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牡丹汤合煎和单煎液有效成分变化研究

2017-06-29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丹皮方剂芍药

李 吉 锋

(渭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现代应用技术研究】

大黄牡丹汤合煎和单煎液有效成分变化研究

李 吉 锋

(渭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对于中药传统处方大黄牡丹汤的合煎液和单煎液中芍药苷、丹皮酚和大黄酸的溶出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了分析,对合煎液和单煎液中Fe、Mn、Zn、Ca、Mg 5种元素的溶出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进行分析。HPLC 分析后发现,合煎更有利于芍药苷、丹皮酚和大黄酸的溶出,药效更为明显。对单煎和合煎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合煎液中各组分的种类和含量都与单煎液存在明显差异;FAAS分析发现,合煎液中Fe元素的含量低于单煎液,其余元素的含量均高于或者接近于单煎液中相应组分含量。该方剂建议临床采用合煎服用。

大黄牡丹汤;单煎;合煎;有效成分;变化

据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大黄牡丹汤由大黄(12 g)、牡丹(10 g)、瓜子(30 g)、桃仁(9 g)、芒硝(9 g)组成,该方剂能清热、消肿散於,专治肠痈初起[1],也可以治疗阑尾炎等疾病。

传统汤药方法已经无数次实际检验,证明常见煎煮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其药效,减少毒性。目前一些中医科室为方便患者使用,让患者将预制的袋装单味药材颗粒根据医生处方自己合并冲服,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药物传统合煎过程中所发生的系列反应对药效的影响。近年来,科研人员对不同煎煮方法对药效影响的研究较多[2-11]。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于大黄牡丹汤分煎液和合煎液中的有机成分芍药苷、大黄酸、丹皮酚和5种无机金属元素的溶出量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两种不同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从而对该方剂的临床使用提出建议。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与工作条件

HPLC(岛津),紫外检测器,C-18柱(岛津、内径4.6 mm、长度250 mm、粒径5 μm)。流动相:0.1%H3PO4-乙腈,洗脱程序:0~10 min,10%A~11%A;10~35 min,11%A~65%A。

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WFX-120 AAS(瑞利)。

1.2 试剂与药材

CH3OH、C2H3N(均为HPLC级,科密欧),磷酸、硝酸、高氯酸、Fe(NO3)3·9H2O、MnSO4·H2O、ZnO、CaCO3、Mg(NO3)2·6H2O均为AR级,石英亚釜二次水,芍药苷标准品(晨光生物科技,20121005),大黄酸标准品(晨光生物科技,20120927),丹皮酚标准品(晨光生物科技,20120989)。大黄、牡丹、桃仁、瓜子和芒硝均购自本地老百姓大药房,所有饮片均经驻店药师确认。

2 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芍药苷、大黄酸和丹皮酚对照品,加甲醇后用超声振荡溶解后继续加甲醇定容,3种标准品溶液:芍药苷(24.00 mg/L)、大黄酸(40.00 mg/L)、丹皮酚(21.20 mg/L)。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标准品溶液时芍药苷、大黄酸、丹皮酚标液均进样5 μL,图1是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图,图1中28 min固定峰为梯度洗脱峰。

(a) 芍药苷

(b) 大黄酸

(c) 丹皮酚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用Fe(NO3)3·9H2O、MnSO4·H2O、ZnO、CaCO3、Mg(NO3)2·6H2O的分析纯试剂分别配制成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其中:Fe(NO3)3·9H2O、MnSO4·H2O、Mg(NO3)2·6H2O为80 ℃烘干3 h后配制成相应溶液。

(1)合煎液的制备。按照大黄牡丹汤方剂用量准确称取各味中草药于大烧杯中,加入方剂中药总质量8.5倍的二次蒸馏水,泡胀10 min,烧开后慢火煎煮20 min,清液倒出后保留。在烧杯中再加入中药总质量4.5倍的二次蒸馏水,慢火煎煮20 min,将上清液与第一次的清液合并,用二次蒸馏水定容。用0.45 μm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芍药苷、大黄酸和丹皮酚时分别进样2 μL。合煎液谱图见图2。另制一份合煎液,用4∶1的硝酸和高氯酸混合酸消解后定容,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各元素含量。

S1 单煎液 S2 合煎液图2 单煎液和合煎液谱图

(2)单煎液的制备。按照复方用量分别准确称取各味中药于5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中药质量8.5倍的二次水,泡10 min,急火烧开,慢煎20 min,将各个烧杯中上清液在大烧杯中混合。分别在5个烧杯中各加入4.5倍中药质量的二次水,急火烧开,慢火煮20 min,清液倒出后与第一次的清液混合后定容。用孔径0.45 μm滤膜过滤,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测定时各进样2 μL。单煎液谱图见图2。对合煎液和单煎液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比较。另制一份分煎液,用4∶1的硝酸和高氯酸消解后定容,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元素含量。

2.3 测定方法考察

(1)精密度试验。将单煎液中3种有效组分芍药苷、丹皮酚和大黄酸分别用HPLC测定5次,计算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4%。将单煎液连续用FAAS测定各元素5次,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3%。所用方法精密度良好。

(2)线性范围 。取芍药苷标准品溶液依次进样1 μL、2 μL、3 μL、4 μL、5 μL,取标准品溶液依次进样1 μL、2 μL、3 μL、4 μL、5 μL,取大黄酸标准品溶液依次进样2 μL、4 μL、6 μL、8 μL、10 μL,分别测峰面积。将测定结果用Excel 2007作图,计算各标准品测定数据的回归方程和相关性系数,从表1得出3种标准品在所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各元素溶液吸光度(A),将测定结果用Excel 2007作图,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性系数(r),表2表明各元素溶液测定时表现的线性关系良好。

表1 3种对照品的回归方程和r

表2 5种元素的回归方程和r

表3 回收率实验结果(3次平均)

表4 回收实验结果(3次平均)

(3)回收率实验。按照2.2(1)提取合煎液3份,各取5.0 mL,分别加入一定量的3种标准品溶液,充分混匀,定容。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进样前用孔径为0.45 μm滤膜过滤,用色谱仪测定后计算3种标准品的加标回收率(见表3)。按照2.2(2)方法得到单煎液,加入一定量各元素标液,消解后定容到25.00 mL容量瓶。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的A值,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回收率(见表4)。

(4)稳定性考察。取3种标准品溶液,每隔2 h进样2 μL,进样5次,根据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1.1%(芍药苷)、1.4%(丹皮酚)、1.3%(大黄酸)。

2.4 测定

将2.2(1)和2.2(2)制备的合煎液和单煎液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法在各自仪器使用条件下测定。

3 结果及讨论

中药组方后可能存在协同或者拮抗效应,使得煎煮过程各组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或者原有物质消失,导致对方剂效果产生影响。传统中成药制作时考虑到以上影响因素,一般是合煎后将提取的粉末做成丸或片剂使用,从而原方剂组成、功效和汤剂相同。目前一些中医科室采用将单煎后的颗粒按复方混合后给病人冲服,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单煎对药效的影响。本文选择大黄牡丹汤,对方剂中芍药苷、丹皮酚、大黄酸和5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进行研究。从表5分析出,对于大黄牡丹汤而言,合煎液中芍药苷溶出量12.49 mg,稍高于单煎液中的11.00 mg;合煎液中丹皮酚溶出量1.019 mg,明显高于单煎液中的0.165 0 mg,是单煎液溶出量的6倍多;合煎液中大黄酸的溶出量为4.470 mg,高于单煎液中的2.081 mg。实验说明,对于大黄牡丹汤合煎可能由于协同效应等,更有利于其有效成分芍药苷、丹皮酚和大黄酸的溶出,药效更明显。除溶出量存在差异外,从图2中还可以发现两个谱图中3种有效组分外的其他一些峰高度和峰的数目也存在差异,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相似度比较,发现单煎液和合煎液的谱图相似度为0.433,说明合煎使得不同组分的溶出率发生了变化,同时有新物质生成或者消失。从表6可以发现,合煎液中除Fe元素的含量低于单煎液之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高于或者接近单煎液中相应元素含量。

表5 对照品溶出量(3次平均,以每付方剂计算)

表6 各元素测定结果(3次平均,以每付方剂计算)

综上,建议大黄牡丹汤临床尽可能采用处方合煎服用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保留原方剂的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1] 黄建国,王敏.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53-8154.

[2] 李吉锋.痛泻要方分煎液和合煎液有效成分变化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34):108-110.

[3] 李吉锋.六味地黄方剂复方前后丹皮酚溶出量比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2):53-55.

[4] 何丽仙,黄忠京,谭倪,等.中药复脉汤复方与单方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3):120-122.

[5] 李吉锋,王淑荣.柴胡疏肝散分煎混合液和合煎液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变化分析[J].医药导报,2014,33(3):392-394.

[6] 闫广利,王喜军,吕海涛,等.茵陈蒿汤不同配伍情况下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3):29-31.

[7] 任旻琼,周日宝,王朝晖,等.RP-HPLC对金银花和黄芩单煎液与混煎液的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4):54-56.

[8] 孙志翠,刘西建,郭炜,等.GC-MS法分析酸枣仁汤及其各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534-536.

[9] 辛杨,皮子凤,宋凤瑞,等.超高效液相色谱G质谱法比较黑顺片单煎液及其复方煎煮液中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J].色谱,2011,29(5):389-393.

[10] 郑亚玉,梁光义,钟正灵,等.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与合煎样品中阿魏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的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l(1):16-18.

[11] 盛彧欣,果德安.四物汤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J].药物分析杂志,2005,35(1):1-4.

【责任编辑 马小侠】

Comparis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s in the Dahuangmudantang before and after Zufang

LI Ji-fe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The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s,peoniflorin,paeonol and parietic acid in the dahuangmudantang before and after Zufang were detected by HPLC to confirmation if this recipel is suit for clinical use.The content of 5 kinds of metal elements were compared by AA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ore those three constituents in the joined-boiled solution.The drug effect will be clearer.This experiment shows that joined-boiled solution is more sui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dahuangmudantang; separated-boiled; joined-boiled; active ingredient; difference

R284.1

A

1009-5128(2017)08-0052-05

2016-08-29

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基金项目:军民两用方剂行军散有效成分分析(2017JMR38);渭南师范学院重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黄河湿地珍稀药用植物指纹图谱分析(16YKF001);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项目:秦东化工、材料技术调查(14TSXK04)

李吉锋(1977—),男,山东青岛人,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丹皮方剂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