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增进和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2017-07-03曾惠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曾惠英

[摘 要]“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按照性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可以分为: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3、 心理治疗。家长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

[关键词] 幼儿时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發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9%的幼儿忧虑、紧张。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状况也有很多的研究。对此基本的看法是:①大多数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好的;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城市还是农村,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时普遍存在的。“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基本途径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按照性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可以分为:

1.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辅导,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始健康教育课或相关讲座,注重利用广播、电视、网络、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幼儿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

2.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般是补救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或者是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幼儿。

3.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它的对象是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幼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要辅之以药物。进行心理治疗要求要有专门训练的、有较高技术的人员。

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幼儿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陈鹤琴成交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有以下五方面。

1.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当。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孩子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孩子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会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已经在孩子的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如孩子“说谎”的毛病。是因为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造成的。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孩子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五、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请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保姆帮助照看孩子,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都比父母较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就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看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哈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众多的不会,降低了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埋下了未来潜在的危机,养成了自私、骄横、任性、孤僻、懒惰、依从、懦弱、惟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品质和不良行为习惯。

六、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为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作出应有努力

《纲要》要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教育实践,我想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分析、自查,摈弃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避免有形无形中对幼儿心理造成的伤害。

1. 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生理卫生学和各科教材教法,并能正确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其次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组织教学、管理幼儿的能力。这样才会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2.是否对幼儿有爱心、耐心,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只有很强的业务能力还不行,还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时时关心幼儿,如《纲要》所要求的“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才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只有抚爱幼儿、欣赏幼儿,“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信赖感”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3.是否经常为一点小事就惩罚甚至体罚幼儿?当孩子出现一点过失时,教师如果是这样的态度:没有细致的询问、了解原因,也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更不是从整体上去评价、接纳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予指导,而是一味批评责骂,甚至体罚,这样就会让幼儿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有可能造成幼儿苦闷、孤独、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如3岁左右的幼儿常常把想象当现实,“已经”和“将来”的概念常常混淆,如果家长答应他说“爸爸将要去成都考察,回来时给你买小汽车”,第二天这位小朋友可能就会到幼儿园告诉同伴说:“我爸爸在成都给我买了好漂亮的小汽车!”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不加以分析,就简单地训斥孩子“说谎”,就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并让孩子背上“爱说谎的坏孩子”名声给幼儿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好的教师会利用这个机会对幼儿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明白假想与真实的区别,逐渐调节幼儿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

4.是否过度保护和溺爱幼儿?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关心、照顾孩子,但又不能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顺着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甚至不对幼儿提出任何要求,而让其自己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对幼儿违反要求的做法采取忽视或放纵的态度,很少教导、纠正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有可能会让幼儿形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行为控制的个性特征,不利于幼儿自理、自立。《纲要》要求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七、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

1.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支持、信任等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只有沐浴在爱的甘林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自信是一种对幼儿来说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对于幼儿来说这一表现尤为突出。其实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毫不吝啬的对幼儿鼓励表扬,经常给幼儿输入一些积极的语言,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4.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能力各不相同。为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自信。简单易完成的事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5.希望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未来充满希望、会是人奋斗不息,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在幼儿面前始终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抱乐观的态度,长期以往,孩子将会是充满希望踌躇满志。

6.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幼儿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進而成为心理障碍。因此家长要留心关注幼儿,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对幼儿加以指导改正。

八、结语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幼儿期是人生的一个独特阶段,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大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期的生活,因此应特别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影响问题的因素,在教育中才能对症下药, 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把自尊、自信、独立性、责任感、创造性和社交能力等作为重要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2001年7月由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合著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3]孙绵涛主编的《教育管理原理》.

[4]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版.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