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产能 升级产品引领中国造船业发展
——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

2017-07-05彭新启

船舶经济贸易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船业船舶工业中远

本刊记者 彭新启

转移产能 升级产品引领中国造船业发展
——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

本刊记者 彭新启

方书甲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造船业“三支国家队”,应在认真研究自身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找准定位,拓宽面向,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共同为做大做强中国造船业不懈努力。

2016年12月16日,由原中远与中海两家航运央企合并而成的中远海运集团重整旗下船舶工业板块,将修船、造船及海工业务合并整合,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三大造船企业诞生”,该事件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这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至此,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造船业“三支国家队”,如今已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中国造船格局,这对于做大做强中国船舶工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中远海运集团没有重组之前各自拥有船舶修造业务,这两家航运央企在2003—2008年全球造船市场高潮时期,将造船业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作为重点主攻方向,形成了具有后发比较优势的海工拳头产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方书甲表示,作为老牌央企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应在认真研究自身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找准定位,拓宽面向,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共同为做大做强中国造船业不懈努力。

立足科技创新找准市场新需求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远海运集团整合船舶修造业务,有利于内部协同合作,在接单难、盈利难的前提下,为船舶修造企业的经营奠定基础。”方书甲认为,在造船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推动船舶修造业务整合是响应中央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号召的具体举措。然而,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对于我国应对国际船舶市场环境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难以改变国际船舶市场的主流格局。长期以来,中国造船业为国际航运市场提供的满足远洋运输业务需求的船舶占总数的80%—85%。“特别是随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推行一系列施政纲领,美国今后必将加大恢复制造业的力度,欧洲国家也一定跟着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必将受到威胁。”方书甲表示,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世界各国之间的货物运输量预计会进一步减少,这意味着海洋运输船舶需求会进一步减少。如果还坚守海洋运输船这一传统产品市场,我国船舶建造企业未来发展空间会进一步受限。在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中,我国船企应立足科技创新,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节能环保船舶,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方书甲建议,在未来7—8年内海洋运输业难以有较大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船企应主动转移产能,把现有过剩产能转移到建造其他船舶上。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滨海旅游、海上度假已成为人们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滨海旅游船舶、豪华邮轮、客滚船的需求将会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方书甲表示,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一大批二手远洋渔船面临淘汰更新,我国船企应利用闲置的造船生产线,建造具有深海鱼保鲜功能的先进渔船。由于渔船具有投资、回报快的特点,受到不少企业的追捧。

发挥自身优势助推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造船业进入了长时间的持续深度调整周期。2017年1月,市场形势加剧恶化,全球新船订单量几乎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日本船厂通过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在应对危机中占据了主动。方书甲表示,中国造船业正面临全球性的市场危机,未来几年都将在寒冬中煎熬。“三足鼎立”的中国造船业新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发挥我国骨干船企各自优势,在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的同时,积极响应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号召,共同为擦亮中国造船品牌而努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骨干船企将迎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方书甲表示,从三大骨干造船企业发展特点来看,其各有千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拥有军民融合的比较优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其非船业务发展迅猛;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旗下的南通中远川崎已成为中国船舶行业唯一一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目前,在船舶制造业务方面,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近期提出,推广南通中远川崎造船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全系统增强船舶研发能力、提升设计水平、改进制造工艺。该公司还将通过完善创新研发体系和机制、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开发绿色船型和高技术船型,保持集团船舶制造在国内外的技术领先优势并树立高端品质形象。对此,方书甲建议,面对中国造船业重构竞争优势的压力,我国三大主要造船骨干企业应加大交流走访的力度,取长补短,推广先进造船管理经验,为全面建立精益制造体系,推动中国造船业生产效率迈向国际先进水平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造船业船舶工业中远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清前中期温州造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