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五妙招”,指导朗读教学

2017-06-29成莉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朗读教学

成莉

【摘要】通过推行和借助“五妙招”,使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得以落实。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运用中国的语言文化,使其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和感悟更加深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五妙招;语文学习;朗读教学

朗读在学习和探索语文的路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在语文教学中,推行“五妙招”便能使朗读教学贯彻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下面介绍“五妙招”的具体内容。

一、借助课文插图——入境

当学习到一篇课文时,学生往往会在脑海中联想其描述的情境。而课文中形象优美的插图往往有引导学生入境的作用。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中第三课《早》为例。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去浙江绍兴访问了鲁迅先生生活和学习过的三味书屋。通过对屋内环境与摆设的观察,想象鲁迅先生的风骨和精神。看到书桌上刻的一个“早”字,顿时感慨万千,意识到要珍惜每一个清晨,做“东风第一枝”。翻开这一篇,醒目的三味书屋的插图映入眼帘,使人对文中描述的场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慢慢随着作者进入情境之中,仿佛自己身在其中。然后再随着文童翻页,课后的鲁迅先生照片的插图出现得刚刚好,正好当学生在回味鲁迅先生的伟岸形象时看到了鲁迅先生亲切的面孔,于是完全深入文章的描述和情感中。

在课文中设置插图,让学生对文中描写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不论是体会文童描写的场景还是文章表达的情感。将此法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入境”。

二、利用录音范读——动情

规范地朗读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打开录音,让学生听录音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动情”。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课——《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为例。这是一首现代描写春意盎然情景的小诗。欢快而轻松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此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朗读录音,“踏一路春风,撒一句欢笑,像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这是一段很贴近现实很欢乐的意境,通过录音范读的深情朗读,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歌描写的情境,体会到了这种欢快的节奏与心情。

通过播放录音范读,既能让学生学习普通话正规发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使课文教学在学生心中深入,将其应用于小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蘊藏的深情,从而使学生“动情”。

三、凭借语言文字——品悟

每一篇被选作教材的课文,都有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其语言文字的精美程度都值得学生反复品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达到教学目的。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二泉映月》为例,这篇文章以小阿炳与师父的对话展开,文中师父的一句“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十多年过去了,同样的场景,但对阿炳来说却有了不一样的意境,由此还诞生了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围绕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深入去领悟文章的语言,并体会每一个字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只有真正去领悟,才能品悟出不一样的味道。

在语文学习中凭借语言文字,既能品悟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又能在品悟之中感受来自作者内心的声音,并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细嚼慢咽中体会课文的真情实感。

四、结合自身特点——迁移

每篇被选作教材的文章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应在结合课文的特点时,把这种特点迁移到学生的朗读能力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南沙群岛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老师可以根据作者是如何利用“美丽”二字对南沙群岛进行描写的来展开教学,使这篇文章的特点得以放大,结合整篇文童的特点进行讲述,使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美感,并且运用到朗读中,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能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可为一举两得。

通过结合课文自身特点迁移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深入去领悟文章的语言,并体会每一个字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五、编排小品表演——体验

教学最主要的核心是实践,实践即体验。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人物关系、情景,其人物关系、情景可通过小品表演来体现,因此老师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体验。

以苏教版中的《狐假虎威》为例,因文中的角色太多,如老虎、狐狸、小松鼠等,课文中文字描述太多,容易造成学生对课文产生厌烦,并且使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老师便可以以小品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来龙去脉,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来自生活的乐趣。每一个小品的表演不仅是来自课本中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学生对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深刻理解并且很好地把它诠释出来,这不仅是对课文作者的尊重,更是一份交给自己的答卷。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体会来诠释来自内心的灵感。

编排小品表演让学生体验来自书本的快乐,将此法引入小学教学中,不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使他们再次读这篇课文时产生熟悉和亲切感。

“五妙招”使得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经历了入境、动情、品悟、迁移、体验五个阶段,不仅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对小学生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便于小学生掌握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推崇。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