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农村初中文言课堂活起来

2017-07-05谢玉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唐雎排练农村

谢玉菊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在精髓,从“诗三百”到先秦诸子散文,每一篇每一节无不闪耀这先哲在精神光芒。然而生活在科技相对发达的现代的我们特别是学生对于先哲的那些精美的文辞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更为艰难。所以农村学生特别害怕学习古文、害怕文言词汇的理解、积累。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学生基础比较差,初中所选的古文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有写人记事的,有写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等各类散文、小品文。这些文章文辞或凝练或精美或平实。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拦路虎。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在迈进学校大门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古代文学,所以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差,每一年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被家长送到城里的学校去了,在那里有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所以留下的学生的基础属于中等生和中下等。其二: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见的世面少了,又缺乏直观的思维素材。以前有好几届学生写家乡的景观,有学生写了清镇的“三角花园”,在孩子们的作品中这里是一个花团锦簇的公园,老师看了既高兴又心酸。为啥?因为孩子们连城里都没去过,前一段时间几个同事聊天,一个初三的学生连隔壁乡镇——站街都没去过,老师周末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带孩子到城里玩了一天,也算是尽自己的一点力量留给孩子一段回忆吧!其三: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包场让整堂课比较乏味,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心理困难,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去接触、亲近古代文学。需要我們在教学实践中寻找一些方法去尝试让孩子们愉快自主的学习。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初中阶段所选的众多文章将其分门别类,采用不同的手段与学科整合方式。如山水美文,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选取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对景观有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样对于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可以更有效了。当然并非只是单纯的图片投影。这就要求教师在图片的选取上要多花心思和精力了。我在上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一文的时候,考虑到农村孩子见的世面不多的现状,决定不采用传统的教师对重点字词的讲解和让学生逐句翻译的方法,我精心选取七张与课文内容大致吻合的山水图片,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描绘图片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写下三两句话,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语言尽量优美,然后让小组进行讨论推选出最好的语句进行展示交流,完成后让学生读课文,看看他们的局长描写最贴切的是哪些。这样一方面能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生工,又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让理解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一举多得,更主要的是学生不再觉得文章描绘的山水风光永远停留在他们自己想象空间中,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那样遥不可及。每一张图片投影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每一个“哇”的背后都有一颗小激动的心啊!那颗心不正在课本上“复苏”吗。

二、让课堂上下活起来

我们有时难免会犯这样的错误,课堂上学生听的是教师的一连串的演讲,尽管你已经使尽浑身解数,如同一个演说家那样在课堂上发表精彩的演讲,但是学生久而久之还是会精神疲乏,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提问犹如石沉大海,不会激起一层涟漪。最初,我也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气愤,似乎觉得学生不尊重老师,但是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是谁埋葬了我们的课堂,是我们自己。我们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所以一些记事的作品可以交给孩子们去完成。如《石壕吏》《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等作品让学生自己排练课本剧,这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同时还有学生自己的一些小创作,尽管他们的演技并不精湛,但他们所塑造的形象能深深的打动同学们和自己。2010年我上九年级语文,我们班排练的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学生氛围三个组自己排练后进行PK大赛,我们班李艳反串的唐雎一样的正气凌然,杨吕将秦王的阴险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阵阵喝彩。表演并不是结束,最后我们一样评选最佳演员,让获奖者发表感言也过了一回明星瘾。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所扮演的角色中如何把握人物的心理,这样一来人物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更有深度了。这样在整堂课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的课堂上下都能活起来这样还怕课堂氛围不会活吗?

心活,行活,我们的课堂就能其乐融融!

猜你喜欢

唐雎排练农村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乐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唐雎不辱使命否?
唐雎不辱使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鸟雀排练忙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