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

2017-07-01张乖利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广州市承载力广州

■ 张乖利/颜 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07)

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

■ 张乖利/颜 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07)

在分析广州市1999—2015年土地利用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评估、预测了未来十年广州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的前景。研究发现,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形势相对严峻。促进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发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合理开发潜在的土地资源,有效实施旧城改造;(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预测;广州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以及我国的经济大市,2015年全市GDP已超越香港和新加坡,但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人口迅猛增长、土地供需矛盾等问题凸显。广州如今不仅土地、人口承载压力大,而且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惯性大,土地与人口、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突出。因此,需客观分析广州土地人口资源承载状况,科学评估和预测其未来十年土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供需矛盾,提出有利于提高土地人口承载效率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推进广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广州城市土地人口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土地、人口等关系进行研究,重点是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所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但传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把土地生产力局限于土地中耕地的粮食产量、局限于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其所研究的承载力必然小于实际的承载力。

通过对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数量及其结构、资源环境等进行分析,发现广州市经济状况稳步向上,态势良好,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生产平稳,服务业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趋稳;另外,广州市人口不断膨胀,非户籍常住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广州也将加强入户制度的监管,但由于政策进一步开放,本地户籍人口有可能迅速上升;而广州土地的存量与增量拓展空间有限,耕地数量减少,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建筑面积逐年上升,矛盾已逐渐突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地供需矛盾还会持续加剧。这明显已不能满足广州未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适度多元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的人口将得不到更好的承载,房价将继续飙升,人们难以负担。为了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广州市现今试图通过城乡增减挂钩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广州市水资源方面尚算丰富,但矿产资源零星分布,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2 未来十年广州土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评价与预测

随着广州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在逐年扩张,矛盾已逐渐突出。严峻的形势下,为研究广州市的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本文对未来十年广州的土地、人口、GDP、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进行回归分析1。

表1 广州1999—2015年土地、人口、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发展变化一览表

以广州1999—2015年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表1),对其人口、产业、生产总值以及广州的土地进行回归分析:lo g(S)=10.92-13.23 lo g(X1(-1))+5.46log(X2(-1))+7.89log(X3(-1))+0.59log(X4)

se=(1.62) (1.85) (0.72) (1.21) (0.17) R2=98%

t=(6.76) (-7.14) (7.55) (7.03) (3.48) (1)

其中:S为建成区土地规模,X1为广州本地生产总值,X2为第二产业产值,X3为第三产业产值,X4为总人口数量。

表2 log(X1)、log(X2)、log(X3)、log(X4)与T(时间)回归结果

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平稳性检验,发现X1、X2、X3符合一阶差分平稳,而X4数据较平稳,不需要一阶差分形式。其中,S之所以采用历年广州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是因为广州的总面积基本无大变化,再加上本文研究的是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国家在统计建成区面积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因此建成区面积更具说服力。此外一阶差分自变量对土地模型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进一步说明一阶差分平稳的特性。相关数据经测算表明,所有系数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且R2达98%,模拟程度良好。表2是广州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人口规模与时间的回归结果,各系数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模拟结果良好。

广州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未来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又往往需要新的土地资源作为物质载体,土地需求迫切。

如上所述,在广州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假设前提下,以式(1)和表2的方程作为模拟式,代入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从2016年始未来10年广州土地、人口、本地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模拟数值(表3)。由表3可知,到2025年,广州人口数量将达2255.97万人,本地生产总值为81862.4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3984.7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0272.56

1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年鉴(1999—201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15)》以及《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6—2014)》。亿元,从而估算出在2025年对广州建成区面积总量的需求为2093.88km2(表4),是2016年的1.65倍。在预测未来十年土地、人口等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广州人均建设用地进行预测计算(表4)。

表3 广州未来土地、人口、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预测(2016—2025年)

表4 广州2016—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预测结果

土地及人口作为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参考“城市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土地需求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并将预测后的广州市实际土地承载人口数量与之对比,进而评测土地承载力。目前国际标准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0~200m2,国内标准为105~120m2。从表4可见,广州的建设区面积在持续增长,预测2016年至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呈现上升趋势,但一直未超出国内外标准。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预计人口数量会有新的增长趋势,人均建设用地占有率可能不会因为建设区面积变大而增加,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

根据模型回归及其预测结果可知,2016年起,广州已严重超载,人均建设用地已达不到国内外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标准。虽然广州已尽可能在放缓开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环境,但其土地人口承载力呈近直线的斜向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载。因此,对拓展广州土地需求空间,提高广州城市土地人口承载效率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 对策建议

对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十年的发展预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承载力范围,形势相对严峻。如何应对和促进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3.1 发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为适应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承载更多的人口,广州市不断扩大建设用地,但无形中也突出了人地关系矛盾,因此,广州市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并发掘城市的内部潜力,尤其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应从地上到地下,增强利用的立体性,既可以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又有利于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其主要形式包括设立地下步行街或地下街等商业设施,以及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地下商场或步行街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铁口出口等重要位置,如时尚天河、天河又一城、海珠区的江南新地等。此类步行街与地铁站相通,交通便利,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能容纳较大的人流量,对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多元的土地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3.2 合理开发潜在土地资源,有效实施旧城改造

寻求合理的方法解决城市土地整理中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有利于广州市打造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广州市的闲置地及废弃地,对闲置土地进行回收利用,开发建设项目,并通过地租或税收等手段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合理开发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盲目扩张,使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同时增加广州市土地资源的承载力,物尽其用。

有效的旧城改造能改善旧城区的生活条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也有突出的表现,在政策方面,政府提供资金扶持并辅以税收减免和拆迁补偿等。如:以北京路步行街为核心打造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过程中,不仅将此区域打造成传统商贸中心,而且融入了历史文化,带动周边产业的提升以及楼盘的销售,让文化、商业、旅游有机整合,提高了北京路步行街的地位和知名度;广州南华西骑楼街引入现代动漫元素,在文化的交融中为陈旧的楼房注入了新的血液,打破了传统的改造方式,标新立异;广州的红砖厂将旧工厂改造成为文艺青年的小天堂,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通过设计建造装饰以崭新的形象再生。这种方法既合理利用了城市空间,又为旧城区、旧工厂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了经济发展。从2009年至今,广州市的“三旧改造”进度不一,但猎德村、恩宁路、杨箕村等旧城改造,已为《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3.3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积极有效地进行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和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科学规划城市新区建设,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改造,减少农村自建房用地面积,促进城乡互动和发展,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城市的品质与地位。

同时,由于广州经济发达,而房价相比于北上深稍低,工作机会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出生率将会比以往高。因此,在推动政策发展的前提下应抬高广州的入户门槛和从宏观上调控流动人口,这样既可以减缓广州市土地人口承载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也对广州市治安给予一定的保障。

[1]陈威,潘润秋,张强,等.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68-72.

[2]刘徐洪.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C]//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2006.

[3]陈恩,张乖利,扶涛.澳门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探析[C]//第三届电子商务与当代经济发展国际会议(ECED2017)论文集,DEStech,2017.

[4]杨亮,吕耀,郑华玉.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5):593-600.

[5]龙志和,任通先,李敏,等.广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5)204-207.

[6]梅伟娟,周维禄,蔡琳亭.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5-8.

[7]蓝丁丁,韦素琼,陈志强.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252-256.

[8]孙钰,李新刚.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123-129.

[9]孙钰,李新刚,姚晓东.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9):106-113.

[10]周兆钿,郭艳华.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8):698-702.

[11]余丹林,毛汉英,高群.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01-210.

[12]TOM LAVERS,FESTUS BOAMAH.The im pact of agricultural investm ents on state capacity: A com parative analysis of Ethiop ia and Ghana [M].Geo forum, 2016.

[13]RENWEI HE,SHAOQUAN LIU,YUNWEI LIU. Application of SD model in Analyzing the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A Case Study in Bijie Prefecture, Guizho Province, China [J]. Proced ia Environm ental Sciences, 2011(10):1985-1991.

更 正

本刊2017年第5期所发表文章《不动产权证书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为例》(22-27页),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信息有误。正确信息为:

不动产权证书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为例

周 博1/陶华超2⋆/钟 丽3/姚三军3/董卫卫3

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2.广州市不动产研究会,广州 510360;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不动产登记中心,广州 510623)

(说明:标注⋆为通讯作者)

特此更正。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

An Em pirical Study o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Land in Guangzhou

ZHANG Guaili, YAN Jun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0507,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land use efficiency, economy and population grow th in Guangzhou from 1999 to 2015, the paper forecasts the prosp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 th and the intensif ed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in Guangzhou in the next ten year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and of Guangzhou Cit y was overloaded and the situation was relatively grim. The follow 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economy were put forward. Firstly ,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urban under ground space and promote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Secondly, develop the potential land resources rationally and implement the old city transformation. Thirdly, coordinate the land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control the grow th rate of urban populatio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evaluation; prediction; Guangzhou

F062.1;F061.3

A

1672-6995(2017)06-0029-04

2016-11-26;

2016-12-02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港澳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10ZGXM79001)

张乖利(1973—),女,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两岸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及银行转型,珠三角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广州市承载力广州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广州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