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17-07-05汤俊梅王杨

职教通讯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模型课程

汤俊梅,王杨

课程设计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汤俊梅,王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在梳理了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出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了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内容,并以“药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中的教学项目“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测定”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展示。

高职;项目教学;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互联网+”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计划,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的一个典范。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教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翻转课堂的出现,顺应了“互联网+教育”对在线教育的新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的特点,受到教师群体的广泛重视,也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目前,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Robert Talbert模型

如图1所示,为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Robert Talbert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模型包含两个环节:课前和课中。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知识,完成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中,先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然后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该模型多适用于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对于文科类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杰姬·格斯丁模型

图2为杰姬·格斯丁构建的环形翻转课堂模型。该教学模型分为四个阶段:体验参与阶段→概念探索阶段→意义建构阶段→展示应用阶段。首先,学生通过游戏、实验、艺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学习情境;接着,学生通过教学视频、音频课程、网站以及在线交流等方式探索新知识的概念意义;然后,学生通过测试、博客、社交网络等将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最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学习,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应用。[2]

(三)“反转”教学模型

曾贞结合可汗学院创办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观点,提出了“反转”教学模型[3],如图3所示。并指出“反转”教学有三个关键步骤:(1)观看视频前的学习——讨论并提出问题;(2)观看视频时的学习——根据问题寻找答案;(3)应用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入问题进行探究。

图1 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

图2 格斯丁(Gerstein)模型

图3 “反转”教学示意

(四)张金磊模型

在Robert 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型基础上,张金磊提出更加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4],如图4所示。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在这两个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图4 张金磊构建的翻转课堂模型

(五)太极环式模型

钟晓流受桑新民等提出的“太极学堂”概念的启发,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相融合,并进行建模,构建了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如图5所示。该模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课上时间和课下时间。课下时间主要完成教学准备和记忆理解两个阶段,课上时间完成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两个阶段。

图5 太极环式模型

笔者在对国内外学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项目化课程理实结合的特点,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6所示。教学模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实践交流和课后拓展深化,来实现知识(技能)传递、知识(技能)内化和知识(技能)巩固。

二、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梳理项目涵盖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图谱,并制作自主导学单。每个项目设计一个自主导学单,其中涵盖项目的目标、内容(含子任务)、学习方法以及资源清单等。根据自主导学单的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微视频,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原理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发布。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过关任务,过关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在线测试、在线调查、在线问答等。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熟悉了项目内容、了解了项目要求、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为课堂项目实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5]

图6 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二)课堂实践交流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完成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开展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基础之上的。同时,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也能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两方面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得到项目成果。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来自于课前自主学习,通过完成过关任务,发现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或者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指导和答疑,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点。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观看操作示范微视频,进行自我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演示示范,直至学生掌握为止。建立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

(三)课后拓展深化

学生将项目成果提交至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进行评价反馈并展示优秀作品,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以便在下一次能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课后拓展任务,拓展任务的内容可以是项目任务的深化,也可以是项目任务的外延,通过拓展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零碎的、甚至不易项目化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以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药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中的教学项目“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测定”为例,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课程授课对象为学校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检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这些“95后”学生,思想活跃,成长于网络环境下,擅长计算机的使用,厌烦枯燥的理论教学,喜欢动手操作。针对以上学情,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

如表1所示,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设计项目的自主导学单,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的要求。

表1 “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测定”自主导学单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按照项目实施过程开展,运用情景教学、问题启发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终端、视频和ppt等信息化手段,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教学过程设计如表2所示。

总之,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它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还必须依赖于教师对课前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及课前学习评价方式的选择。[6]有效的课前设计和评价,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成效。对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表2 教学过程设计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题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陈洁.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3.

[3]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5]汤俊梅.“翻转课堂”在高职项目化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6(4):51-54.

[6]顾准,汤俊梅.高职项目课程引入翻转课堂的思考[J].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0-43.

[责任编辑 盛艳]

2015年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立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高职差异化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201506);2015年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课程“药品分析与检验”(项目编号:ZK201504)

汤俊梅,女,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分析、高职课程与教学论;王杨,女,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功能材料。

G712

A

1674-7747(2017)15-0001-06

猜你喜欢

互联网+模型课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