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VAR模型的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2017-07-06屠西伟廖信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脉冲响应第二产业

屠西伟,廖信林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基于SVAR模型的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屠西伟,廖信林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基于1978-2015相关数据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且二者协调性较差;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劳动吸纳力不足;第三产业面临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建设等建议.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1 引言:文献综述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关联性.产业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国民经济增长的方式、速度不同,势必会引起劳动力在产业部门间重新配置,进而影响就业结构.反过来,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配置的比例不同,也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二者只有相互协调,才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1-3]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做过大量研究.威廉·配第认为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更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再由工转商.[4]Kuznets认为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由经济结构转变而缓慢造成的.国内学者对此研究成果颇丰,杨霞(2013)[5]等对民族地区1978-2010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规律,但对外生政策冲击敏感度高;崔亮(2008)[6]等运用VEC模型对新疆1978-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

鉴于目前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方法上多停留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传统分析方法上,本文基于SVAR模型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关系演变做出定量分析,以期为协调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

2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

2.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考察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效应,需要确定可供衡量的指标.本文采用各个产业产值比例表示产业结构,用各个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表示就业结构.因此GDP1、GDP2、GDP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结构,PE1、PE2、PE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本文选择安徽省1978-2015年相关经济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与《安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安徽省统计局.为了尽可能的消除异方差,将变量对数化处理.

2.2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一般特征

1978-2015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总体落后于我国整体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见图2).安徽省1978三次产业结构为 47.18:35.55:17.27,2015年调整到11.16:49.75:39.09;就业结构从 81.69:10.26:8.05调整为32.10:28.4:39.5.其中第一产业GDP占比与就业人数占比保持相对较快的下降趋势,第一产业GDP比重由47.18%下降到11.16%,降幅达36.02个百分点,就业比重从81.69%下降为32.10%;第二产业GDP占比由35.55%上升到49.75%,就业占比从10.26%增长到28.40%;第三产业GDP占比由17.27%上升为39.09%,就业比重由8.05上升为39.05%.可以看出安徽省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分布,就业结构呈“三一二”分布,第二产业产值相比于其他两产业仍具有显著优势,说明安徽省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要优势产业的经济发展特征.相比于国家第一产业的发展,安徽省突显出一产产值与就业比例严重失调,三产发展缓慢,总体而言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失衡,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图1 安徽省产业、就与结构演变轨迹图

2.3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1.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1).

2.协整检验与最优滞后期选择

由于存在部分指标是I(1),为检验其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2与lnPE2存在协整关系,lnGDP3与lnPE3存在协整关系.为了寻找最优滞后期,我们以三类产业为样本,分别建立VAR模型,通过最优滞后结构检验得出一、二、三产业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p分别为3,1,1.

表1 ADF检验结果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分析未能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需要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验证.由检验结果可知:(1)滞后阶数为3时,LNPGDP1与LNPE1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水平上互为因果,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机制且这种作用的发生具有滞后性.(2)“LNPE2不是LNPGDP2的Granger原因”在5%的置信水平内被拒绝,而“LNPGDP2不是LNPE2的Granger原因”在5%的置信水平内被接受.结合安徽省2015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第二产业GDP占比49.75%,就业占比28.4%,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未能充分拉动就业.(3)“LNPE3不是LNPGDP3的Granger原因”在5%的置信区间内被拒绝,“LNPGDP3不是LNPE3的Granger原因”在5%的置信水平内被接受.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但第三产就业结构的调整却未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可能是现有的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第三产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4.SVAR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内生变量k=2的AB-型SVAR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变量和参数矩阵为

对于①式中的AB-型SVAR模型由于模型中有2个内生变量,需一个条件才能使模型可识别,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施加短期约束条件,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会影响当期就业结构的调整”假设,即a12=0.因此可以使用FIML方法估计SVAR模型中其他未知参数.

第一产业SVAR(3)模型估计结果为:a21=0.002465(p= 0.9611),b11=0.068430(p=0.000),b22=0.020485(p=0.000),a21的假设结果被拒绝,因此令a21=0,重新估计,最终表达式为:

第二产业SVAR(1)模型估计结果为:a21=-0.118205(p= 0.4933),b11=-0.048398(p=0.000),b22=0.050798(p=0.000),a21的假设结果被拒绝,因此令a21=0,重新估计,最终表达式为:

第三产业SVAR(1)模型估计结果为:a21=0.114136(p= 0.3099),b11=0.062182(p=0.000),b22=0.042513(p=0.000),a21的假设结果被拒绝,因此令a21=0,重新估计,最终表达式为:

5.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不同产业结构调整对自身和就业结构冲击的轨迹(依据经济学理论我们可知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就业结构的调整,此处着重分析产业结构对新息冲击的反应状况),响应结果见图2.

(1)第二产业LNPE2、LNPGDP2对LNPGDP2脉冲响应分析

由图可知对第二产业GDP占比施加一个正的结构冲击,在1-10期内对自身有正向的影响,其中第1期影响最大,此后影响逐渐减弱.给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一个正向结构冲击,从第1期开始对产业结构就呈现反向冲击趋势,说明安徽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未对就业结构产生有效的拉动作用,印证了Granger检验的结果.继2010年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2014年正式纳入到长三角城市群到2016年成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安徽省抓住机遇不断深化产业内部调整,加大科技和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业,传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逐渐被淘汰,因此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反而减少了劳动力需求.

(2)第三产业LNPE3、LNPGDP3对LNPGDP3脉冲响应分析

图2 第二、三产业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图(部分)

第三产业SVAR模型中GDP占比对自身在1-36期内均产生正的冲击,并在第1期达到最大值6.2%,此后逐渐下降,但均稳定在1%的水平左右.GDP占比对就业比例在1-36期内均产生正向冲击效果,其中在第8期达到最大值3.1%,9期后开始下降.说明安徽省短期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自身产生的影响逐步增强,见效快.同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停留在前8期,这可能是由于第三产业对劳动素质要求比较高.在一段时间高素质人才流入后,会遇到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从而阻碍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1978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持续进行优化调整,但仍存在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此外,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SVAR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1)总体来看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协调性较差;(2)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3)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随其发展将会面临高素质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瓶颈,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农业内部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调整,改变传统以种植业为主生的产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培育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适当扩大轻工业比重,发挥轻工业劳动密集型特点,吸纳更多劳动力,缓解就业难题;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建设,分类建设一批高等特色水平的高校,为安徽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储备优质人才.

〔1〕周荣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0):135-138.

〔2〕汪军.产业结构演进队就业的影响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17,39(1):55-57.

〔3〕肖昕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J].西部论坛,2013,23(3):84-85.

〔4〕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2-85.

〔5〕杨霞,单德朋.转型期中国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2):93-94.

〔6〕崔亮,艾冰.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8(6):112-113.

F207;F062.9

A

1673-260X(2017)06-0063-03

2017-04-14

本文属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2016ZD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脉冲响应第二产业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THE SYMMETRIC POSITIVE SOLUTIONS OF 2n-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脉冲响应函数下的我国货币需求变动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