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亚威用生命记录彝族文化

2017-06-23

云南画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楚雄州织锦楚雄

李亚威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是国家一级编剧、专业导演。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是楚雄州的荣誉州民。

10多年来,她先后为楚雄创作了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一一告诉你一个楚雄》,电视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腊湾舞者》《彝乡赛事》,高清电影《油菜花开》及62期栏目节目《文明的故事》,原创音乐专辑《山间回声》等大量楚雄彝族题材的作品,获得了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及四川“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意大利米兰第二十九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荣誉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为了能迅速将中国彝族濒临消失的文化抢救下来,她在10多年中,在深圳与楚雄之间和时间赛跑。从未拿过一分酬金,还不断筹集款项,搭上自己的钱包,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记录彝族的文化,创造了一部又一部高质量的作品。

2000年5月,李亚威受楚雄市委宣传部的派遣,创作以招商银行已故扶贫干部臧金贵为题材的剧本《爱在远山》来到楚雄州。此时,她在深圳已创作了电视电影《深圳故事》等一系列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多项荣誉,成为深圳影视界领军人物。当时的深圳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凭李亚威集“创、编、导、拍、制”于一身的本事,广告片、企业宣传片、热播的电视剧,一本万利是举手之劳的事。可是,当她发现了一个个民间老艺人相继离世,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严峻现实。她放弃了深圳优越的创作环境,一留至今。

用生命紀录彝族文化,拍出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拍《火之舞一一告诉你一个楚雄》时,她带着摄制组在楚雄的崇山峻岭间穿梭,走遍彝族乡的10个县市50多个乡镇,行程达2万多公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有一次她在海拔3千多米的昙花山拍片,得了重感冒,她硬顶着高烧坚持拍片,烧得昏沉沉的她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如果我不行了,一定要把我的房子卖了把片子拍完啊,我是一个人,人家可是一个民族!”下山时,她还惦着另一个场景的拍摄,大家心疼她就没叫她,当她醒后得知拍摄点已经过去了时,不禁放声大哭,怪大家不叫醒她。为挖掘保护彝族古老的玛咕舞,她多次到偏僻的腊湾村跟拍起万福老人,经过她抢救、整理,玛咕舞获得外界认可和政府扶持,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随着纪录片《腊湾舞者》的播出、获奖,玛咕舞被推向世界。她拍摄了十年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获得了金鹰奖等十个国内外奖项,把彝族的村庄文明推向了国际:反映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纪录片《彝乡赛事》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荣获了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最佳创意奖。

以彝山为故乡,走到哪里帮到哪里

2003年10月16日,大姚县发生6.1级地震,正在深圳开会的李亚威马上委托人将1000元送到救灾指挥部,成为第一个捐款人。紧接着发动深圳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连夜打包装车运往大姚,第二天飞往昆明,亲自赶到震区把衣服分发到灾民手中:2006年5月,李亚威在老木坝村拍电影《油菜花开》,看到村里找本像样的书都难,马上捐出21000元帮村里建文化室:2012年1月,李亚威带着电影《荞麦花开》摄制组,来到武定县白路乡选景,看到村寨风景优美,但卫生状况极差,便和深圳爱心企业家联手出资,以“首届乡村环境卫生评比大赛”为平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山深处的彝族山寨暑立里,吃水、交通困难,李亚威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帮他们把山泉水接到了村里,修通了进出的道路:欧牧优诺的《酒歌》高亢明亮,李导听了却很心疼,为了让她看到外面的世界,临走去商店给她买了一台“索尼”电视,叮嘱她多看节目开眼界,掌握科学发声:文化人李如秀痴迷彝族刺绣收藏研究,经济困难,李亚威主动帮她承担女儿上大学的费用。在楚雄,得到过李亚威帮助的人数不胜数……

彝州人也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回报李亚威的无私付出。

板凳山小学的孩子把假期采的蘑菇晒干了,寄到深圳“李妈妈”的家中:每年石榴、核桃下来的时候,总有老乡会成麻袋地捎到州委宣传部,要求转给李亚威。

2007年,李亚威积劳成疾,在拍片现场晕倒,后被确诊为宫颈癌,以她的资历,可以到全国任何医院治疗,但她却选择了楚雄州医院手术,她说:“我爱这里,即便死在这里,我的心也是安宁的”。

手术当天,家属等待室里,从州里领导到山村百姓,站满了焦急的人群。老木坝村的村长揣着村里家家户户凑的780元,提着家养的壮鸡,坐马车转汽车,行程300多公里,到医院看望李导:如今,彝家山寨杀猪宰羊常常会给她打电话,请她来。

倾心竭力,为彝州培养艺术人才

2009年,武定县环州乡大山深处的16岁傈傈族女孩玛嘉加朵参加“罗婺国际民歌节”,被李亚威发现,把她带到深圳,提供所有生活学习费用,全方位培养,并专门为她在深圳拉起一个创作班子,拿出多年的积蓄,耗费两年时间,为她精心打造了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的个人专辑《山间回声·玛嘉加朵》,荟萃了玛嘉加朵用彝语、傈傈语、国语演唱的14首原创歌曲。经过三年多的雕琢打磨,玛嘉加朵参加2013年央视“寻找刘三姐”专业歌手大赛,通过激烈的竞争,夺得首届全国总冠军,同时获得“最具人气奖”。

在楚雄,只要她发现有艺术天分和潜质的年轻人,她都会助其成长成才。彝剧演员杨智苹,歌、舞、表演、文才均不错,是块有潜力的导演苗子,李导不断辅导,还安排她到深圳接受专业训练,所有交通食宿费用全包:电台记者罗南擅长大型活动策划,她深感人才难得,第二次见面就送了一台小高清DV机,希望他学会拍摄,多关注晚会和赛事:电视台编导杨永愉,李导一直带着她做场记,现在已成为电视台的主力:起先连构图都犯难的苗红山而今摄像、录音、制作“一条龙”:摄影师王川、纳晓龄成了州电视台的业务骨干……为了更快更好的帮楚雄培养人才,今年年初,李亚威又在楚雄成立了工作室。

搭建山与海的桥梁,推动深圳楚雄的交流合作

在李亚威的联络推动下,深圳市文联与楚雄州委宣传部、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与楚雄州文产办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宣传文化、政协、文化产业等系统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2013年,楚雄州人民政府、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秘境彝州·传奇楚雄”深圳行系列外宣活动。2014年,通过深圳文博会楚雄彝族刺绣走向世界。2015年1月,深圳市政协和楚雄市政协联姻共同举办了“光明行——姚晓明博士白内障免费手术献爱心活动”。

今天,李亚威又继续走入中国彝族的角落,不仅拍楚雄,还有红河州、凉山州、贵州毕节等彝族的不可复制的影像文化,她和彝族结下的情义重如山,情深似海。她仍匆匆奔走在大海与大山之间。

离开故乡勐海县勐混镇的20年,我无数次回到这里。稻田边,耕者喜获丰收的场景依旧让我感动;谈话间,制陶老人无奈的目光让我红了眼圈;“家园”里,各种时代“成果”在人们生活中留下的印记让我感叹。高速发展的社会带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对傣乡的记忆。

那时候,我家周边有很多傣家村寨,里面家家住的都是传统傣楼。每逢寨里的人乔迁新居都会宴请乡亲邻居,村民还会请来“赞哈”(傣语民族歌手)赞歌,我最喜欢这样的日子,盼着天天都有人乔迁新居,因为不仅能“蹭到美食”还能听到动听的歌声,何其美哉!

傣家寨子的姑娘们,内着多彩且嵌着花边的紧衣,外着艳丽无领短袖小衫,其中袖口和腰部极窄,下着花样筒裙长及脚面,加以银带系腰:傣族姑娘多爱留长发,一缕及腰秀发,加上花巾作缀。相比之下男性要“黯淡”许多,大襟无领短衫,长筒裤,配青白头巾。而如今,很多年轻傣族女孩和男孩早已不再穿那样的服饰,女孩儿穿的是高跟鞋、短裙和露背外衣且留着卷发,男孩则穿上了耐克鞋、牛仔裤和T恤衫。有一些女孩走上了时装模特的职业道路。传统的傣族服饰,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

我記得看过邻村妇女织锦的场景,她坐在一个像床一般大小的木制框架里,将面料组织在中央用细绳悬挂的排列着的木板上,两脚踩在下方的脚蹬上,通过手挡脚蹬完成织锦。而如今,很多织锦的老艺人已经没有了传承人。我拜访过一位织锦的老前辈,即使她的儿女都会织锦,但是已经不敢让他们以织锦为业,而是贷款开了餐厅。如今织锦已经作为国家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宣传进行保护。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只能在纪录片中再次看到织锦的过程了。

时间会让一切成为过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改变是一种历史的常态。然而却也有一些不变之物,那就是记忆,那就是灵魂。那些植根于灵魂深处的过去,注定将化作永恒的记忆,陪伴着我们度过无数个过去与将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终将成为美好的怀恋。”

最甜家乡水,最美是乡音,水甜乡音美……作为从西双版纳走出的孩子,我深爱着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无论数十年后,“她”会有怎样的改变,我想做的,是透过镜头,记录这里的美和朴实,留住我的傣乡记忆。

猜你喜欢

楚雄州织锦楚雄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名家与楚雄
传承
写在受降日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