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融合探索

2017-06-30查锴

新闻前哨 2017年6期
关键词:移动端媒体融合

查锴

[摘要]2016年12月28日,武汉多项重大工程同天开通,武汉晚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了实时报道,全天4场直播通过多平台分发,当天获得40万播放量。除了武汉晚报,当天进行直播的本地媒体还有数家,移动视频直播领域的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是什么促使传统媒体纷纷涉足直播?直播给传统媒体又带来哪些改变?本文以武汉晚报的“视频直播+新闻”的媒体融合实践为例,对纸媒移动视频直播进行初探。

[关键词]视频直播 媒体融合 移动端

纸媒为什么要做移动视频直播

1.用户获取信息方式更新是根本动力。

传播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信息的传播接收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自媒体的勃兴、用户生产内容的趋势导致传播去中心化。在新闻信息市场上,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不再处于垄断地位,信息爆炸甚至泛滥,导致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更多的被瓜分,各类媒体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因此,传统媒体尝试基于移动端的内容生产。但在4G网络普及前,传统媒体在移动端的内容生产,仍然局限于图文形式、至多加入了短视频。视频直播最初发端于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等领域,娱乐属性较强。有一種观点:“你可以不通过视频直播获取信息,但你不能忽视年轻人通过视频直播获取信息这一现象。”

随着移动网络建设和视频直播技术的进化,传统媒体开始尝试移动视频直播布局。所以,传统媒体涉足移动视频直播的根本推动力来自于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更新换代。

2.日报出版空档期的创新利用。

日报的出版周期长达24小时,传播的空档期不能拱手相让。在媒体融合方面走在前列的媒体,内容生产上强调移动端优先,这种优先,不仅体现在传播时间上的优先,更强调在传播地位上的重要。

传统的传播方式,读者和受众处于被动接收的视角和身份,与媒体之间是单向度的“传受”关系。在实时视频直播报道中,几乎“零时差”的传播方式,即时感、代入感、体验式强,网友的参与度大大提升。

传统媒体利用自身在新闻采编上的优势,第三方网站提供技术解决手段,网友对视频直播方式的认可和接受,于是这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便有了诞生和生存的空间。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报纸出版的空档期,这种全新的传播手段虽然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和作为。

武汉晚报的媒体融合实践

1.4个月21场直播的实践。

从2016年9月2日做第一场直播《跳水冠军湖北姑娘刘蕙瑕抵达武汉 快来围观!》开始,到12月28日一天做4场武汉重大工程的直播为止,4个月内,武汉晚报通过官方头条号共实施了21场直播,总播放数据超过201万,场均播放量近10万。

(1)关注度大提高。

在这21场直播中,体育题材有3.5场(交叉领域各算半场),社会题材4场,娱乐题材7场,商业题材0.5场,交通题材4场,城建、旅游各1场。从直播题材的分布来看,较为丰富全面。

从单场直播数据来看,交通题材的4场直播的参与人数均在1万人以上,数据最高的一场直播《武汉“速冻”天,今晚的回家路好走吗?》,参与人数和播放量达到了76万。

该场直播的策划由其于武汉当天的恶劣天气:“武汉市气象台23日11时27分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武汉市大部有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请注意防范!”加上当天交通早高峰,武汉市内发生多起因道路结冰导致的交通事故。武汉晚报对交通晚高峰的交通情况,尤其是过江交通的情况进行了视频直播部署。

两位记者在寒风凛冽的武汉长江二桥上采访交警,播报路况,直播持续一个多小时,收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评论和点赞。这场直播也是武汉晚报全年视频直播的“数据冠军”。

在交通题材的直播中,还有武汉机场线开通的直播参与人数超过了45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武汉网友更关注交通题材的视频直播。

另外社会、法律的题材,关注度也较高。2016年12月20日,视频直播《武汉的法院怎样帮民工讨薪?12个民工现场领26万元工资》的播放数据达到了22万。

(2)新闻表达网络化。

如视频直播标题,写作基本上遵循网络新闻标题写作的规范,注重提炼新闻事件的关键词、口语化、情感化表达,强调代入感。梳理武汉晚报这21场直播,可以发现,视频直播标题的高频词汇有:看、围观、你、直击、直播、美女等。

2016年10月24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幽默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直播开始时的标题是“冯小刚、范冰冰开聊《我不是潘金莲》”。研讨会进行过程中,突然发生范冰冰离场的情况。直播标题随即被编辑改成,“冯小刚刘震云聊《我不是潘金莲》 范冰冰哭着离场”。但编辑认为,标题仍然没有突出范冰冰事件的传播点,在直播快结束时,再一次将标题修改为“范冰冰被‘断电威胁赶出见面会 冯小刚发飙”。这场直播最终的播放数据达到了26万多。

(3)图文报道共生。

长期以来,对于一些“不重要”、“发不大”的线索和选题,文字记者往往放弃前往新闻现场。视频直播报道对于传统纸媒来说,有一个作用是,将记者往新闻现场赶。只要记者抵达了新闻现场,保不准会有什么“幺蛾子”发生。

还是以范冰冰事件为例。当晚,记者在做了视频直播报道后,还做了新媒体快讯、报纸的深度报道。次日,武汉晚报的新媒体编辑根据直播视频,剪辑出一部3分钟的短视频发布在官微推送的稿件中。

2016年12月28日,武汉多项重大工程竣工,武汉晚报派出4路共12人的直播小分队,进行全天8小时的直播报道。次日的《武汉晚报》的版面上刊载有4场直播的图文报道和网友评论,并给报纸读者提供了回看直播视频的方式,形成报网互动。

2.突出直播主体的自身作为。

对于纸媒来说,视频直播是“短板中的短板”。纸媒做视频直播,无论从技术的运用还是传播效果考量,都要借助大的直播平台,如果媒体自身无法生产出直播流,直播画面上是没有任何媒体品牌标识的,未免沦为各大新闻客户端和直播平台的打工者,不仅免费生产直播内容,媒体自身的品牌力和影响力还得不到传播。武汉晚报新媒体部通过云导播台的运用,破解了这一难题。

(1)突出媒体品牌标识。

在2016年的第14场直播——《武孝城铁开通,美女记者体验坐火车赶飞机》中,第一次使用了云导播台,在直播画面上叠加了武汉晚报Logo和记者署名,突出了媒体品牌的形象和版权信息;同时,画面上直播报道的标题、直播报道的地点以及时间,给网友提供了更为丰富、更多层次的图文信息,帮助网友理解直播内容。

(2)实现多路直播信号协同。

云导播台还可以实现同一直播主题,多路直播信号的协同工作,以确保直播质量,丰富直播内容和层次。

在实践中,武汉晚报发现,直播现场的移动网络信号直接决定了报道质量,如果有多机位配合,随时切掉网络信号不好的直播镜头,能大大提高直播质量、优化直播体验。

2016年12月24日,武汉晚报在《武汉狂欢夜,你在哪里嗨?》这场直播中,第一次尝试了同一主题、不同地点的双机协同工作:两路记者分别在江汉路和光谷步行街,通过后台导播的切换,实现两路记者协同配合。当晚,在光谷步行街游玩的市民过多,导致移动网络信号的强度一时无法满足直播要求,江汉路的直播时长占据了整场直播的七成以上,避免了因为移动网络信号不好导致的直播质量的下降的问题。

(3)多平台分发扩大影响。

通过云导播台生产的直播流,可以同时分发到武汉晚报头条号、武汉晚报新浪微博官方微博、一直播、哔哩哔哩网、斗鱼等多个帐号和直播平台上,实现一场直播,多平臺分发,覆盖更多人群,获取更多直播数据和传播效果的目的。

2016年12月28日,武汉晚报实施的《武汉“四大工程” 美女主播初体验》视频直播,全天4场,共8个小时的直播,通过多平台分发,当晚就收获了40万的播放量。以有限的人力,通过移动视频直播较好的传播了武汉城市形象和媒体的品牌形象。

移动视频直播带来的启示

武汉晚报“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实践对媒体融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采编流程革新、传播能力提升、全媒体人才锻炼、技术运用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1.需要更为稳定的技术。

传播数据较差的场次除了选题的问题以外,直播现场的移动信号质量、画面清晰度等严重制约直播质量和效果,需要找到更为稳定的技术解决设备和方案。

2.需要高效的流程机制。

纸媒做视频直播报道,需要新闻生产流程改造和组织架构改革,更加突出快速响应能力;需要协调更多的采编资源支持,也需要更加灵动的响应机制,快速有效的反应离不开高效的流程机制作为保障,最终达到让移动视频直播成为纸媒日常报道的手段之一。

3.需要更多的商业化尝试。

视频直播可以通过版权发行、品牌植入、企业宣传、导购分销等模式去尝试商业化变现。目前,在武汉晚报的视频直播中,已有品牌植入的尝试,但整体上缺乏与商业资源的对接。

(武汉晚报新媒体部)

猜你喜欢

移动端媒体融合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