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27汪利君杨伟林

中医药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调神浅表性胃镜

汪利君,杨伟林

(1.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120;2.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汪利君1,杨伟林2

(1.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120;2.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及消化科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调神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情绪、症状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检查积分、症状积分、SAS焦虑量表积分及SDS抑郁量表积分比较,P>0.05,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经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积分、症状积分、SAS积分及SDS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6.67%,明显比对照组的76.67%要高,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调神针刺法能明显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调神针刺法;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由于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引起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进而出现胃痛、泛酸、嗳气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模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目前,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螺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对症治疗为主[3],但疗效有限,常常病情迁延反复、病程较长,使患者长期倍受折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中医对慢性疾病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崇[4]。本研究使用中医针刺方法,结合《黄帝内经》《脾胃论》等相关理论,进行调和气血、五脏以调神,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良好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及消化科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中关于“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海)[6]中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食欲不振、嗳气及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可有左上腹部轻度压痛。且电子胃镜下可见黏膜粗糙不平、红斑、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基本表现。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3.5±8.6)岁。将以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及治疗意愿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均愿意接受针灸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治疗前性别比、平均年龄、病程、及胃镜检查积分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对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33526H000)20 mg,每日2次;硫糖铝混悬液(广东华南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10960186)1.0 g,每日3次;伴有饱胀、嗳气、消化不良者,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5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调神针刺法”治疗,选穴: 足三里、中脘、关元、天枢、神庭和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内关、三阴交,位置参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腧穴学》第六版教材相应穴位定位取穴。选用华佗牌直径0.30 mm,长度25~50 mm的无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快速进针后缓慢刺入,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针刺1次,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胃镜检查积分评定: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大连)《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7]。0分:黏膜正常。1分: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2分:中等颗粒,血管连续均匀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3分:粗大颗粒,皱襞消失,血管达表层,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情绪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过去1周内情绪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评价,以反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 根据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及《胃肠道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9]对患者上腹胀、胃脘痛、反酸、嗳气、纳差等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其中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无活动性炎症;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胃镜下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炎症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下均无改善或加重。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积分比较症状积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检查积分及上腹胀、胃脘痛、反酸、嗳气、纳差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经相应治疗1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积分及上腹胀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积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胃镜检查及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情绪状况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焦虑量表积分及SDS抑郁量表积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经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表3 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疗效比较

经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中6例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比对照组的76.67%要高,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且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中归属于“胃脘痛”“胃痞”“嘈杂”等范畴[10-12],由于患者饮食不节、饥饱失宜、劳倦过度、情志不畅、享赋不足、六淫之邪等导致胃失和降、气机郁滞、病邪阻胃,正虚邪侵而发病[13-14]。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胃与脾相表里,两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肝失疏泄必然影响脾胃的升降出入,导致腹部胀满疼痛、嗳气等。目前中医针药在慢性胃炎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具有症状改善明显,愈后复发率低, 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不会出现耐药性等优点[15]。刘礼梅等[16]使用针药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40例,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且停药半年后,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说明针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疗效,且愈后复发率低。杜科涛等[17]使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取得100.0%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雷尼替丁的对照组82.1%。胃镜疗效也比对照组高(96.4%比69.6%),也取得确切疗效。

本研究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天枢、三阴交、神庭、四神聪、内关穴位经针刺调神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抗病能力[18]。中脘属任脉,内联胃脘,为胃之募穴,具有理中焦、补脾胃、调升降的作用。关元培肾固本,具补脾益肾、益气养血之功;天枢为大肠募穴,能化气生血、健运脾胃;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19]。此外,《素问·天年第五十四》曰“血气已成,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表示神是人体生命的主宰者,对人的形体起主宰作用,只有形神统一,阴阳调和,人才会正常运转。而心为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只有心神《素问·瘦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表示五脏安定,血脉运行和利,神得以安宁则人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相反人躁动不安的时候,神藏收无所,失神易导致人机体功能下降[20]。再结合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多具有情绪焦虑、抑郁、失眠等情况,加以配用神庭、四神聪、内关等宁心安神穴位,通过五脏六腑、精神形态等载体认识神的盛衰,指导治疗的补泻,起到形神统一的作用,达到调神以治形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胃镜检查积分、症状积分、SAS焦虑量表积分、SDS抑郁量表积分,且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6.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调神针刺法能有效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率,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斯毅.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替普瑞酮治疗效果的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37-738.

[2] 牟来品.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J].河南中医,2013,33(9):1567-1568.

[3] 吴冀川,龙恩武,陈子洋,等.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3):331-333.

[4] 黄振鹏,梁仲惠,李锦丽,等.复方台乌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10,14.

[5]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6] 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海)[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7] 张万岱.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0(8):314-317.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9] 柯晓,王清泉.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疗效评价述评[J].中医杂志,2015,56(22):1927-1930.

[10] 徐纪文.胃炎饮方对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44(5):112-114.

[11] 陈晶,刘慧多,侯志涛.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探析[J].中医药学报,2017,45(2):122-124.

[12] 张盼,程光宇,程为平.浅谈甘松的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报,2015,43(2):99-100.

[13] 张裕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7例的报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188-189.

[14] 曹秀梅,朱玉清,徐冰,等.胃炎通降颗粒治疗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3,30(6):108-109.

[15] 李颖,杜元灏,石磊,等.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Meta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1-6.

[16] 刘礼梅,李学军.针药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远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6):831-833.

[17] 杜科涛,谢辉.针刺配合灸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0):908-910.

[18] 任蓉,庄礼兴.俞募配穴针灸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4):262-266.

[19] 熊先亭.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5, 31(9):59-60.

[20] 宋莹,张宏,曹月红,等.调神在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思考[J].河北中医,2013,35(6):887-888.

2016-04-19

2016-5-20

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YN2014LN02)

汪利君(1985-),女,硕士,从事针灸科临床工作。

R245.3

B

1002-2392(2017)03-0056-03

猜你喜欢

调神浅表性胃镜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