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术交流为主线 推动学会全面发展

2017-06-28中国地理学会

学会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术年会学术交流研讨会

中国地理学会创立于1909年,是一个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术团体。长期以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中国地理学会秉承以会员为主体,以学术交流为主线的工作理念不动摇,全面推动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学术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色更加明显,逐步形成了科学有序的学术交流新格局。现将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国内交流为基础,以国际交流为引领,构建学术会议新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交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为此,中国地理学会广泛征求会员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创新和完善学术交流的发展路径和整体布局,形成了学术交流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必须有目标按计划分层实施、必须实现人群、区域和学科全覆盖的总体思路。

(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提升学会话语权和国际地位

通过及时发布重要国际会议信息并组织会员参会,组织学术带头人设立分会场,推荐权威专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帮助年轻人申请会议资助,申办国际组织系列会议,推荐专家竞选国际组织领导岗位和在重要国际会议上设立学会宣传展台等工作,加强了与国际学术组织执委会和大会组委会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中国地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2016年中国地理学会成功承办了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的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有来自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人参加大会,是国际地理大会创办145年来规模最大、影響力最强的一次盛会。

(二)加强双边合作,带动区域性国际交流

多年来,中国地理学会先后与日本、法国、韩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地理学会签署了双边交流与合作协议,开展了一系列双边互访交流与考察活动,带动双边合作与往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地理学会于2015年在上海创办了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来自亚洲及欧美等10多个国家的地理学者3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后成立了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地理组织建设工作组,研究将亚洲地理学大会系列化,并决定适时创建“亚洲地理学会”。

(三)开创两岸四地学术交流新局面

从1990年开始,中国地理学会在大陆、台湾和香港共举办了8次两岸四地地理学研讨会。另外,二级学科的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和海峡两岸农业休闲旅游与乡村发展研讨会两个活动也已形成系列,分别在两岸举办了15次以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研讨会也已经成功举办6届。

(四)建立学术年会与区域学术年会机制

在中国科协的引领和支持下,中国地理学会从2001年起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至今共举办了14次中国地理学会综合学术年会,会议规模从350人逐渐扩大到2000多人。2013年又建立了区域学术年会制度,2013年和2015年各举办了7次区域年会。区域年会的意义在于整合省级学会资源,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各大区内地方学会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实现学会服务下沉、服务和发展会员。区域学术年会制度被选为“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计划”(提能一期)典型案例。

(五)注重举办专业性研讨会

中国地理学会拥有专业性分支机构30多个,平均每年召开专业性学术研讨会40多次,其中一些系列化较大规模的研讨会已经形成品牌,如“全国自然地理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等。同时,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组织分支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小型高端前沿专题学术研讨活动。譬如,配合学科发展报告编写工作召开的“学科发展研讨会”“人文地理学术沙龙”,面向国家需求的“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国情与发展战略研讨会”,面向区域发展需要的“东北地区创新发展与振兴论坛”等,也都形成了系列品牌活动。

(六)加大力度培养和服务青年人才

中国地理学会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委员会作用,连续举办15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支持成立了“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并举办了8次“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等,还组织了多次区域性研究生学术沙龙。在青年学术活动组织过程中,主动对接中国科协提出的“会、展、赛”相结合的办会形式,在“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上设立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组别的青年辩论赛,环境遥感分会也专门组织了“青年遥感辩论赛”;同时,不断提升“全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大赛”和“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品质,将分别举办10多届的两个大赛融入国家“双创”战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寻找出路,把青年人才托举工作落实到学术活动的安排组织工作当中。

二、加强期刊群网建设,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共享平台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中国地理学会高度重视学会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和期刊管理,重视期刊宣传与编辑培训,建设学会学术期刊方阵,搭建全国地理期刊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学术成果的长期延伸交流。

一是成立“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编辑工作交流会。近年来,随着科技期刊在学术界影响力的提高,连续举办10多届“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吸引全国地理期刊编辑和学者参加,形成学会品牌活动。为了落实中国科协等五部委《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国地理学会评选发布了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

二是建立中国地理学会学术期刊方阵。中国地理学会学术期刊由原来的8种增加到现在的17种,2016年新创办的《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版)采用数据出版方式,创新性地拓展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模式。中国地理学会学术期刊方阵共有四种期刊分别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和“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等资助项目,为期刊发展注入巨大推力。

三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创建“中国地理资源期刊数字化传媒网”平台,实现了专家库、作者信息库等资源共享,编辑部办公的自动化、网络化,期刊论文生产的自动化和网络发布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化传媒网实现了专家精彩报告视频在线交流。在中国地理资源期刊数字化传媒网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审选,作者修改,从各个期刊发表的文章中,二次集成整编了《中国地理与资源国情快报》政策版、科普版两个版本,供决策部门参考和开展科普活动发放。

三、加强学术积累与成果提炼,适时组织学术出版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科技成果的积累情况,中国地理学会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成果梳理和提炼,开展学术著作编写和出版工作。

一是组织大型系列学术著作的出版,如“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丛书、“中国人文地理”系列丛书、“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等。其中,“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丛书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二是组织前沿领域最新学术成果展示,如配合2016年“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在华召开,联合有关机构组织出版《地理科学三十年:从经典到前沿》(中文版和英文版),以及《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的学术探究和社会贡献》(中文版和英文版)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国历史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等5部学术著作,在大会上交流,报告全面展示了近30年来中国地理学的学术成就,尤其是中国地理学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令世界各国与会者赞叹不已。

三是围绕中国科协战略部署,组织出版《地理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当代地理学家学术谱系》和《中国地理科学发展路线图》等,引领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也推动了地理学科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发起创建相关国际学术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巩固现有的“中日韩地理学国际研讨会”和“亚洲地理学大会”机制,积极创办亚洲地理学会,参与推进“‘一带一路科学组织联盟”建设,逐渐促成国际地理联合会等国际学术组织的分支机构或总部落户中国。

二是进一步优化学术交流格局,实现学会学术交流学科、人群、区域等多覆盖。加强学术交流选题策划,既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又注重地理学作为本土学科的社会需求,做到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和决策咨询工作与区域学术交流有机结合。加强区域代表处建设,把区域学术年会办成凝聚会员、服务地方的品牌活动;同时,引领带动地方学会的学术交流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把国际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共享到基层单位。继续开展学术交流下基层活动,组织国内外著名学者到基层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强化学会服务下沉意识,使学会的学术影响遍布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

猜你喜欢

学术年会学术交流研讨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建举行
魏群夫散文创作研讨会纪要
研讨会莫变“演讨会”
中南地区高校第三届档案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关于学术年会品牌化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会学术交流
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不足与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探索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from Gatsby in The Great Gatsby
中国大坝协会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