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方法

2017-07-03郭一丹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3期

郭一丹

[摘 要]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亲近学生的感情,培养认识学生的技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关键词]因材施教含义;因材施教意义;因材施教方法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栽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不同,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得先承认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质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意义

对于教师的意义。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偏。其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其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其三,鼓励和强制同样都是使其“乐知”的法宝,有的人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这类人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识的殿堂,终究会有尝到知识的美味那天,待那时自然就是“乐知者”了。其四,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对于家长的意义。因材施教同样对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切不可把自己扮成旁观者和不相关者,错误地把教育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一,家长要向老师报告学生在五个行为表现方面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况,配合学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其二,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之中,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其优点,纠正其缺点,不要等到报考分的时候才秋后算帐。其三,把学习与人生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区分开来,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把孩子的行为活动或学习上的问题与未来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四,兴趣、爱好和志向是可以被引导或纠正的,但却不可把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强加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中华民族是一个强烈崇尚“子承父志”的民族,也正因为此,中华文化才源远流长生生不熄不可战胜;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实实在在地演绎过许多因逼迫子承父志而发生的悲剧。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成长,创新的机会成本远远大于父母的期望利益。其五,鼓励、承认和欣赏给人以动力,责备、反对和不被重视的打击往往使人陷入无助的境况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懂得欣赏的父母,是实现望子成龙的根本保障。

对于学校的意义。学校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独立法人意志的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平原则。其一,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学生个性特征的测评制度。其二,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其三,改革现行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度,教学分工的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班主任应当从任课教师中分离出来,专门负责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

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报告中的教育公平定义:“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正,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第二个含义是覆盖,就是要保证所有的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读、写和做简单的算术。因此,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因材施教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教育活动。科学研究表明,常人蕴含的脑子的潜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我们教育就是要把孩子蕴藏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这就对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和条件,当然我们就很难说了。每个孩子都是活脱脱的生命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爱好。我想孩子的多样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研究说得非常清楚,人是有多元智能的,这也决定了我们不能用标准化的办法去培养孩子,而应该用多样化的教育去适应孩子的特点,适应孩子的个性,哺育他们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有教好每一个孩子的义务,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尊重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2.培养亲近学生的感情。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从,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家长要对孩子热爱、了解、同情、关心、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赖,使他从心眼里愿意接受教育。对此我深有感受,曾经我们的班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孩子,任性、固执、爱发脾气、捣乱、不守纪律、打人、骂人,这些就是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常利用空余的时间,把他拉到我跟前,握着他的小手,和他聊聊天,让他说说一些自己的事情。每次他都非常的开心,从我开始对他的一问一答,到现在,他已经非常乐意主动地和我聊关于他一切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脑子转得特别快,而且还很会关心人,是一个比較贴心的孩子。现在,他不但变得听话、懂事,而且做事也积极多了,连他的妈妈都说他现在在家比以前进步了很多。看到他的转变,我确信,只要有爱,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会变成一粒会发光的金子。

3.培养认识学生的技能。雕塑师本事很大,他能够辨识材料的质地、走势,然后因势造型雕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我想作为老师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其实知识世界的背后有丰富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学的针对性,只有这样你的教学理念、你的教学行为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如果你对他的生活状态一无了解,如果你对他的心灵世界,他想些什么追求什么,都不清楚,这样很难做好。因为教心必须知心,不知心是无法教心的。教师对学生要观其所以、观其所由,才能真正认识学生。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运用好三种方法,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将观察的材料认真分析,分类排队,找到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思想活动,补充观察的不足。除了和学生谈话外,还要与家长、科任教师谈,谈话中获得的情况要及时记录、整理并分析。三是认真查看记载有关学生情况的各种书面材料,如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体检表、成绩单、鉴定表、考试卷、作业本等。这些材料往往是班主任经常了解和研究班集体的材料,是做统计、分析和综合工作的资料。四是通过对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生干部、要好的同事、邻居、校外经常接触和交往的人进行调查访问,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4.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材施教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人的整体,这两个世界都很重要。任何一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就是他的生理世界,他的五藏六府,四肢是他的生理世界。还有一个精神世界,思想和道德品格,他的追求、好奇心,精神世界。每个人都是两个世界的统一体。因此我们的因材施教是一个人的因材施教。既是知识技能,也是情感价值观。两者和谐统一有机的紧密结合,我们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两个特点:一是备课的时候要解读文本背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分层次进行。一般来说上课的时候起码有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要会,部分学生会,极少数学生会。二是努力为各类学生搭建发展个性的平台。有的自信心很强,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善于表达,有的羞于启齿。教师本身就应该在了解孩子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知识,培养孩子的能力,熏陶孩子的感情,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孩子的长处。

因材施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或者说是一个教育理念,其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努力实践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它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是大有裨益的。中国社会正飞速地进步,祖国的建设需要大量全面发展而有突出特长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资质潜力,为他们打开与祖国共同腾飞的大门。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好好“因材”,恰当“施教”,这样,因材施教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手中开启学生成功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 百度2013-06-15.

[2]經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官网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