料的树根,这里还有一些根艺制品,它们的创作者正是山上的农民。有的根农本身就会木活儿,受到市场启发,他们在找到树根后,发挥想象,简单加工,为枯根赋予更多经济价值。

来自昭通的马女士是个根艺爱好者,她只偶尔过来逛逛。在张师傅的摊位前,她看上了一根龙头拐杖。这根拐杖形态天成,像极了海龙王,张师傅对它进行了简单的初加工,售价便提高不少。

看到拐杖的第一眼,马女士就抱着不撒手了,一直在跟张师傅磨价格。两人谈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达成共识。期间,也有人对龙头拐杖感兴趣,但只要马女士没放弃,任何人都不能掺和进这单生意里。这是根农和顾客之间长期形成的规则:在前一位顾客做出买或不买的决定之前,其他人不能对同一件产品“下手”。

张师傅做这一行已经16年,经年累月的磨练,让他有分辨木根优劣的能力。起初,他只做木根原材料的销售,现在,他会根据木根形态自己先加工一道。

普通消费者购买根材用处不大,可以白天到集市购买根艺成品。开远根艺人告诉记者:“在同样的地理位置,夜里销售根材的居多,白天卖根艺品的居多。”

第二天中午,我们再次来到集市。漂亮的根艺品整齐地摆了几条街,有茶桌、木花篮、摆件、敲背……白天的集市显得悠闲许多,物品单价比夜间稍贵,但比商店售价便宜。

陆姐来自开远周边山区,她和丈夫原本就是做木活儿的好手。每周,她的时间分成两半:周一到周三在家做根雕活计,周四到周日则在城里销售。每周,她能卖出四五件根雕作品,收入上千元。

陆姐穿着老家那边的民族服装,笑得有点害羞:“我们那边都是山,以前靠种玉米讨生活,比较艰难。”做根雕后,家里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根艺往事:从柴火燃料到艺术品

这个集市是开远根艺蓬勃发展的产物。说起来,开远根艺的发展也不过几十年。

云南木雕协会副会长、开远根艺协会副会长李星告诉我们,开远的喀斯特地貌和立体垂直气候让这里的土地比北方贫瘠许多,也赋予了植物更强大的根系。为了生长,植物拼命扎根,碰到石头,它们就转换方向,往土地更深处延伸,为了储水,树根上又长了许多“小包包”,这让开远的树大多有个“奇形怪状”的根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十大国营企业的驻扎为开远吸引了一群优秀人才,他们在工作之余,喜欢上山踏青。看到奇奇怪怪的枯根,觉得挺有意思,他们便开始用枯根朽木创作艺术品。

那时候,“枯根朽木”还只是山上村民家中的柴火燃料。直到八十年代,突然有“城里人”找到山上的村民,“老乡,你帮我留意一下,如果有形状好的枯根朽木,就帮我带下山,我给你买。”

渐渐地,根农发现,这种曾经的燃料原来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他们开始自发收集,并在一周中的特定一天,在城中心展开交易。開远根艺集市的雏形就此形成。

开远根艺的发展渐渐培养起来一批“根农”,根农大多是来自开远周边山区的农民,和手艺人一样,他们也是根艺发展最直接的参与者。每位根农背后,是一家子的生计大事。

现在,不只开远,建水、文山等地也诞生了一批根农,他们每周四从各地汇聚开远,找他们买根材的手艺人则来自全国各地。如今,依托资源和工艺优势,开远已经成为集原材料交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根艺区域中心。

但同时,在开远根艺野蛮生长的初期,快速的产业发展也伴生着一些问题:部分根农砍伐树木获取树根,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对这一现象,开远根艺人的做法是:变废为宝,化朽木为神奇,不买活根。用行动保护环境。endprint

周六到开远参加“草根拍卖会”

原材料的低廉价格曾经吸引了国内一批手艺人专程前来收购,这让李星感到有些难受,他希望开远根材能被赋予更高的经济价值。为根材添加创意和工艺正是提升其经济价值最直接的途径。

想到就去做,李星和另外两位开远根雕艺人:王崧麟、司文达共同发起了“草根拍卖会”。李星说,取名“草根”,正是希望拍卖会能够接地气,让更多人参与。

上周六晚上七点半,第38场草根拍卖会在开远根艺城举行。拍卖会大厅布置得简单温馨,墙上挂着“源于自然 师法自然”的横幅。拍品以自然根艺作品为主,有木质落地灯、红酒座、烟斗、摆件等。但不局限于自然根艺,包括“根雕木艺、奇石珠宝、陶瓷刺绣、花卉盆景、文玩字画等工艺美术品、艺术品”等。

在“开远根艺城超级拍卖师”李星的主持下,“开远根艺城第一拍卖师”司文达首先登台,介绍本次拍卖会的情况。随后,拍卖会的第一位“宝主”上台“夸宝一分钟”。李星说,这一流程是专为手艺人“练口才、练胆量”设置的,“很多手艺人比较害羞,这样的锻炼可以让他们大方地面对客户”。介绍完毕,“开远根艺城金牌拍卖师”王崧麟戴着竹编草帽登台补充、喊价,现场有多位观众都对首件作品感兴趣,一次加价不低于10元,最后,拍卖师三次喊价“一锤定音”,成交。

在这个草根拍卖会上,拍品起拍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现场,根艺的行家里手不少,“没有假货”,李星说。

开远根艺协会还与其他协会联动,举办种类丰富的主题活动,书法、美术、刺绣、声乐……李星说:“我们的理念是根为媒、艺为先,传承文化,让更多人参与。”发展到现在,草根拍卖会已经成为开远、文山、曲靖等地文化人的節日,“有空就来,交流作品,叙旧。”李星说,他们力图打造一个“开远草根小舞台,文化大舞台”。

Tips:

1.拍卖会时间:每周六晚19:30~22:30。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将会举办专场拍卖会。如有时间调整将会提前一天在“开远根艺城群”“开远根艺城拍卖群”“开远根艺论坛”等平台通告。

2.拍卖会现场活动:根雕木艺、奇石珠宝、陶瓷刺绣、花卉盆景、文玩字画等工艺美术品、艺术品拍卖,穿插“故事会”、“文艺汇演”、“笔会”、“展会”等活动。

3.开远根艺集市:游客可于每周四至周日白天到开远西城农贸市场购买物美价廉的根艺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远根艺李星
请你吃饭
鬼手与木手
唐山市奇石根艺协会召开年会
浅谈《关于开远凤凰山地标性建筑钟楼12字的深刻意义》
开远灰土寨
云南锁蒙高速公路开远至蒙自段通车
开远的基本市情
天趣无双的海派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