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半夏汤加减治疗周期性呕吐66例

2017-06-27孙立明王素娟王道坤

陕西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周期性汤加减生姜

孙立明,王素娟,王道坤

1.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26),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26)

小半夏汤加减治疗周期性呕吐66例

孙立明1,王素娟2,王道坤1

1.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26),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26)

目的:探讨小半夏汤加减治疗周期性呕吐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周期性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急性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观察组66例,小半夏汤加减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呕吐指标和疗效影响性。结果:对照组治疗2周、4周总有效率为72.73 %、86.37 %,观察组为76.27%、89.39 %。两组治疗后在腹痛腹泻、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厌食、畏光怕声、恶心呕吐积分上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间歇期时间、呕吐次数、随访1年呕吐复发次数、呕吐持续时间分别为(4.55±0.88)d、(6.73±0.95)次/d、(0.74±0.51)次、(5.72±0.34)min,高于对照组(7.83±1.34)、(9.45±1.46)、(1.11±0.67)、(8.3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呕吐停止时间、KPS评分上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半夏汤加减治疗能减轻周期性呕吐程度和次数,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周期性呕吐又称为再发性呕吐,发病机制不明确,症状缺乏特异性,无典型生物学和形态学指标改变,是除胃食管返流外儿童反复呕吐最常见病因,误诊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学习,大大降低生活质量[1-2]。在治疗上西医往往对症处理,但复发率高,且副作用明显。而祖国医学将此归属为“呕吐”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记载称,“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大量文献均证实小半夏汤治疗周期性呕吐疗效确切,不仅能改善症状,巩固疗效,且中医药治疗使用方便,治疗简单,费用相对较低,患者依从性好。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小半夏汤治疗周期性呕吐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132例周期性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3~15岁,(10.3±2.6)岁;病程2~15个月,(8.4±2.6)个月;呕吐频率5~56次/d(21.2±5.6)次/d;持续时间2 h至4 d,(8.5±1.4)h。观察组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4~17岁,(10.5±2.7)岁;病程3~16(8.6±2.5)个月;呕吐次数7~55次/d,(21.4±5.4)次/d;持续时间3h~5d,(8.7±1.5)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呕吐次数、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方面具有组间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急性期予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予赛庚啶0.3 mg/d,3次/d;胞二磷胆碱0.25 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直至呕吐症状消失。另外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提高认识,避免紧张情绪,避免诱因。观察组则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生姜20 g,半夏6 g。另随症加减,伤阴者加沙参、麦冬各10 g;水停下焦、水入即吐加茯苓、猪苓、泽泻各10 g;寒湿积于中焦加藿香、白豆蔻、草豆蔻各10 g;流涎、多汗明显加牡蛎、酸枣仁各10 g;疲乏无力加黄芪、党参等益气药物各10 g;面色苍白加红花、桃仁各10 g;腹胀明显加莱菔子、神曲各10 g。以上水煎服,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完,1剂/d,连续使用4周,在治疗期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如酸梅、替硝唑片、辣条等,避免辛辣食物。

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3]观察治疗4周后在呕吐间歇期时间、呕吐次数、呕吐停止时间、KPS评分、随访1年呕吐复发次数、呕吐持续时间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有腹痛腹泻、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厌食、畏光怕声、恶心呕吐。按症状轻重有无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代表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观察治疗2周、治疗4周疗效情况。满意:呕吐症状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较满意:呕吐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能进行简单活动;不满意:患者病情变化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以满意和较满意比率之和作为总有效率。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釆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72.73 %、治疗4周总有效率86.37 %;观察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76.27 %、治疗4周总有效率89.3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 两组症状改善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在腹痛腹泻、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厌食、畏光怕声、恶心呕吐积分上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指标比较(分)

3 两组治疗后呕吐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呕吐间歇期时间、呕吐次数、随访1年呕吐复发次数、呕吐持续时间上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呕吐停止时间、KPS评分上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呕吐等指标比较

讨 论

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中,是治疗痰饮呕吐基本方,原方由半夏、生姜二味组成,半夏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和胃降逆,且有和胃安神之用,主要治疗胃不和卧不安患者。生姜温中止呕,归脾肺经,为止呕要药。现代药理学称,生姜有强烈的镇吐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胃肠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其生姜煎液能刺激胃液和胃酸分泌,其中的姜酮和姜烯酮末梢镇痛。研究[4]指出,生姜、半夏的比率为1∶1其止呕吐作用最好,但报道[5]认为,半夏有毒性,其剂量在9g以上则毒性明显增加,而生姜一般剂量均在10~30g,故1∶1剂量虽然疗效显著,但副作用也明显。而本次研究中生姜与半夏为10∶3比率,符合生姜、半夏的剂量要求。且生姜得半夏,则增强了生姜止呕作用,生姜剂量较半夏3倍有余,其止呕作用显著。而半夏得生姜,则增强生姜止呕作用,且最大限度降低半夏毒性。

小半夏汤能改善周期性呕吐临床症状,而周期性呕吐主要以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操作简单,不良反应低,患者依从性好。小半夏汤药物少,配伍精辟,可较长时间服用,和周期性呕吐的发病特点不谋而合,故小半夏汤治疗周期性呕吐有独特优势性。且中医药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小半夏汤可化裁加减,根据病情因病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故疗效显著。

[1] 王联邦.小半夏汤治疗呕逆呕吐之症34例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2(3):261-261.

[2] 孙桂莲,江雅静,姜 琳,等.46例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1):67-70.

[3] 李 萍.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8):1178-1179.

[4] 付 艳,杜 楠,李晓松,等.小半夏汤治疗胃癌化疗导致痰饮停胃型恶心、呕吐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刊,2015,5(9):77-79.

[5] 陆施婷,王海颖.《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煎服法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594-1596.

(收稿:2017-01-0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课题(YZ-1504)

呕吐/中医药疗法 周期性 小半夏汤/治疗应用

R256.3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6.017

猜你喜欢

周期性汤加减生姜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夏吃生姜益健康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地龙生姜平喘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