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蜗壳风机分析与优化设计

2017-07-06李建森朱与伦王磊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6期

李建森+朱与伦+王磊

摘 要:对某型号无蜗壳风机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使用CFD软件获得叶轮、各种优化方案叶轮的气动性能参数和流动内部详细的气动参数,提高相同静压下叶轮的流量和效率。对原型叶轮进行变工况计算,分析内部的流场结构,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以图表形式给出了气动性能参数和流场内部的细节,详细分析了叶轮内的主要流动特性以及流道内流场的损失来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比较理想的叶片中弧线型线,有效的削弱的流动分离,减小流动损失,在设计点附件效率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

关键词:无蜗壳风机;流场分析;叶片型线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90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工程设备领域的研发中,数值的计算方法也更加科学化。在对旋转机械性能预测、内部流动数值模拟、研发改型等方面,CFD技术已被广泛采用。在国外,CFD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工程产品的预研和设备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是探索叶轮机械内部流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运用CFD技术还可以发现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中无法预见的新的流动现象,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以上认识,可依据叶轮机械全三维流场数值计算技术,对无蜗壳风机进行优化,改进其叶轮中弧线,以提高其性能。

1 算例简介

原型直径为3.9米的左旋叶轮,叶片数为9叶,叶片厚度为3mm,配有进风口。进口接测试管道,出口直通大气。在大气压力101325Pa,温度20℃,转速3495r/min时,指定静压下达不到所需流量,并且效率过低,因此对模型进行分析,观察流场中存在流动损失的部位,进行优化。

2 网格划分

从子午面网格可以看出,计算区域可以分为进风口区、叶轮流道区以及前后延伸区三个区域。其中叶轮流道是通过NUMECA叶轮机械部分的网格生成模块AutoGrid来对网格进行整体划分的。在网格生成的过程中,根据选择的S-A湍流模型,叶轮近壁面第一层网格距离选取0.01mm,将Y+值控制在一定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要求的范围之内,位于壁面附近的网格是沿壁面法向方向呈几何级数加密的,其数量是该方向网格总数的1/3左右,网络总数约为163万,而边界层外的网格分布均匀。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考虑进出口与离心叶轮的间隙以及出口等截面延伸,以防止计算域的出口截面回流,影响计算收敛性;根据离心风机的流动特点可知,一般而言后盘流动较为均匀,主要的流动问题集中在前盘,因此位于后盘的轮毂对整体流动的影响偏小,故对轮毂的型线做简化处理,仅保证其面积基本不变,以模拟其对流体通道的堵塞作用。

3 边界条件及数值方法

通过将NUMECA/FINE软件包的Euranus求解器应用于数值计算,利用Jameson的有限体积差分格式与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相对坐标系下的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S-A湍流模型是连接代数零方程Baldwin-Lomax模型和两方程模型的桥梁,拥有能够处理复杂流动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旋转机械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其一方面利用显式四阶Runge-Kutta法时间推进以获得定常解,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将二阶和四阶人工粘性项加入进去,可以较好的消除伪数值振荡。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多种加速收敛措施,如局部时间步长、多重网格法、残差光顺等。在旋转坐标系下对叶轮网格求解时,假设风机叶轮在圆周方向上是周期的,可采用单流道叶轮网格进行计算,进、出口延伸段定义为无粘的欧拉壁面,计算轴向推力和扭矩时选择计算域中旋转的固体壁面。在定常三维流场计算中对每一个工况点分别进行计算,进口给定总温,总压和气流角,出口给定静压。通过改变进口总压来获得不同工况点的气动性能参数,变工况计算采用试验测量参数作为边界条件。工质为空气,并做低速流动预处理。

4 收敛曲线和计算结果

计算网格的质量对于收敛曲线的计算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因为网格计算所导致的误差,需要通过对网格无关性的分析和研究来达到科学计算网格的目的。同时计算网格数为163万和86万的情况。在相同条件下,静压为1930Pa,网格数163万时计算得到的质量流量为2.4785kg/s,网格数为86万时质量流量为2.47980kg/s,可以看出网格导致的误差很小。

收敛标准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进出口质量流量应控制在0.1%以下,在迭代步数的增加,压比、效率、扭矩等性能参数保持稳定,不发生改变。

通过测试数据与变工况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实验结果均低于数值模拟结果,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最接近的地方出现在设计工况点附近。经过研究可以发现,效率在大流量区是不断加大的,而在小流量区是不断缩小的。分析发现是S-A湍流模型在模拟大分离工况时不准确造成的,进一步分析也发现S-A湍流模型在设计工况模拟时准确度较高。同时,根据离心通风机的性能曲线特点,在大流量区域压比变化大,流量变化小,应该用给定压力条件计算流量;而在小流量区域,流量变化大,压比变化小,这时候应该用流量条件来计算。

5 流场分析

流体最棘手的问题仍然是粘性,粘性不仅仅影响到叶片出口的叶片尾迹旋涡,同时,在环壁通道表面和叶片表面也有粘性边界层的存在,并且有强烈的相互作用产生,出现所谓“二次流”。周向二次流与叶片通道内压、吸力面之间的压差有直接关系。在叶轮机环壁通道壁面的边界层内,气流相对速度比主流区内的相對速度要低得多,由于气流折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平衡上述压差,这时,环壁边界层内就会产生附加的由压力面到吸力面的周向流动分量,并在叶片出口处形成一对旋涡。原始模型吸力面一侧的分离涡几乎堵塞整个流道。从子午面来看,轮盘附近的气流最容易分离、恶化。因此对90%相对叶高截面(即S1流面)的流动进行了后处理。原型叶轮在吸力面的叶片中部就开始有较大分离,形成局部的低速流团,对流通面积造成一定的阻塞,这可能是该风机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叶轮横向压力梯度在叶片(沿流向)中部附近开始明显增大,波动幅度较大。在吸力面尾缘附近,由于分离区尾迹区的影响,梯度变化剧烈。叶片之间气流流线发生分离,存在通道涡,这点从相对马赫数云图上得也到了验证。

6 优化分析

6.1 性能对比

优化模型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等均与原型相同,设定静压,计算流量并进行对比。优化后的双圆弧叶型与原型相比,流量和效率在全工况范围内均有提升。原型风机数值模拟的最高效率工况点在静压1930Pa附近,效率为61.2%;优化叶型后效率为68.5%,效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流量在设计点附近提高显著。

6.2 优化后叶轮流场分析

对比原型与优化后叶轮的静压等值线图,在相同的数值范围内布置相同的等值線数目,我们可以得到其静压梯度的大小。通过对优化分析,发现原型叶轮在流道内有压力波动和反复现象出现,优化后的叶型也无法完全消除这种现象,但其波动的幅度降低了很多,静压变化均匀有规律;而且相对于原始叶轮而言,其吸力面侧的低速区大大减小,从而其附面层损失、流动损失均比原型叶片小,所以气动参数和效率较高。对风机性能,特别是效率改善明显。

7 研究结论

(1)本文针对某型号无蜗壳风机通过数值模拟及优化,较为准确的取得了该离心风机的流量范围和性能曲线,也体现出数值模拟的应用优势。

(2)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获得了叶轮内部的气流流动特点。由于二次流的存在,使得在离心风机叶片吸力面尾缘附近,以及流道内靠近前盘区域都存在着较大的分离和高损失;随着工作点偏离设计点,该损失区加大,导致总损失增加。二次流引起吸力面边界层加厚和分离后,必然影响主流的流动,使靠近吸力面的相对速度降低。

(3)优化改型以及叶轮性能提高后,叶轮内部的气流流线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大幅降低了静压梯度反复次数以及波动的幅度,进一步降低流道内部流动损失。

(4)在叶轮各主要结构参数,叶片出、入口直径等等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叶轮效率在全工况线得到了提升,说明设计良好的叶片型线可明显降低叶轮通道内的流动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庆义.通风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106.

[2]张顾钟.离心风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风机技术,2011,(5):26-30.

[3]王昊,吴亚东,欧阳华.基于数值模拟的离心风机性能优化[J].流体机械,2011,39(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