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分析

2017-07-05米尔班祖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神经性利多卡因共振

米尔班祖农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新疆 喀什 844000)

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分析

米尔班祖农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实施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与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素及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针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对其采取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其症状,加快其康复,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利多卡因;声频共振;神经性耳鸣;临床效果

神经性耳鸣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因耳蜗或蜗后发生病变,致使患者无法接收外来声音所致[1]。一旦患病,患者极易出现头晕、烦躁、焦虑、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会合并有耳鸣及耳塞等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干扰。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耳内微循环的药物以及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但此种方式治疗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为此,我院采取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4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排除标准:①外耳道异物者;②鼓膜穿孔者;③耵聍栓塞者;④中耳炎患者;⑤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⑥合并听力下降者。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8.14±2.58)岁;右侧耳鸣9例,左侧耳鸣18例,双侧耳鸣15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7.20±2.65)岁;右侧耳鸣10例,左侧耳鸣19例,双侧耳鸣13例。在基线资料方面,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如下:将20 mL舒血宁注射液溶解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扩张血管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耳内微循环。1次/天,1个疗程为2周。采用维生素B1、辅酶A以及三磷腺苷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以改善细胞代谢,1个疗程为2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具体如下:将0.2 g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溶解于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个疗效为1周。患耳同时给予声频共振治疗,将档位调整为F键,处方由地米与丹参按一比一配制而成,1个疗程为2周。声频操作方法如下:结合患者的病种对处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其中处方药物包括654-2、ATP、地塞米松以及丹参等,将选择的药物缓慢滴入患耳内,并将档位键(A,B,C,D,F等)调整到合适键开始治疗,治疗过程中在负极板位置放入1块湿的消毒纱布,指导患者将脸颊贴于负板上,患耳位于上方,并将治疗药物滴满于耳内,随后在外耳道内缓慢插入发生器探头。对声频强度进行恰当调节,以耳部有胀满感以及微弱震动感为宜,1次/天,30分钟/次,1个疗程为2周。

1.3 评定标准:治疗2周后评定2组疗效:若耳鸣完全消失,听力完全恢复,可以对0.25~4 kHz各频率的声音进行清晰辨认,且经听力检测表示正常则评定为痊愈;若听力显著提高,听力曲线表明各频率向上提高超过20 dB则评定为显效;若提高幅度为15~20 dB则评定为有效;若提高<15 dB则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耳部缺血缺氧、病毒性感染以及耳部神经麻木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神经性耳鸣,而营养素因含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进而能够改善血液微循环,并能够对神经上皮受损组织起到修复的功效[2]。但此种方式治疗有效率相对较低,加上治疗时间较长,因此难以继续推广[3]。

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可通过血-内耳屏障对内耳循环产生作用,使患者的耳蜗血管得到扩张使其血流量增大,进而达到缓解内耳缺氧缺血和提高患者内耳血流灌注的效果[4]。此外,利多卡因还可对钠离子通道产生抑制作用,并对耳鸣冲动的传导产生阻滞作用,进而能够消除神经元过度兴奋,减轻或消除眩晕及耳鸣等症状,达到治愈的效果。

声频共振则具有以下生物学效应:①改善听觉系统血液微循环:在多种物理因子的作用下,能够对周围血管反射性起到扩散的作用,进而能够促进中枢神经P物质不断释放,起到扩张血管,促进淋巴液回流以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②促进药物有效渗透:声频共振治疗能够对皮肤角质层产生软化作用,进而提高生物膜的渗透力,促进其分解药物大分子,从而有利于药物充分渗透并吸收,进而延长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③温热效应:在电磁波以及超声波等作用下,局部组织可“内生热”,进而能够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患者的听觉系统组织代谢,从而起到持久镇痛、促进患者听觉系统功能快速恢复的作用[5]。此外,声频共振治疗具有对患者无伤害、无痛苦的特点,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的人群广。将利多卡因与声频共振联合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协同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在神经性耳鸣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痛苦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1] 蒋守喆,农光耀,刘仕录,等.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47-348.

[2] 吴洪杰.单纯神经性耳鸣的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9):109,111.

[3] 李亚南,袁静,肖丽娜,等.2%利多卡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85,96.

[4] 邹桂年.2%利多卡因耳后封闭联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6-67.

[5] 丁丹.经外耳道声频共振导入利多卡因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3.

R764.45

B

1671-8194(2017)13-0080-02

猜你喜欢

神经性利多卡因共振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2017天猫双十一成交额1682亿元 全球共振创造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