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之正道

2017-07-04李林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李教授李泽厚人性

李林

陕西省西安中学

初“遇”李教授是2006年刚刚读研究生时,我们的文论老师特别欣赏李泽厚教授,给我们推荐了很多他的著作,我因而拜读了一些。《美的历程》我记忆犹新,是对中华美学、心灵史的一次诗意巡礼,是哲学思辩、美学审美、历史分析的完美结合,使我对中华数千年美学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李泽厚教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80年代以高扬人的主体性、被称之为“青年导师”。90年代以后,宣扬儒家主情论,并以“告别革命”说为轰轰烈烈的80年代启蒙运动划上了一个句号。

今天再次有幸拜读李泽厚的《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分为四辑,分别为“教育与未来”“人生与美”“读书与治学”“哲思短语60则”,作为一名高中一线教师对他所谈的“教育与未来”感触更深。书中李教授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性”,他说以前的教育都是为其他的目的服务:封建社会为培育“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服务,资本社会为培养工程师、科学家、律师、会计师等等各种专家服务,而不是为了塑造人性本身服务。历史终结了,教育倒可以开辟新天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而现在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却与之背道而驰,教育往往是急功近利,只求结果,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考核指标,也导致了教育的悲剧不断在发生。纵观我们现今社会,这样的悲剧确实不少。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中毒入院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经审查,嫌疑人林森浩是黄洋的同宿舍的室友。林森浩也是在读硕士研究生,智商不可谓不高,但到底是怎样的一颗心让他对同窗下毒手呢?他的人性何在?只能说他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吧。云南大学残杀舍友的马加爵,西安音乐学院撞伤农妇不救,七刀残忍刺死的药家鑫,浦东国际机场连捅母亲九刀的留日学生汪九刀,江西抚州临川二中杀害老师的高三学生雷某,……大家还记忆清晰吧?案发现场惨不忍睹的画面,我们的内心怎么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平静呢,同窗之间、室友之间、陌生人之间、母子之间、师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要以如此惨烈和暴戾的悲剧收场?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我们是在进行着严苛的教育,并且不遗余力,“可惜的是今天的教育很不重视人文,一味强调作为各种专家学者的职业和技能训练。这对于我们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十分现实的任务。”李教授失落地说。当今的学校里学生只要成绩好,似乎其他的都可以忽视,培养出来许多人格不够健全的“优秀”学生。过激一点而言,我们培养再多的有知识没人性的学生有何用!如此下去,国家命运堪忧,试想在战争年月,这样的兽性之人会有何作为?

中国许多有识之士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蔡元培先生在1915年有一段关于教育宏旨的话,可以为对此做一个很好的注解:“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之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界中所不可缺之理想,大要如下:一曰调和之世界观与人生观。……二曰担负将来之文化。……三曰独立不惧之精神。……四曰安贫乐道之志趣。……夫以当今物质文明之当王,拜金主义之盛行,上述诸义,几何不被目为迂阔,然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者也,则乌得不于是加之意焉。”

人性是什么?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智慧以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我认为人性:就是人的性质。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性质决定需求,需求决定追求,追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质,如此循环往复,终成定格,此乃人性。人性的形成的过程有先天和后天之分,而我的教育就充当了后天这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只有明确了教育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品行,道德和人性,才是教育之正道,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这一天离我们也许还很远,但我们有期望,有期待,才应该有信心。虽然考核学生的方式没有改变,但每一个教育者心中都有一杆秤,如何教育,怎样教育,他们其实做得很好!我们应该欣慰。

就像李镇西老师谈新教育所说:教育在于始终与儿童为伴,与儿童的心灵世界相通,与孩子心心相印;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期待新教育達到的目的是“让教育共同体成员拥有一种幸福完整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正道,期待教育的大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泽厚.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J].华东师范大学,2011,9.

猜你喜欢

李教授李泽厚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育槐
厨子救人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
李泽厚 思想者归来
别人的眼中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