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仁汤辅助治疗间歇期痛风的临床观察

2017-06-27

陕西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仁汤红肿痛风

王 胜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赤壁 437300)

三仁汤辅助治疗间歇期痛风的临床观察

王 胜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赤壁 437300)

目的:研究三仁汤加减方辅助苯溴马隆片治疗间歇期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痛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仁汤加减方。治疗前后分别从临床症状、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红肿评分、功能受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功能受限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肿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54.5 %,高于对照组(40.0 %)(P<0.05)。未愈率(7.27 %)显著低于对照组(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间歇期痛风具有较好疗效。

目前痛风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我国痛风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采用积极的治疗干预痛风发作具有重大意义。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关节炎、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等[2]。因此,痛风不仅严重危害健康,同时给患者日常行动带来较大的负担,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3]。痛风发病的患者中,中年男性为主要发病群体,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后。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4],以及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5],虽然西药治疗作用明确,但副作用大,不良反应报告屡见不鲜,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往往差强人意。根据研究,痛风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6],急性发作较易得到控制,治疗方法较多,但病程较长,若不予以长期监控,易致反复发作,且由于尿酸盐的沉积,易造成心、脑、肾等病变加严重。因此,当急性发作得以控制后,应当在间歇期予以巩固治疗,控制血沉及尿酸,达到降低复发频率的目的[7]。中医对痛风病的治疗具有较多的文献记载,在长期的临床经验中,总结了辨证论治及处方用药的优势。因此,本课题拟采用三仁汤加减辅助苯溴马隆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间歇期痛风,以有效控制间歇期痛风病证的临床症状,达到积极预防急性痛风的二次发作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病房与门诊的痛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治疗组:男49例,女6例;年龄40~65岁,平均(52.7±10.4)岁;病程18个月至8年,平均5.9年。对照组:男50例,女5例;年龄39~68岁,平均(53.42±9.7)岁;病程20个月至8年,平均6.1年。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问卷调查。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苯溴马隆片(国药准字H200340348),1次/d,1片/次,早餐服用,连续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加减方[8](杏仁、白豆蔻、厚朴、滑石、茯苓、羌活、独活、防风、柴胡、泽泻、黄连各10 g,薏苡仁20 g,通草、炒甘草各6 g)水煎服。脾肾亏虚型,则加用杜仲、山药、葛根、党参、白术、牡丹皮等;如为湿热瘀阻,则加牛膝、莪术、苍术、土贝母、玉米须、络石藤、金钱草等。1d2次,餐后服,连续服用1个月。药物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在服药期间,所有患者低嘌呤饮食,忌烟酒、茶、咖啡等刺激因素。

3 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症状评分:关节疼痛评分,0分:无压痛;3分:压之诉痛;6分:压之诉痛伴皱眉;9分:压痛伴关节退缩;关节红肿评分,0分:正常;1分:局部皮肤略红;2分:局部皮肤红热,关节较发病前稍肿;3分: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发烫,关节明显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评分,0分:正常;1分:活动时关节疼痛感,但不影响正常活动;2分:活动时关节疼痛加重,影响活动,生活能自理;3分:活动时关节疼痛难忍,生活无法自理。②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分为未愈、好转以及显效[9]。③实验室指示。

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组临床症状及各指标的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红肿评分、功能受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在关节疼痛评分与关节活动受限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而红肿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略有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 实验室指标水平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两水平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的结果

3 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30例,显效率占54.5 %,好转21例,占20.0 %,未愈4例,占7.27 %;对照组显效22例,占40.0 %,好转18例,占32.7 %,未愈15例,占27.3 %;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痛风在中医的记载中属于“痹症”范畴,以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多属湿热痹症,病机关键在于湿热、浊毒和瘀滞[9]。有研究显示,秋水仙碱与威草胶囊、双醋瑞因结合用药效果显著,在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炎性因子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了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炎性因子IL-1水平。宋艳芳等[10]研究显示,以除痹定痛方与布洛芬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镇痛没消肿,降尿酸作用,且可平复患者焦虑,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已取得不错的疗效。

本病患者禀赋多“湿热之体”,加以嗜酒、喜啖膏粱厚味,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积聚之湿热壅滞于血脉中难以泄化,兼因外感邪气,侵袭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郁于骨节,客于肌肉、筋骨之间,则灼热红肿,痛不可触。间歇期以健脾祛湿、升清降独为主,临床上以三仁汤加减对间歇期痛风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方中苦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脾气,薏苡仁性寒甘淡、渗湿利水而健脾,滑石、通草甘寒淡渗。柴胡,防风,独活,羌活四味药材具有升举清阳,祛风除湿的作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泽泻具有除湿清热的作用;加以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关节疼痛评分、红肿评分、功能受限评分)均较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显著;且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的三者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尤其以关节疼痛评分与关节活动受限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显著,红肿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略有进步。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关节疼痛、红肿以及活动受限水平方面的疗效较好。

[1] 宋 洁.痛风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干预与健康教育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78.

[2] 石 白,殷海波,张锦花.痛风病的证候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31(7):549-551.

[3] 王莉杰.193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5.

[4] 杨 婷,路 敏,周 颖,等.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痛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02:122-126.

[5] 杜 静.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2):174-177.

[6] 安 琦,丁井永,蒋 林,等.中医药对痛风间歇期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9):1176-1178.

[7] 邱玲玲.双源CT痛风识别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估[D].杭州:浙江大学,2012.

[8] 庄丽华,胡家才,吴 昊,等. 威草胶囊配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4):489-491.

[9] 罗 琦.痛风方联合西乐葆及碳酸氢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386-387.

[10] 宋艳芳,刘东阳.除痹定痛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4):448-449.

(收稿:2016-11-02)

痛风/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仁汤/治疗应用 临床疗效

R59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6.031

猜你喜欢

三仁汤红肿痛风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乳房红肿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