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真实生活

2017-06-26叶介甫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碧云女飞行员机组

叶介甫

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中国妇女的翻身和解放,她们矫健的身影活跃在新中国各条战线上,并且涌现了数量众多的先进妇女人物。翻开历史,我们发现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第一批女飞行员就是这些先进人物中的代表,她们的成长足迹值得我们去追随,她们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去颂扬……

女飞行员刻苦训练终成器

1951年初,中共中央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作用,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空军开始着手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科总队选调55名女学员,送到驻牡丹江的第七航空学校学习。

这批学员到校后,编在第二期丁班。学校根据她们个人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和机组配套的需要,确定培训飞行员14名、空中领航员6名、空中通信员5名、空中机械员30名。

当时,第七航校的教员主要由起义人员和日籍航空技术人员担任,使用的教练机是缴获的美制PT-19型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器材短缺,飞机陈旧,加上女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面临着比男学员更大的困难。首先是航空理论学习,有的同志在学习上感到了许多困难,简直摸不着门路。于是,有的人信心不足了。在此困难的时刻,组织上提出为妇女争气,以“想想长征难不难,想想抗美援朝的战士难不难”为题组织座谈讨论,鼓励她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理论学习后,飞行、领航、通信进行分科专业训练,机械人员学习维护飞机课目。这些从未坐过飞机的姑娘,认为飞到天上是多么美呀!可是一到空中,她们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晕脑胀,教员刚带了几个起落,有的就呕吐起来,困难又来了。身体健壮的上海姑娘施丽霞表示:“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妇女也一定能做到。”就是这个意志坚强的姑娘,教员带她第一次飞起落时告诉她,飞行中要是感到不适支持不住时,就用手拍拍脑袋,好早点着陆。施丽霞在飞行中真的吐了起来,可她坚持住了,一直到飞完课目,也没有去拍一下脑袋。她们操纵飞机驾驶杆,拆卸发动机力气不够,就拼命锻炼,和男同志一起打篮球、跑步、打秋千、滚旋梯。练习器材少,她们就用扫把、凳子腿代替驾驶盘演练,坐在地上手拉手、脚蹬脚地练习拉杆、蹬舵。目测不准,她们就在卡车开动时练习判断运动速度。飞机降落时离地高度变化掌握不准,她们就在楼梯跑上跑下地练习。困难终于被一个个克服了,学飞行的13名姐妹都放了单飞,只有黄碧云还未放单飞,她非常苦恼,担心自己飞不出来,难过地哭了起来。同志们看到这种情况也很着急,要想方设法帮助她。首先是树立她的信心,然后找出她掌握技术的难点,让先放单飞的同志向她介绍动作体会,教员、学员一起组织起来帮忙想方法。人多智无穷,黄碧云终于克服了难点,和众姐妹一起比翼齐飞了。

航校的各级干部和教员,对培养新中国的女飞行员付出了比培养男飞行员更多的心血。1951年11月, 14名女飞行学员用时仅7个月,平均每人飞行77小时44分,全部飞上了蓝天。同时,41名空中领航员、空中通信员和机械员也陆续毕业。至此,新中国第一批55名女飞行员无一掉队,全部学成。毕业后,她们都分配到空军第十三师运输部队服务。在空十三师,她们开始进行了苏制里-2型飞机改装训练。

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

1952年2月,女飞行员接到空军指示,准备上北京,在“三八”节为中央首长和首都人民进行飞行表演。3月8日这一天,首都各界7000多名代表和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記者等来到西郊机场,他们应邀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

女飞行员共编6个机组,下午1时,6架苏制里-2型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及首都人民的检阅。飞机在西郊机场落地后,朱德、邓颖超、萧华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检阅并接见了女飞行员。朱德在讲话中热情地赞扬了全国各条战线上妇女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指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女飞行员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解放了的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邓颖超说:“今天举行女飞行员起飞典礼,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这也证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

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员。毛主席关怀地询问:“她们都成器啦?”刘亚楼回答:“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

组织上决心将55名女飞行人员全部留在北京,归空军独立第三团建制,单独编为第二大队第六中队。经过紧张的昼夜间复杂气象的训练,她们的“翅膀”硬起来了,开始单独执行任务了。第一个执行任务的是秦桂芳,当其他女飞行员知道秦桂芳就要单独执行空运任务时,都感受到了莫大鼓舞,纷纷鼓励她说:“你大胆飞吧……你拿出劲来,为咱们女飞行员打响第一炮,为大家做出好样子。”第二天,秦桂芳来到机场,大家怕她过于紧张,笑着说:“拿出你打球的那股子勇猛劲来,好好完成任务。”秦桂芳充满信心地登机起飞,终于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这就大大鼓舞了女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

圆满完成任务受表彰

1954年寒潮侵入内蒙古草原,锡林郭勒牧场上牲畜不能放牧,有些地区的牲畜已经大批死亡,上级决定派飞机空投粮食和饲料支援牧民,抢救牲畜。

女飞行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请求执行空投任务。部队决定派陈志英和她的机组执行这个任务,她们连夜进行飞行前的准备。第二天天刚刚亮,飞机就起飞了。飞机越过长城飞向内蒙,刚进入草原,天气突然变坏,恶劣气流云团给飞行带来困难。陈志英沉着操纵着飞机,勇敢前进,机组以敏锐的目光,仔细搜索着机翼下面的地形、地物。领航员首先看到蒙古包,陈志英按领航员指引的航向飞去,牧民们从蒙古包里跑出来,一个个手舞红旗向飞机欢呼。一包包的粮食和饲料,带着党的关怀和温暖,投放到牧民的手中。陈志英和同志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怀着兴奋的心情返回基地。endprint

1958年12月30日晚上,部队的除夕晚会正在热烈进行。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立即派飞机飞往包头,装运氧气后,再转飞乌兰浩特。这个任务要在24小时内完成,因为乌兰浩特钢铁厂的锅炉爆炸,那里急需焊接氧气。部队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伍竹迪和她的机组。当时的情况是,乌兰浩特地区天气恶劣,机场跑道又短又窄,而且还没有导航设备,这给机组执行任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伍竹迪同机组全体同志连夜进行了充分准备,第二天黎明,便按计划起飞了。飞机先飞包头,装上氧气后,又向乌兰浩特飞去,途中山峰重叠,强大的气流将飞机一会儿掀起来,一会儿沉下去。伍竹迪艰难地操纵飞机,不知是紧张还是因为生孩子后体力不济,她的内衣都湿透了。伍竹迪和她的战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傍晚准时到达机场上空。飞机绕场一周,巡视一下机场情况,跑道的确太短,按正常着陆方法不行。伍竹迪采用小下滑角、大油门、尽量减低飞机速度,准确地在跑道头三点着陆。飞机停稳后,钢铁工人围了过来,伍竹迪刚出机门,有人惊奇地喊道:“是女飞行员!”伍竹迪一下子被工人们包围了。一位年轻的工人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我代表钢铁工人向你们致敬。”氧气瓶卸完后,天色将晚,由于这个机场没有防寒设备,机组同志担心飞机上的导管冻裂,便不顾十几小时飞行后的疲劳,又驾机起飞返航。

那位在航校流过眼泪怕自己飞不出来,结果是最后一个放单飞的黄碧云,在执行任务中飞得很好。1958年秋季,她同机组执行专机任务,从张家口接贺龙、罗荣桓、聂荣臻3位元帅到北京。飞机飞得非常平稳,贺龙元帅问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是谁?机组回答:“是女飞行员黄碧云。”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轻轻着陆了,贺龙特意来看黄碧云,亲切地对她说:“你飞得很好,下次我还乘你的飞机。”这是首长对她的鼓励,也是对全体女飞行员的关怀和希望。1969年全国妇联授予她们机组“三八红旗集体”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一直艰苦奋斗,活跃在空军部队长达30多年,飞行时间最长的一位是武秀梅,一直到1988(53岁)才离开飞行岗位,总飞行时间为3865小时。新中国的第一代女飞行员为空军部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驾驶的飞机飞遍了祖国各地,执行空运、空投、抢险救灾、人工降雨、航空测量、科研试飞和专机运载等任务。她们为人民空军赢得了荣誉,为新中国妇女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开创了新中国妇女飞上蓝天的先例。

由于第一批女飞行员开创了通向蓝天的道路,第二、三、四、五、六批女飞行员相继培训出来,成为空军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們为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国防,为新时期军队军事变革作出了贡献。(摘自《解放军生活》2014.10.13)B③endprint

猜你喜欢

碧云女飞行员机组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插秧
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柴碧云:多面的灵气女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这波老姐贼稳”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女飞行员
余旭 烈士走好
壮阔蓝天绽放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