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的影响

2017-06-27杨志宏

陕西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补阳中风证候

杨志宏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中央医院(焦作454000)

·临床报道·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的影响

杨志宏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中央医院(焦作454000)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小板因子-4(PF4),β-血栓球蛋白(β-TG)含量及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味补阳还五汤)各60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7 d、14 d两组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 (P<0.05) 。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 (P<0.05)。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中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抑制缺血性脑中风患者PF4、β-TG含量,改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较好。

β-血栓球蛋白(β-TG)与血小板因子4 (PF4)为血小板α颗粒内的特异蛋白质,血小板激活二者即释放于血浆中。这两种与血液流变有关的因子都与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国内外已有大量对补阳还五汤及其对中风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2],但对补阳还五汤剂型的改革探究及新剂型的药效研究却为数不多。本研究观察了补阳还五汤新剂型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中PF4、β-TG含量等的影响,初步探究其药效以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治疗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10.5)岁;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11例,脑栓塞28例,间隙性脑栓塞31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3±9.8)岁;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13例,脑栓塞30例,间隙性脑栓塞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伴有头痛、眩晕、言语不清、肢体障碍、盗汗、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3]。入选者均 符合上述中医证候;NIHSS评分≥5分;无重大感染、传染性疾病;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好。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220080078)0.1 g,1 次/d,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J20070061)20 mg, 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早晚各服1剂,连续服用2周。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40 g,当归15 g,赤芍、丹参各20 g,川芍10 g,红花、桃仁、地龙各9 g,葛根30 g,入水700 ml,取汁400 ml,早晚分服,每次200 ml,连续服用2周。

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风诊断标准[4]对患者治疗前后头晕目眩、头痛、肢体情况、气短乏力、舌诊等中医证候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判定为: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证候积分改善30%以上;无效,各体征、症状无明显改善。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进行NIHSS评分[5]: 正常,NIHSS评分<1分;中轻型,NIHSS评分≤4分;中型,5分20分;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4、β-TG含量。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F4、β-TG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均有所下降,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血浆PF4、β-T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F4、β-TG含量比较(ng/ml )

2 两组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比较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 %。治疗后14 d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统计显示,对照组神经功能正常患者5例,轻型损伤16例,中型损伤28例,重型损伤11例。观察组神经功能正常12例,轻型损伤26例,中型损伤14例,重型损伤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脑卒中发病急,变化迅速,具有风行和善变的特征,故中医学命名为中风。中风古为“偏风”、“偏枯”、“瘩”、“大厥”等,其由于元气亏损,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导致患者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6]。补阳还五汤源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该方剂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有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加味能够有效提高和满足临床不同病症的辨证施治,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7]。本研究在补阳还五汤基础组方中加入葛根丹参两味中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量研究证明葛根可以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减少血栓病的发生,丹参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两药配伍,气血共调。

脑缺血后血小板行为会明显的发生异常,与血小板行为密切相关的特异物质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β-TG与PF4为血小板α颗粒内的特异蛋白质,血小板激活后,二者即释放于血浆中,反映出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程度,为血小板行为的最特异指标[8]。PF4可阻止造血细胞进入S期,对已进入S期的细胞能抑制DNA的合成,起保护造血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9]。β-TG浓度增高提示血小板释放增加,可增加血管病变进展的危险,也反映出血液呈“高凝”状态。 研究已证明[10],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中β-TG和PF4值明显升高,通过测定它们在血浆中的含量,可以判断血栓栓塞性疾病时血小板行为异常的程度。

本研究发现加味补阳还五汤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异常增高的血小板特异蛋白含量。研究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也具有改善作用,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中风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具有现实意义,临床效果较好。

[1] Montserrat SM. Are the changes in the peripheral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levels due to platelet activation[J].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 1:84-101.

[2] 胡夏逢,胡锐宁,朱承科,等.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药材,2016,39(4):891-894.

[3] 陈 琪,李国强,李惊涛.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2):2673-2676.

[4] 鲍远程,杨文明,胡翠平,等.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189-192.

[5] 贾爱明,胡文梅, 张 红,等. 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证候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14-16.

[6] 田 亮,王金海,孙润洁,等.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6,41(1):87-89+93.

[7] 刘建春,张红珍,郭文娟,等.补阳还五汤防治多发性硬化作用机理概述[J].中医杂志,2016,66(13):1155-1159.

[8] 黄玉芬,邹励宏,李 辉,等.血小板黏附作用相关因子研究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4):327-331.

[9] 王铭铭,薛 梅,寇 娜 ,等.中西医结合抗血小板治疗与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5(11):1400-1408.

[10] 刘红利,李红蓉,尹玉洁,等.通心络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6):1106-1111.

(收稿:2017-02-10)

*河南省卫计委科研项目(20130311)

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 血液流变学

R255.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6.001

猜你喜欢

补阳中风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