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太受难曲》中的人文情怀
——借《马太福音》来看巴赫《马太受难曲》中的人文情怀

2017-06-29

北方音乐 2017年9期
关键词:耶稣巴赫彼得

张 玲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浅析《马太受难曲》中的人文情怀
——借《马太福音》来看巴赫《马太受难曲》中的人文情怀

张 玲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马太受难曲》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所作的大型宗教音乐作品,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讲述耶稣从被害到复活的经历。本文试图借助对《马太福音》和《马太受难曲》的分析来探讨《马太受难曲》中正义、崇高、牺牲、自我反思与审判等人文色彩的体现。

马太受难曲;马太福音;人文精神;牺牲;反思;审判

引言

著名宗教音乐《马太受难曲》是由巴洛克时期著名德国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于1724—1727年间,这首大型宗教音乐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描述了圣经中耶稣受难的过程。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七十八首分曲,第一部分三十五首主要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四十三首分曲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被埋葬和最后复活等场景。巴赫的这首宗教音乐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宗教音乐,《马太受难曲》是巴赫在披着宗教外衣下对人性真实情感的体现,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在《马太受难曲》中,巴赫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崇高、正义、痛苦等情感与《马太福音》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不尽相同,是《马太福音》中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一、人文色彩与人文精神

人文色彩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色彩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处罚点。对于人文色彩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百度百科)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同上)

二、巴赫《马太受难曲》中体现的人文色彩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不同于以往的宗教音乐,在《马太受难曲》中,他运用了合唱、众赞歌、独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还有重唱等形式将音乐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了当时德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在这首受难曲中,他将宗教与人类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人们心中的不安、恐惧、痛苦、矛盾、纠结、欲求、渴望的复杂情绪。

在《马太受难曲》第五十九分曲里,众人的合唱“把他钉十字架!”歌词取自福音书,和唱者将自己内心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表现了人们内心的暴躁与不安的复杂情绪。正如第五十九分曲歌词一样:

“宣叙调”

(福音传道士)

众人越发高喊:

(合唱)

把他钉在十字架上!

(彼拉多)

这位义人的死与我无关,这是你们的事情。(百度百科)

谱例17b 凯泽《马可受难乐》中合唱“把他钉十字架”

( 吕常乐,85)

巴赫在这里使用的是比较短小的节奏型,四个声部采用一样的节奏型,快节奏地进行,表现出人们内心的紧张堂皇不安。

三、从《马太福音》角度看《马太受难曲》中的人文色彩

《马太福音》是《新约全书》四部福音书里的第一卷,本卷书共二十八章,记载了耶稣的生平和职事,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上十字架、复活,最后,复活的耶稣向使徒颁布大使命,以露出很丰富的人文色彩。(百度百科)《马太福音》中对于人性的描写很富有哲理,以耶稣的受难原因及他受难过程中他人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来描写真实的仿佛脱离宗教的人性观。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中的人文色彩在《马太受难曲》的歌词里有很多体现:

《马太受难曲》第一分曲中以合唱和众赞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在第六十七分曲中,祭司与长老们曾取笑被绑在十字架的耶稣救得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

(众赞歌)

啊,上帝的羔羊,纯洁无瑕,

在十字架上遭受杀戮,

他保持平静和忍耐,

忍受轻蔑与残酷折磨。

你为我们承担了所有罪孽,

否则我们会绝望地死去。 (百度百科)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就得了别人,不能救自己……”(马太福音 27:41-43)这里的耶稣像一个普通人,面对死亡他会害怕,但是他仍然在坚持,在忍耐,他在忍受着痛苦为人类赎罪。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涵远远超越了宗教崇拜仪式的局限,赋予了音乐更多的人文主义思想。(孟庆嵘,32 ,转引自王建,宗教与世俗)

在这里,不仅体现出来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耶稣对神的忠贞的信仰,“我是神的儿子”,在危难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记住自己的使命,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依旧是神的儿子。在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六十七分曲中,他巧妙地改变速度与强弱,借着合唱,激起人类最强烈的情感,既自我却又害怕心中不安的情绪,同时又艺术地从人们的合唱中表现出耶稣为拯救人类苦难而自我牺牲的人文主义精神,耶稣用生的行为拯救他人,用死的作为给他人以重生的希望。

不仅是自我牺牲的人文精神,在《马太福音》,耶稣的门徒彼得不认耶稣,他在耶稣将要收到审判时,三次否认自己是他的门徒,事后非常后悔。“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马太福音,26:70-75) 在《马太受难曲》中,巴赫运用了连续八分附点音符的旋律,表现了人在被迫的情况下做出的愧于自己内心的事,事后内心后悔痛苦不已的人性色彩和悔恨。人性的自我反思在犹大自缢时也有体现。“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犹大就把那钱袋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马太福音,27:3-5)人性的弱点在这里被很真实地展现出来,犹大为了三十块钱出卖了耶稣,在耶稣被抓后由于感到害怕内心后悔,最后上吊而死,在这里,巴赫运用合唱的方式将犹大一个人的后悔进行了放大,这不是犹大一个人的犯罪,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悔恨,这是所有不相信耶稣的人的罪与悔恨,不论是耶稣门徒彼得还是犹大,他们都在犯了错误之后自己内心感到悔恨,虽然犯错的原因不同但是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马太福音》里通过对彼得与犹大的复杂内心的描写是对现实人们要学会自我反省的警醒,在《马太受难曲》中,不断地改变调性及表演方式来唤起人们心目中情感的共鸣。

在《马太受难曲》最后一首分曲中,巴赫再次运用合唱的方式来进行结尾,这与《马太福音》的结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复活后妇女们又害怕又高兴,“妇女们就急忙离开坟墓,又害怕,又大大地欢喜,跑去要报给他的门徒……她们就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马太福音,28:8-10)笔者认为在这里妇女对耶稣的复活又害怕又高兴其实是因为害怕耶稣会怪罪她们之前的错误,高兴是因为耶稣复活了证明耶稣真的是“上帝的儿子”,她们渴望在耶稣那里得救,企图在那里寻得永生。在《马太受难曲》第七十八分曲里,合唱唱了很多句“安息”,“我们匍匐在地,为墓中的你痛苦流泪:请你安息吧,安息吧!安息吧,精疲力尽的躯体!这坟墓和这墓碑将成为所有灵魂的休憩之地,将温馨地抚慰每一颗痛苦的心。在这里满足的闭上双眼,安息。”(百度百科)

笔者认为,在这最后一首分曲里巴赫一直强调的“安息”与《马太福音》中耶稣复活后妇女们内心的活动是相对应的,人们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在寻求肉体以及心灵上的安息,人们在借助耶稣的生和死来表现人性中寻求救赎与自身的安息,在祈祷耶稣安息的时候其实是在表现人们自身的对安息的渴望!

四、结论

由于笔者是一个无神论者,在对《马太受难曲》和《马太福音》中的一些人文精神的研究有意地抛开了基督教的宗教思想,把耶稣、彼得和犹大等一些角色想象成为了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物角色,所以探讨出来的是属于普通人的人性中的舍己为人、敢于牺牲、忠诚、自我反思与审判和寻求救赎和内心安息等人文色彩,这些人文色彩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许多实际物质载体,抛开其宗教意识来看,其中所包含的许多意识与准则对我们先当代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与影响。《马太受难曲》中对于人性的思考与探索只是一小步,生活中还有许多“大步”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继续研究!

[1]陈洛.深刻的思想内容,真实的生活写照──谈巴赫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思想[J].艺术探索,2001(05):06-07.

[2]侯柯.基督教音乐中的受难曲——试分析巴赫以及他的《马太受难乐》[J].大舞台,2011(07):78-79.

[3]李岩.巴赫.《马太受难曲》的人文精神浅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10):26-27.

[4]吕常乐.论巴赫《马太受难乐》的戏剧性[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3.

G633.951

A

猜你喜欢

耶稣巴赫彼得
彼得与狼
彼得,彼得,吃南瓜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彼得潘
巴赫
彼得潘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