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17-07-01孟霏付金路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旅文化产业融合

孟霏,付金路

(1.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新乡453000)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孟霏1,付金路2

(1.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新乡453000)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因在于政府政策、地方经济、游客需求、技术创新及基础设施完善。作者针对当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持续发展要塑造品牌效应、创新投资模式、创新产业融合机制、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产业融合;民族地区;文旅产业

产业融合最早由信息通讯领域开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产业边界逐步趋向模糊化,实现交叉融合发展。现阶段,我国人民在旅游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追求旅游品质,对文化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要求也愈发提升。文化现已转变为旅游业的灵魂,是吸引游客的原动力。民族地区独有的民族性、神秘性、多样性等特点更贴合游客们的文化消费喜好,让旅游者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1977年,国外学者Mclntosh最早提出“文化旅游”这一概念[1],随后,Smith对文化旅游作出进一步说明,成为西方文化旅游研究的里程碑[2]。针对文化旅游的内涵,Reisinger[3]和Jamieson[4]认为旅游应以满足游客满意度为基本目的,而旅游目的地文化则是吸引游客前往旅行活动的原动力。除此之外,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旅产业的游客及市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国外学者Reinhard指出,将文化产业融入到旅游产业中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对于游客的吸引力[5];Richards的研究表明,文化旅游的主要对象为社会上层群体,区别文化旅游与其他消费的核心在于提升受教育程度和增加收入[6];Khalid从两方面介绍了文化旅游的兼容方式,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国内学者从多个层面分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向延振以张家界为例,认为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业,且要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产业的优势点,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点[8];曹诗图等认为,作为关联性强的综合产业,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项目[9];在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业时,张英[10]、尹怡梅[11]、张海燕[12]、张俊英[13]分别从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差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内在驱动力等方面,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顺应了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

1.政策支持保障发展环境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之一。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又更进一步。随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相继颁布,明确“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一理念,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新一轮的契机[14]。2012年7月,《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将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上了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愈加明确推进大湘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了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制定了可操作性强且易于实施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意见》等。这些政策的陆续颁布,极大促进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保障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地方经济奠定物质基础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与旅游的交互发展日益显现,经济作为旅游产业的物质基础,紧密联系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表1所示),截至2015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约9.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25.3%和69.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带来了更为巨大的挑战,现如今的居民生活条件优越,愈发追求精神享受及更高品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随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周边地区正在积极组建地方性金融机构——大湘西旅游银行,主要服务于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城镇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区域经济的增长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图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

3.游客需求推动产业融合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文化产品的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旅游需求随着时代变迁从单一需求渐渐扩展为向多方面覆盖,游客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更加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慰藉,并把参与性、体验性融入其中。为了满足游客对于文化的需求,很多地方开始在旅游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融入文化元素、增加文化内涵,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此外,文化产业还要借助当地旅游市场,以旅游产业为依托推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了解并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结合产品创新升级来扩大市场空间;将游客需求作为内生动力,并深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4.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完善加速产业融合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产业融合的前提,201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通网络建设得到大规模完善,100.8亿元的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比如凤大、张花高速公路;而龙永与龙吉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在加快进程,张花高速三条连接线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前期工作不日完工,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进展顺利[14]。同时,长吉高速、吉茶高速、吉怀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湘西8个县市迎来了高速时代。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游客的旅游变得更加便利,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此外,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品内容的创新,为旅游产品提供更多的包装方式与手段。为了提高旅游商品的附加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从游客的精神需求入手,基于游客体验视角运用新技术、新设计、新形象、新创作等多种手段,将文化作为灵魂注入到旅游中,生产融合民族文化的旅游商品,对其包装采用创新处理,增强商品的文化性。加大力度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历程

根据产业边界理论来看,在动态发展机制下的产业融合具备着特有的灵活优势[15]。笔者根据产业融合特质分析,并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大致划为3个阶段(如图2所示),分别为前期产业分立阶段、中期产业初步融合阶段和后期新产业出现阶段[16]。产业分立阶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产业壁垒,分属两大不同的产业范畴各自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产业初步融合阶段,两大产业市场出现交叉、互动,促使产业价值链重组,产业边界逐渐被打破;产业融合阶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以新的业态形式出现——文化旅游产业[17]。

图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产业分立阶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重点为大庸县的张家界、桑植县的天门山和永顺县的猛洞河三大核心景区。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几乎投入全部财力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情况下,随着三大核心景区的打造完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旅游产业初现雏形。但从1988年开始,大庸、桑植两县被划分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产业遭受重创。直到1999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旅游产业才逐步崛起,先后打造了芙蓉镇和凤凰古城两大旅游项目,但在这一时期当地旅游业仍以自然观光为主。随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大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当地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但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新生儿在护理期间,上述我们也提及,即护理人员所面对、服务的是无法表达自我情感的新生儿,加上新生儿作为家庭中“希望”、获得无尽疼爱的角色,因此护理期间仍需以家属间的沟通为主,若存在护理过程稍有差池,便可爆发医患冲突,形成纠纷。因此,应加强对家属与护理人员的教育,确保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期间除了具备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外,应采取良好沟通与患者完成意见交流;在家属方面应强调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加上健康宣教以期增强医患间的关系和谐,实现互相理解、信任、包容的和谐关系,最终减少紧张医患关系造成的紧张氛围,化解潜在的冲突因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分为历史文化、节庆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红色文化、祭祀文化等。历史文化包括里耶秦简、溪州铜柱、老司城、南方长城等;节庆文化的代表为三月三、四月八、社巴节;歌舞文化函括土家族茅古斯、摆手舞、梯玛歌、苗族鼓舞等;服饰文化多样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土家织锦、苗家剌绣和苗家银饰;湘西作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尤其浓厚;而祭祀文化的代表则有巫傩、八部大王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尽可能使这些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为民资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产业分立阶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有着各自的产业壁垒,因此处于各自独立发展时期。

(2)中期产业初步融合阶段

现如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旅游业逐步走向稳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思路清晰明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将旅游产业纳入当地三大重点产业发展,旅游产品开始实现转型升级,譬如像南方长城、里耶秦简这样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产品。与此同时,简单的观光型旅游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游客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需求的提升推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大量特有的文化资源,然而当地旅游业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仅仅只停留在表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逐步向旅游产业渗透,两大产业的价值链实现重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鼓文化节、苗族“四月八”跳花节、土家族舍巴节、酒歌节等节庆活动及以悠久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乾州古城和里耶秦城等历史文化名城为代表,实现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伴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两大产业相互交叉渗透,涌现出大量的融合产品。此外,大量的企业开始涌入,开始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聚集到一点,集中打造优质产品,以《烟雨凤凰》等民族演艺实景演出为典型,充分体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旅游的内涵。旅游演艺产品不仅为旅游核心项目起到增值作用,而且成为当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要素之一[18]。

(3)后期新产业出现阶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在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边界会逐步模糊或消失,新型的业态形式——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形成,进而出现大量跨行业的产业集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明确“生态文化旅游兴州”理念,坚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主导性产业来抓,将文化旅游产业确立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同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通过引进和打造一批优质而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使当地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局面。

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产品大量涌现,独特性突出不明显

(2)文化产业化程度低,阻碍产业的深度融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资源丰富,但其产业化与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化的经济运作。现阶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只有局部地区的民俗旅游得到了小规模的发展,当地的国内外知名文化产品数量很少,文化产业企业的数量更加屈指可数,文化部门大多为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民营性质的文化企业匮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4项、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62项。但是这些资源面临一个严重问题:产业化程度不高,浪费程度偏高,而这些缺陷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3)融合发展机制未协调,整体竞争力不强

科学合理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未完全形成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政府各部门与企业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类文化资源相对分散,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文旅项目重复性建设、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文化资源的整体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空间一体化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各市县之间缺乏合作沟通,尚未统筹规划各地旅游资源,使地域之间难以实现协同发展,致使整体竞争力不强,难以对相关资源形成统一的规划与合理的开发。

(4)专业人才匮乏,产业融合内生动力不足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产业如若固步自封则会被淹没淘汰。从国家竞争力与地区竞争力发展的基础来看,归根就是人才的综合能力竞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和文化旅游型人才稀缺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有的文化旅游专业型人才稀缺,当地社区居民是旅游业的主要服务人员,绝大部分不具备综合服务素质,未经过专业培训,仅仅了解一些当地的民族文化及风土人情,文化素养与服务态度有待大幅度提高。尤其一些导游人员,为了争夺游客资源经常一拥而上,相互之间争吵不断,其对旅游景点的讲解不够深入细致,对游客的疑惑一问三不知,对当地旅游景区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推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积极塑造融合产品的品牌效应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当地文旅产业开发利用效率并不高。首先,当地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启动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园,延伸产业集合范围。其次,为了延长融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充分利用各类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塑造品牌效应,通过举办一些传统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譬如:民族服饰节和苗族银饰节、鼓文化节、山歌节、土家舍巴节(摆手舞节)、民族民俗文化节等。最后,充分发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景点的地理优势,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湘西户外探险极限运动品牌,同时,通过在永顺县塔卧镇等地举办红色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进周边旅游资源的共同发展。集合关联旅游活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优越的自然资源、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相结合,打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基于这些品牌的打造,当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能够实现更深入的融合共赢。

2.创新投资模式,加强多元投资和主体市场建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偏僻,当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造成发展速度缓慢的不良后果,因此亟需创新投资模式,加强多元投资和市场主体建设。首先,政府应当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相关政策,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政府投资,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加入。譬如,可以效仿《魅力湘西》的开发模式,由政府以少量资金牵头,对外来资金积极引入,减少政府资金压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会”,努力促进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项目,建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投融资网络平台;不但可以进行国内引资,还可以面向国际招商,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将现有的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3.创新产业融合机制,营造政策扶持的良好环境

鉴于文化与旅游这两大产业在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19]。为了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建立起统一协调、高效的产业融合机制,将相关文化与旅游主管部门、企业及机构纳入到工作机制范畴内,认真做好产业融合工作,将政策和市场作为两只抓手,实现同步发展,保障各项决策有效执行。为了确保信息畅通,要建立起一个合作协调机制,通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沟通,实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应当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来保障稳定有效的融合发展环境。同时,在政策的制定中要明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及路径,政府还应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4.启动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

为了全面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应当成立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启动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门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需要加强引进专业人才,针对性实施产业优惠政策,打造出有利于人才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与周边高等学府如吉首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开设与文化旅游相关的课程,培养出文化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此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譬如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文化旅游交流会等,邀请该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到湘西来进行深入探讨及交流,通过以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为基础,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依据,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1]Mclntosh.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M].NY:Wiley,1977.

[2]V L Smith.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M].Pennsylvania: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ress,1977.

[3]Reisinger Y.Tourist—Host contact As Part Of Cultural Tourism[J].WorldLeisure AndRecreation,1994,36(summer):24-28.

[4]Jamieson W.The Challenge of Cultural Tourism[J].Canadian Tourism Bulletin,1994,3(3):3-4.

[5]Reinhard Bachleitner,Andreas H.Zins.Cultural tourism in rural communities:the residents’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3):199-209.

[6]Richards G.European Cultural Tourism[J].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6(1):261-283.

[7]Khalid S.Cultual sustainnbility:An se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J].Department of Economic,2005,(27):234-248.

[8]向延振.把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以张家界市土家文化的开发利用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2,(2):86-88.

[9]曹诗图,沈中印,刘晗.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特区经济,2005,(10):188-190.

[10]张英.民族地区旅游业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06-08-04.

[11]尹怡梅,鲁明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旅游学刊,2009,(3):42-48.

[12]张海燕,王忠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4):17-23.

[13]张俊英,马耀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青海互助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42-450.

[1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4-03-11].http://news.xxnet.com.cn/h/24/201403 11/51516. html.

[15]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6]邓莹璐.桂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17]于刃刚,李玉红,麻卫华.产业融合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19]鲁明月.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责任编辑:徐国红)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onvergence——Taking Xiangxi as an example

MENG Fei1,FU Jin-lu2
(1.Business School,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2.Paym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rvice Limited by Share Ltd Henan Branch,Xinxiang 453000,China)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ravel industry in ethnic area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re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local economy, touristdem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 and goodinfrastructure.For thecurrent culturetravelindustry in Xiangxi Prefecture integratio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create brand effect,innovative investment model,innovation industry integration mechanism,and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fusion culture travel industry in ethnic areas.

industrial integration;ethnic regions;tourism industry

F592.7

A

1009-3583(2017)-0045-06

2016-12-30

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大湘西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CX2016B614);2016年吉首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湘西乡村旅游业多利益主体博弈及协作机制研究”(16SKY014);2016年吉首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基地研究项目“大湘西文化遗产资源禀赋与文旅产业优势的转换路径研究”(16JDZB074)。

孟霏,男,河南新乡人,吉首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文旅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