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策略分析

2017-06-28陈燕兰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陈燕兰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摘 要:幼儿自主游戏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得到满足、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不断健全的过程。在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观察之后,总结出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介入方法等,提出了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时机和策略。意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介入;介入策略;介入时机

基于儿童自身自发自主的内在需求,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创设适宜幼儿游戏的环境,保障幼儿自主自愿地选择游戏内容;在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让幼儿体验自主性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但自主性游戏并不是让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置之不理。本人针对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面临的介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时机及策略。

一、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在游戏环境创设、教师介入程度、对自主性游戏的评价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如本人所在的园所,近几年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非常重视,不仅针对此方面组织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也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游戏材料,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理解也更加专业化。但在其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教师忽略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去选择、主动探索的活动。但在实际活动中发现,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有些行为不符合实际或游戏规则不够严谨时,教师会不自觉地用成人或领导者的角度去看待。或者当发现幼儿游戏偏离了已设计好的活动过程,就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就会逐渐被削弱。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幼儿游戏中材料的提供者、观察者及倾听者。

(二)教师随意中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自主游戏中幼儿选择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经常看到教师中断幼儿的游戏,因为教师认为幼儿的游戏过程不符合实际并对其进行指导。另外,游戏被中断的又一个原因是游戏时间不充足,不能让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情转移,幼儿的游戏不同于成年人的工作;游戏被迫停止,容易致使接下来的游戏无法继续。我觉得,教师应该给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可以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帮助,但不要轻易中斷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

(三)自主性游戏的时间控制不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即保证幼儿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可是在现实条件下却很难保障。幼儿的游戏都是教师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或是幼儿的自主游戏受作息时间的限制而匆匆地结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游戏产生了影响。而对于游戏开展的深度和质量,游戏的时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确保幼儿在园有足够的自主独立的游戏时间,并为他们提供独立的游戏环境,反之则会大大降低幼儿对自主性游戏的兴趣。

(四)教师放任现象严重

自主性游戏虽说是幼儿独立、自由的游戏,但如果将这种自主性理解为绝对的自由,就走进了“自主游戏”的误区。只是为自主游戏准备一定的环境及材料,没有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观察幼儿游戏进行的情况,这样只会使幼儿发展成毫无秩序意识、缺乏行为规范的儿童。

在提倡儿童发展的今天,并不是教师让幼儿自由游戏的行为就是提倡对幼儿主体性的尊重,儿童在游戏中的选择大多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因此,对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细心观察、适当地介入,从而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二、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介入的时机

是不是教师对幼儿的游戏介入得越多,游戏就更有提升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自己对游戏的想法,让幼儿独立完成,如随意地介入游戏中,不但会中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还会影响幼儿、环境、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适当介入可以有效地促进游戏功能的发挥,因此,适当的介入时机是关键因素。

(一)幼儿难以将游戏延伸和扩展时

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生活经验也较贫乏,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停滞不前现象,适时介入,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游戏活动。

例如,丫丫扮演的是饭店老板,只见她兴致勃勃地穿好衣服站在“饭店”区域里,但不知为什么,今天就是没客人来光顾,不一会儿看她明显就没有之前的兴致。刘老师发现后,走过去扮演客人,丫丫看到有人来了,很热情地接待了老师。老师提醒道:“你家的饭店是新开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饭店里有很多好吃的,你可以想想办法让大家都知道,这样客人就会多起来的。”丫丫听后走到了饭店的门口,看到有人走过就说:“我的饭店里有面汤、饺子、香喷喷的米饭,大家快进来尝一尝啊!”……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例如,店里没人光临怎么办?幼儿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试吃、发传单、做广告等。

教师的适时介入,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在游戏中有安全隐患时

自主性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不安全的环境、攻击行为等。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发现类似状况时,应及时介入游戏,保证幼儿在安全的游戏环境中活动,消除安全隐患。

例如,康康小朋友扮演警察,一开始非常认真,但一段时间后,他看附近没什么人,就开始在走廊跑,有些男孩子看他来回跑,也跟着一起跑。这样一来游戏的秩序很容易被打乱了,其他孩子也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显然康康已忘记了自己的警察身份。这时,老师可以加入角色中,提醒幼儿扮演的角色。经老师的提醒,康康想起自己还有任务在身,又回到了自己扮演的角色中。

(三)幼儿游戏中反映消极内容时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幼儿也随之出现早熟现象。在幼儿接受大量的信息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消极反应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介入,指引幼儿向游戏的积极面发展。

在一次大班“我爱我家”的活动中,两位幼儿扮演的“爸爸”和“妈妈”忽然有些不愉快,就听“爸爸”顺嘴说了一句:“离婚”,旁边的邻居也跟着说起来“离婚”,教师观察到这个情况,立刻以邻居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提醒“爸爸妈妈”宝宝都被吓哭了,是不是应该先照顾好宝宝?听到老师这么说,大家一起点头说是,一起照顾起了宝宝,忘记了先前的争吵。

三、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介入的策略

(一)显性介入

1.语言介入

言语的干预对游戏的进行具有定向和动机的作用,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合理地运用角色式、建议式、鼓励式语言,既能提高游戏的效果,确保儿童自主性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此方法可用于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的游戏。由于幼儿的经验匮乏,对全新的游戏一定会找不着方向,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独立思考、积累相应的经验。

例如,“我是小记者”这个主题是幼儿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小朋友显然对这份工作职责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教师适当地提醒幼儿:“可以去采访一下今天的商铺有哪些促销活动?电影院在上映什么电影?是否受大家的欢迎?”待幼儿做好调查后教师再继续引导:“采访了这么多,等一下记不住了怎么办?”“可以记在本子上,然后排版做报纸”“不会写的字可以画下来代替”,幼儿们渐渐理解这项工作的含义,并且越来越熟练。注意:教师在语言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该指导幼儿在边想边玩中积累经验,丰富相关方面的经验,不能用命令的口吻命令幼儿。

2.环境材料的介入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确保材料有利于启发幼儿、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幼儿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观察儿童游戏的情况,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游戏材料;利用环境材料介入时,可以以幼儿的经验为线索,使得游戏可以顺利地进行。

例如,情景游戏“小银行”,由于人们都挤着办理业务,导致工作人员没办法组织。这时老师提醒道:“平时银行里有这么挤吗?”小朋友纷纷说:“没有,他们可以先拿号,再坐在座位上等着。”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回忆:“前面有人正在取钱,其他人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要站在身后一条黄线的后面”,然后一个孩子去拿了画画的白纸做了“拿号纸”,其他幼儿也一起画了“一米线”、放好小椅子,游戏变得更加有序。

(二)隐性介入

1.角色介入

教师的作用是扮演游戏中的角色,积极主动参与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幼儿。

娃娃家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自主性游戏,但仅停留在做饭等阶段上。教师就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适时提醒幼儿,激发其想出更多的游戏情节,如家庭医生到家里来看病、在家里举办party、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等等。

2.平行游戏介入

教师和幼儿操作同一种教具,师幼之间不需要互动,目的是为孩子提供引导行为。如:男孩大多数对建构材料感兴趣,在一次游戏中,幼儿相互配合用圆柱形罐子叠高做柱子,不一会就发现圆柱形的罐子没有了,怎么办呢?此时,教师就可以介入游戏中,在独自搭建中自言自语:“还有什么东西是圆柱形的吗?有的话我就可以拿来用了。”幼儿听完后也开始寻找,于是发现饼干盒也是圆柱形的,可以替代圆柱形的罐子使用。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男孩们就拿牛奶盒等圆柱形的物品代替圆柱形罐子,这样“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需要注意的是,平行游戏介入方式是教师悄无声息地为幼儿做示范,幼儿也是在无意识中加以借鉴和采纳,教师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幼儿身上。

3.评价介入

在自主性游戏中,由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往往会产生新的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对游戏进行拓展和延伸。当教师发现在游戏中幼儿遇到常见的问题或值得大家一起学习的事物时,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解决办法后,让幼儿可以运用到日后类似的游戏中,促进了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四、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了解自主性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自主性游戏是通过自由选择、自主表现,表达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与体验的广泛游戏。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了解儿童在自主性游戏中独立性等方面的发展意义,保证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的时间,游戏的过程是快乐和愉悦的。

(二)依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选择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

生成性活动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发掘其兴趣及需要,并根据兴趣及需要,展开相应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是开展自主性游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性别及年龄特点。

(三)全身心地投入游戏,采用科学合理的回应策略

幼儿的游戏过程需要教师及时回应,而教师的回应应建立在对幼儿深入观察、做到先了解再回应、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回应策略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应鼓励、回应幼儿,确保游戏可以顺利进行,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建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邱学青.自主性游戏中教师指导语言策略的探讨[J].早期教育,2003(12):24-26.

[3]严文琪,许剑莉.游戏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01(12):33-35.

[4]黄颖丽.谈幼儿区域自主探索活动中教师的角色[J].江苏教育研究,2006(12):48-49.

[5]冯淑娟.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拓展和延伸策略[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0(Z1).

[6]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42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