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曾懿《古欢室医书三种》*

2017-07-05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女学医家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王林云 段晓华△ 刘 珊 唐禄俊

浅论曾懿《古欢室医书三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王林云 段晓华△刘 珊 唐禄俊

清末女医曾懿是我国中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医家之一,在历史上确有记载,而且有医学著作传世。她不仅悉心研读中医经典书籍,而且接受西方医学理论,将中医与西医融汇贯通,提出新的医学观点,如“节劳以保脑力”,“呼吸新鲜空气和运动”等。作为晚清社会中的一位进步人士,她将治病救人上升到强国保种的高度。《医学篇》介绍了她的医学观念及临证经验,《女学篇》和《中馈录》从侧面反映并完善了她的医学观点以及体现了她的爱国思想。虽然《医学篇》主要是收录前代医学大家的医学思想,难成一家之说,但是她作为我国古代有著作传世和具有进步思想的爱国女医家,其医学观点和医学成就仍值得系统挖掘,因其不仅具有医学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史学价值。

曾懿 古欢室医书三种 女医 清末

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长河中,名医辈出,灿若星汉。但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下,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医家极少。在历代女医家中,流传下来的、被人们所知的有素女(原始社会后期女医家)、义姁(西汉女侍医)、鲍姑(晋代针灸女医家)、冯氏(宋代女医家)、谈允贤(明代女医家)、顾德华(清代女医家)、曾懿(晚清女医家)等,可谓凤毛麟角,而在这些有记载的女医家里有著作传世的更是少之又少,曾懿便是其中之一。她不仅通晓医理,而且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爱国人士,作为女性,巾帼不让须眉,无沦是当时还是现在都令人敬佩。

生平以及成书背景

曾懿(1852- 1927年),字伯渊,名朗秋,清末四川华阳县人,著有《古欢室医书三种》,包括《医学篇》、《女学篇》、《中馈录》等。关于曾懿的出生年代,文献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她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一说她出生于咸丰二年(1852年)。而文献均记载《医学篇》成书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她54岁,因此她出生于咸丰二年(1852年)是比较可靠的。曾懿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曾咏,举进士,官至知府,其母左锡嘉为清代有名的才女,有书画和诗词集传世。曾懿自幼研习古文诗词书画,在诗、书、画方面的造诣颇深,被时人赞为“三绝”,为当时有名的才女[1]。同治年间,瘟疫大面积流行,曾懿年幼之时也曾4次感染瘟疫,由于痛恨时医拘泥古方,不知变通,致使许多乡民不治身亡,以及自己被庸医误治,久病不愈,于是决定研读医学。曾懿家中医学典籍藏书颇丰,为其研究医学典籍创造了条件,通过博览医籍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使其医术日益精深。

曾懿尤其推崇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等伤寒温病大家,对《伤寒论》、《温病条辨》均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医学篇》就是她对《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经典的研究及其30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晚清时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曾懿受维新思想影响,认为“医学卫生,以保康强,所以强大种族之原理”,她还提出要兴女学的观点,认为“‘男尊女卑’的观念压抑了广大妇女人才,这也是国家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2],她认为男女智识相等,女子能同男子一样担负起救亡图存之职责,“夫何贫弱之足患哉”。《女学篇》记录了小儿、女子、老人、结婚以及家庭卫生方面的医学知识,是一部女教读物。而《中馈录》是附于《女学篇》之后的一部小册子,里面记录了制作与保存食物的方法,是供家庭主妇阅读的书籍,从侧面反映了她对家庭卫生与养生的重视。

《医学篇》与临证特点

《医学篇》[3]成书于光绪三十二年,华阳曾懿伯渊著,本文所用版本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所藏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医学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记录伤寒温病治法,下卷主要记录内外妇儿各科治法。全书共载方225首,病例10个,其中上卷摘录《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药方71首,下卷内外妇儿各科治法摘录《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王洪绪外科》等书方药41首,其他方药为古方、时方、经验方,其中还有很多为药食同用方剂。由于生活范围所限,病例所记录的患者均为其亲人和乡邻,还有她自己。其临证特点如下。

1.推崇八脉为纲

曾懿认为《脉经》论24种脉,脉象较为繁杂,推崇张心在先生所著《持脉大法》,以浮、沉、迟、数、细、大、短、长八脉为纲,简便明晰,以免复杂脉象扰乱医者之心,诊断疾病较为便捷。

2.灵活运用成方,对疾病观察细致入微

《医学篇》上卷大部分为摘录《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的成方,但曾懿并不拘泥于成方,在临床之时能灵活运用。如治疗“支饮上壅,胸膈直阻肺气,不令下降,呼吸难通,非用急法通利水道不可”,用葶苈大枣汤,在方后附有“此方湿饮腰胁痛不可忍等症神效”,说明这个方剂不仅能治疗支饮,还能治疗湿邪导致的腰胁痛等症,并不拘泥于一种疾病。此方还可治疗酒湿黄疸,在其病例中记述:“外子酒湿黄疸,每发必先右胁痛,且肢冷,医用辛温服少许更甚,服此方即愈,此经验良方也。”再如治疗喉证,用养阴清肺汤,“阴虚之人,易感温毒,如白喉、赤喉、喉痹、喉蛾、喉风等症,惟有养阴清肺汤,最为神效。惟世人只知白喉忌表,必喉中生白,方敢用此方,殊不知赤肿皆可用。”[4]曾懿除了能灵活运用成方,还对疾病的观察极为细致。如:“治半夜口干舌燥,至咽喉无丝毫津液以润之,此症人必谓是阴虚液枯所致,或用滋阴药不效,又用参麦汤不效,今试验知其故,系肺气闭塞,不得升降之故。试问有人患此者,必系鼻息有一边不通,睡着时必张口睡,口舌干燥,如闭口睡,则无干燥之象矣。”[3]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看到张口睡觉导致的口舌干燥是由肺气闭塞所导致的,那么就会继续按阴虚液枯治疗,进而耽误病情。

3.善用食疗,药食同用效果好

作为女医,除了和男大夫一样治病救人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家庭主妇,因此,在烹饪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曾懿在《医学篇》中运用了很多食材来治疗疾病,有的是纯食物治疗,有的是药食同用来治疗,其中以药食同用居多。下卷杂症卷中,在治疗阴虚喉痛时,“用甘枸杞一两,煨猪蹄肉,食之神效”[3]。治疗久咳肺燥无风寒者,“小猪肺一副,不见水,去心,将小磨麻油灌入肺管内,以线系管头,入砂罐内,加水炖烂,早起空心吃肺,不用盐,去浮油,连吃两个痊愈”[3]。在纯食疗方面,有一例病例记载,用鸡汤治疗膈噎,因鸡汤味浓极鲜,“食下即达下焦,不似前之饮水,格格不入……此后每食必用鸡汤煮粥食之,胃膈即开,病即愈矣。如遇此症,可用极肥老母鸡杀剖洗净剁极融碎,和冷水慢火熬成浓汁,不加盐,略加姜汁饮之,无不见效。”[3]此方法还可以治疗噤口痢。食疗不仅减轻了病人吃药的痛苦,而且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简便又有效,还可以用于平时养生保健。曾懿在《女学篇》后附录了《中馈录》,此书介绍了制作与保存食物的方法,同时也包含了曾懿的养生保健思想。

4.融汇各家学说,兼通西学

《医学篇》不仅收录了名医大家的经典方剂,而且也收录了民间验方、单方。这种有效的单方、验方在下卷的“幼科卷”较为多见,如治疗小儿久泻,用山药粉二钱冲服[4],治疗“小儿脾虚咳嗽,食少,发黄,用山药切成小块,煮烂和糖带汤服食,最能益脾胃而止嗽”[4],这些经验用方现在仍值得我们借鉴。

清朝末年,西学东渐,西医传入我国,曾懿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学习西医先进知识,将中西医融汇贯通。她提出伤寒温病原由为“劳心之人,处以深幽之屋,空气不得流通,最易于患此”[3],还提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气,兼能运动,使血络流通,自能百病不生,而臻寿域矣”[3],其中,节劳以保脑力,呼吸新鲜空气,常运动都是西医传来的观点[1]。曾懿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结合起来,吸取其精华,提高医疗水平。

《女学篇》与行医救国医学观

《女学篇》写于《医学篇》之后,也是刊行于光绪三十三年,《女学篇》共有9章,分别为结婚、夫妇、胎产、哺育、襁褓教育、幼稚教育、养老、家庭经济学、卫生。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曾懿受维新思想影响,提出了“强国保种”之说,还提出要“兴女学”,发展女子教育,认为“男女智识相等,且女子之心,专静纯一,且胜于男子,果能教之得法,宜可大胜于男子者”,而女子教育普及之日,就是国家强大之时[2]。

曾懿在《女学篇》中的观点,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先进、很开明的,她不仅提出了卫生保健的方法,还提出了比较先进的教育方法。在“胎产”、“哺育”、“卫生”三章中介绍了卫生保健方法,在“胎产”中曾懿提出要注意加强妊妇营养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顾护妊妇的精神健康,“妊妇精神强健,生子亦必茁壮”,还提出孕妇“非有重恙,毋多服药”[5],她还提出要注意产妇卫生,这些观点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在“结婚”一章中,她提出男女结婚不宜过早,“男在二十岁以上,女在十九岁以上”为宜[2],否则会影响男女生长发育,也会影响下一代健康,这些观点放到现在来看也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在“襁褓教育”中,她提出“戒恐吓”,父母不应该“故作猫声、虎声,使之畏怖”,这样会使孩子“暮夜不敢独行,索居不能成寝,畏首畏尾,养成一种蒽懦之性质”。小儿生性好动,父母切不可拘束过严,使其萎靡不振[2]。总之,曾懿将卫生与保健上升到了强族保国的高度[2],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中馈录》与养生保健观

《中馈录》是附在《女学篇》之后的一本小册子,主要介绍了江南一带民间常用食物的制作方法与保存方法[6],是供家庭主妇阅读的读物。《中馈录》也为烹饪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从侧面反映了曾懿对养生保健的重视。例如文中记载的火腿的保存方法,“火腿阴干后用稻草绒将腿包裹,外用麻丝密缠,再用净黄土加细麻丝和融糊上,泥干后如有裂处,又用湿泥补之,抹至极光,风干后收于房内高架上,无需风吹日晒,食时连草带泥切下,另用麻油塗纸封其口”,以免被细菌污染,用这种保存方法可使火腿“虽经岁,肉色如新”[7]。另外还有蟹肉的保存方法,“将鲜蟹蒸熟后取出蟹肉蟹黄,加适量精盐拌匀,用大口瓷器盛之,将猪油熬熟,冷却后倒入瓷器内,以不见蟹肉为度,食用时刮去猪油,如新鲜者。”[8]这些通过科学的贮藏方法来保持食物新鲜的记载从侧面反映了食物新鲜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曾懿的养生保健观。

总之,在封建社会,曾懿作为为数不多的有著作传世的女医家是伟大的。她接受先进文化,学习西医,提出行医救国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敬佩。除了她的医学成就之外,她还是晚清著名的才女,比如她还著有《古欢室诗词集》,在诗词、绘画方面造诣颇深。因此,对曾懿的研究是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与意义的。《医学篇》中简单实用的单方验方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女学篇》中提出的先进的卫生保健知识,在现在看来也是很科学的。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她的临证经验,更要学习她高尚的医德与爱国精神,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在现在社会也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医学篇》中也有一些狭隘与不足的地方,曾懿的思想中也有保守的部分,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与教训,在研究过程中要去粗取精,最大化地挖掘其中的价值,这也是今天研究曾懿及其著作的意义。

[1] 杨彬彬. 曾懿与晚清“疾病的隐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2):113- 118.

[2] 李润英. 曾懿的《女学篇》概览[J]. 教育评论,1990(04):54- 55.

[3] 曾懿.医学篇[M].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1907.

[4] 屠揆先. 清代女中医曾懿及其《医学篇》简介[J]. 中医杂志,1981(04):69- 70.

[5] 曾懿.女学篇[M].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1907.

[6] 欧阳军. 曾懿与《中馈录》[J]. 烹调知识,2002(05):26.

[7] 曾懿.中馈录[M].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1907.

[8] 高原. 曾懿和《中馈录》[J]. 中国食品,1997(10):29.

Review on ZENG Yi′sThreeGuHuanRoomMedicalBooks

WANG Lin-yun, DUAN Xiao-hua, LYU Shan, TANG Lu-j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s a female doctor recorde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ZENG Yi wrote a medical book namedThreeGuHuanRoomMedicalBooks. Not only she studied classic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she accepted western medical theory to 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putting forward new medical points of view, such as restricted work to protect brain, breath within the fresh air to exercise, etc. As a progressive people in the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he would advocate saving lives to conserve reproduction capability of public health.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medic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her intheMedicalchapter.InthechaptersofFemaleandZhongKuiLu, these reflected the improvement of her medical points of view and her patriotic ideas. AlthoughtheMedicalchapterincluded medical ideas from former masters that barely turn to one comprehensive system, she could still be a patriotic female doctor with legend works and frontier theories. Her medical points of view and medical achievements are still worthy of our mining . This work has not only medical value, but also social value and historical value.

ZENG Yi;ThreeGuHuanRoomMedicalBooks; female doctor; the late Qing dynasty

钱超尘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建设项目

R2- 53

A

1006- 4737(2017)03- 0005- 04

2016- 11- 01)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女学医家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赞乡村女学霸王心仪
从清末新政看四川妇女地位变化
医学、生命科学类
从女学到女界:晚清广州女性群体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