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生虫阳性患者四例分析

2017-07-01陈士伟郭江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疟原虫蛔虫虫卵

陈士伟 郭江梅⋆

寄生虫阳性患者四例分析

陈士伟 郭江梅⋆

寄生虫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我国经过长期有效防治,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2013年监测期间,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从20.88%下降至3.12%[1]。寄生虫成虫或寄生虫卵作为形态学检验的一部分,手工操作为主,费时费力,尤其是通过粪便查找虫卵的工作,随意应付现象严重,加之有经验能准确识别寄生虫成虫和虫卵的检验人员较少,实际检出率极低,导致寄生虫感染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经常辗转求医,病因难定。本文对4例寄生虫检出阳性患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加强医学检验人员学习寄生虫专业知识的必要性。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48岁。2010年1月18日收住神经内科病区,反复发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直查寻病因。血常规结果:WBC5.2×109/L,白细胞分类N66%,L27%,M6%,E1%;HB69g/L;PLT 81×109/L。贫血严重,血小板偏低。复查多次血常规,检测数据无大差异。临床要求查找疟原虫。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蚊虫稀少,检验人员主观认为不可能查到疟原虫;又因长时间无诊断此类患者的经验,对疟原虫的形态认识模糊。该患者经多次反复检验,多名检验人员接检,无果,后经一名有经验人员重新制片、染色、镜检后发现:血膜上除观察到正常血细胞外,还存在其他有形成分,主要有两种形态:(1)红细胞内形似指环状物,一个或两个。(2)形似新月或香蕉状物(见图1)。其形态符合恶性疟小滋养和配子体特点,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复检阴性标本,存在漏检情况。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外周血中出现较晚,常在原虫血症后7~11d出现[3]。后经了解,该患者为非洲务工春节返乡人员,上报,确诊。

图1 恶性疟疾小滋养体和配子体(×1000)

病例2 患者,男,38岁。2013年8月2日收住呼吸科。血常规结果:WBC6.5×109/L,HB100g/L;PLT 52×109/ L。轻度贫血,血小板低。普通薄血涂片,姬氏染色,油镜下观察,除正常血细胞外,还出现其他的有形成分(见图2),初步判定为疟原虫,但不明确属于哪一种疟原虫。该例疟原虫,形态多异,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1)红细胞内环状体,多为一个。(2)宽带状的大滋养体。(3)6~8个排成环状的成熟裂殖体。(4)接近红细胞大小,圆形,胞质丰富,紫红色核的配子体。寄生的红细胞变化不明显。查阅疟原虫的相关资料,以上形态,符合三日疟原虫的特点。而我国三日疟原虫少见[2],如不熟悉其各期的形态特点易错判。经了解,该患者为出国返乡人员。上报,确诊。

图2 三日疟大滋养体、成熟裂殖体、配子体(×1000)

病例3 患者,女,年龄31岁,门诊就诊。因大便后发现白色线头状生物附着,于2013年8月24日来本院就诊。送检时白色线头状生物尚有动力,1cm左右。在做大便常规涂片镜下观察中,发现虫体内充满虫卵,虫体动力由强至弱,继而涂片中出现虫卵,数量较多。观察虫卵,其形态一侧偏平、一侧隆起(见图3),该形态符合蛲虫卵的特点,成虫应为蛲虫雌虫。如此密集的虫卵,且来自成年人,较少见。

图3 蛲虫虫卵(×400)

病例4 患者,女,60岁。本市郊区菜农。因胃肠道不适,并在不同医院住院多次,未能消除症状。于2015年9月10日感觉腹痛来本院就诊。医嘱大便常规检查。观察送检大便,颜色性状未见异常,生理盐水涂片,镜检,发现受精蛔虫卵、钩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甚至同一视野出现蛔虫卵和钩虫卵并存现象(见图4),为蛔虫、钩虫混合感染的患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明显下降,混合感染患者更少。出现合并感染较常见的一般是蛔虫、鞭虫两种虫体[3],蛔虫与钩虫合并感染较为少见。该患者自称每次住院期间,均留取大便经历,但均为正常结果。对症治疗后,患者自诉有虫体排出,再复查大便,未见虫卵,患者症状消除,病愈。

图4 蛔虫卵、钩虫卵(×400)

2 讨论

疟疾曾在我国广泛流行,近20年来得到较好的控制[4]。但随着居民出国旅游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近年来我国输入性疟疾患者逐年增加。输入性患者中以输入性恶性疟病死率最高。尽早查明原因,对恶性疟原虫患者尤为重要。输入性三日疟患者占我国三日疟患者的87.3%[5]。检验人员不能因非发生地域,非流行季节,在未了解患者既往史,主观上先行否定,疏于查找,造成漏检。本资料中,1例为恶性疟,也是输入性疟疾最多见的一种;1例为三日疟,2例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有学者指出血小板减少是疟疾发病的标志之一[6],研究主要针对间日疟及恶性疟。三日疟是否也有类似的病理变化,待考证。

疟原虫在外周血中形态多样,检验人员对其形态普遍认识不足。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4种疟原虫在发育各期的形态又各有不同,被寄生红细胞的形态也因疟原虫的种类而不同。熟悉4种疟原虫的特点,才能准确分辨种类。如病例1,外周血一般只见小滋养体/环状体及配子体,配子体形态独特,与其他三种疟原虫区别明显;其次恶性疟患者外周血难见大滋养体和裂殖体,因恶性疟原虫此阶段的虫体主要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中,这是恶性疟有别与其他疟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此外,恶性疟的发热阈值较高,原虫数量可达500~1300个/μl血[2]。因此,相比其他疟疾,恶性疟患者的血涂片可能见到数量较多的虫体。而病例2,三日疟患者,虽然少见,但只要熟悉其各期特点,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蛲虫的感染者,多见于儿童。各个年龄群也均可感染,病例4为成年人。蛲虫在肠内温度和低氧环境中,一般不排卵或仅产较少虫卵,仅以大便涂片找蛲虫卵,检出可能性极低。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排出体外,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据查一条雌蛲虫子宫内可能存在5000~17000个的虫卵数。蛲虫与其他寄生虫的不同点,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也较常见,且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2]。因此,即使城镇化,经济大发展,检验人员仍需掌握蛲虫成虫及虫卵的检验技术。

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虫,无论是成虫还是虫卵熟悉度均较高。蛔虫产卵量大,每条雌蛔虫日排出的虫卵约为24万个[3],蛔虫感染者大便查找蛔虫卵比较容易。钩虫产卵量远低于蛔虫,十二指肠钩虫日均产卵约为1~3万,美洲钩虫约为0.5~1万[3]。因此,蛔虫卵易检出,而钩虫因排卵量较少不易检出。混合感染的患者,检验人员在发现蛔虫卵后,易疏忽继续查找。对于轻度感染者易漏诊。分析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作者认为:(1)是寄生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检验人员以为寄生虫已少见,不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学术会上有些专家,也提到是否有必要花大精力用在查找寄生虫的工作上,比如大便涂片。(2)检验人员对寄生虫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够,出现阳性病例,也难发现,难判断。(3)专业学习氛围不浓,医疗机构检验人员主动学习寄生虫相关知识的意愿低。

从患者血液、体液或排泄物中,检出寄生虫成虫或虫卵,是诊断患者感染寄生虫的金标准。因此,实验室检出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并能准确判断寄生虫种类,对寄生虫感染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感染者,依据不同症状表现,至不同的临床科室就诊,如检验者不能及时发现病原体,会贻误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检验人员不可放松对寄生虫形态学知识的学习。

[1] 陈颖丹, 臧炜.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现状及今后监测工作重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 27(2): 111.

[2]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 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 曹励民. 寄生虫学检验.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 Vitoria M, Granich R, Gilks CF, et al.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HIV/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m J Clin Pathol, 2009, 131(6): 844-848.

[5] 田睿, 徐惠芳, 朱小燕等. 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态势分.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3, 36(6): 425-427.

[6] Kumar A, Shashirekha M. Thrombocytopenia-an indicator of acute vivax malaria.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6, 49: 505-508.

310014 杭州市儿童医院(陈士伟)330006 江西省人民医院(郭江梅)*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疟原虫蛔虫虫卵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和它一起笑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胞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伯氏疟原虫的构建和筛选
4 ℃无氧保存时间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疟原虫的自白:天热得疟疾,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