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入万安旧墓园

2017-07-05施小墨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北京医院火葬万安

文/施小墨

医学故事

不入万安旧墓园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即到,家父施今墨虽然已经去世48周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尤其是他豁达的生死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父亲晚年多次跟家人说:“我死后一定解剖,一定火化”。他给家人立有遗嘱:“我将来死后,遗体由我爱人张培英全权主张,决定用火化处理(不要土葬)。凡我子女、家族、戚人等一概不得干涉。我神志清楚明白,肢体能自主动作,是治死非乱命,切切此嘱,书此作证。1968年6月15日,施今墨亲笔预立遗嘱,无论经过多少时日,直到我身一死,便生效力”。父亲还指着窗外的通惠河对我说:“我的骨灰不要留在家中,留过几代后就成为子孙的负担。就撒在通惠河中吧!”父亲还作诗一首:“人死如归本自然,不声不赴亦休闲,扬灰尤胜留瓶匣,不入万安旧墓园”。

1930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的蒋彬候和恒生营造社经理王荣光合作,创建了万安公墓。公墓占地一百余亩,西为万安山,北为香山,东南为玉泉山。因比邻万安山,又取“万佑平安”之意,故名“万安公墓”。它是区别于一家一户坟地的公共墓地,是中国封建族葬解体和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父亲一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1939年他便为家族在万安公墓认购了一片很大的墓地。据说占地当年在万安公墓内为个人购置的第三大墓地。万安公墓是上世纪30年代北京唯一一座私人公共墓地。管理规范,风水绝佳。园内除有李大钊烈士陵园,朱自清、季羡林、启功、姜椿芳、陈白尘、吴洁、黎澍、史树青等许多各界名人都安葬于斯。

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殡葬观念不断改革。党和政府移风易俗,逐步在群众间推广火葬、海葬、树葬制度。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签名倡导火葬。共有100余位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相继签名。这一空前的倡导遗体由土葬改为火葬的签名活动,对父亲的影响极大,他对生死观的认识也有了极大转变。

1969年父亲不断尿血,他自知不久于世,他多次说:“我当了一辈子医生,我要把自己的尸体献给医学”。为此专门给他生前担当过中医顾问的北京医院立下遗嘱。

医院公鉴:施今墨预立遗嘱,请求解剖尸体事。因本人夙患泌尿系统感染,迁延数年之久,时常尿血,赤白血球继续玩破坏,不断增加,经过多方治疗,多次镜检(北京医院有病历可查)并服中西药物不计其数,均无明显效果。究不明系何种病症,深怀遗憾。

我自愿死后,将尸体请由贵院进行解剖,探寻病源真相,倘得病灶所在,将其取出保存研究以备后来人遇有症状相似者,用资参考,或为诊疗之一助,也仁术之工作也。一九六九年施今墨亲书予嘱

身后主动献遗体的老中医,施今墨当为中国医界第一人。1969年8月22日施今墨逝世。当年由北京医院病理科马艳龙教授主持了遗体解剖工作,证实他死于癌症。

父亲一生追求创新,学术上他倡导中西医结合,他是一位中医革新家。在生死观上他也不断寻求创新进步,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北京同仁堂施小墨中医馆

猜你喜欢

北京医院火葬万安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印 玺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想的和做的不一样
红色,是北京医院代代传承的基因
持莲观音
北京医院:中南海“定点医院”往事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
宋朝盛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