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研讨助力校本课程建设
——记株洲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现场展示交流会

2017-06-23徐旺

湖南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游泳校本教材

本刊记者︳徐旺

聚焦核心素养研讨助力校本课程建设
——记株洲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现场展示交流会

本刊记者︳徐旺

针对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选题随意、过程不规范、开设不持久、特色不鲜明等问题,5月19日,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株洲市教育学会小学校长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小学优秀校本课程现场展示交流会。在现场交流会上,株洲市6所获得湖南省小学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的学校做了经验交流,并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作为东道主,栗雨小学特别安排了“小足球”种子课程的大课间展示和“小雨点”种子课程千人诗会展示。充满活力而又震撼的场面让与会老师享受到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之美。

如何结合本校的特点,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与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核心素养视域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本期刊发部分学校的优秀校本课程,期望给全省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些路径和思考。

栗雨小学:“小苹果”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栗雨小学依据“栗雨”校名和杜甫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根据春雨润物无声和教育大道无痕的相似性,整体构建了以“雨”文化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学校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构建了“种子课程”体系,并依据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两项,开发了“小苹果”科学探究种子课校本课程。“小苹果”科学探究种子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思维习惯,学会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学校组建了一支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团队,将“小苹果”科学探究种子课作为校本课程必修课,选取适用于三至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创编了配套教材。教材内容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设计了各种相关活动。全书分成生活科学和创客空间两大部分,其中生活科学包括光的魔力、空气探秘、有趣的水、奇妙的生命四大部分,创客空间包括实践成长、科技创新两大部分。编写体例包含目标、准备、实验探秘、知识小贴士等,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栗雨小学的校本课程实施专职专教,全面授课,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在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中,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为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在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真正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白鹤小学:“思维列车”滋养生命的活力

白鹤小学的校本课程研发始于2004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老师们越来越关注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编写数学校本教材、开展数学思维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学校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研发了“思维列车”校本课程,创编了校本教材《思维列车》。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思维列车》六易其稿,删除了繁、难、偏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增加了数学活动和数学文化,形成了数学知识、数学活动、数学文化兼顾的内容结构。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以数学教材体系为主线,坚持“1233导探”模式,注重课堂内的“三放三收”,将数学课程的部分拓展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同时利用每周一节的数学校本课进行专题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把学科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定期举办“数学节”,开展“智力抢答赛”、数学灯谜竞猜、校园数学探秘、跳蚤市场等数学体验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的乐趣,展示学习成果。

何家坳小学:“诗词国韵”润泽细无声

何家坳小学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作为“国学立品”课程基地校,学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历时15年,历经三任校长,围绕“国学立品、德艺双馨”的课程理念,构建了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校情、学情,在校本课程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诗词国韵”校本课程;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国学教育课程化研究》,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尝试在校本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诗词国韵”校本课程从三个维度,即兴趣习惯、知识积累、能力发展,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设计课程发展目标。学校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核心,以国学知识积累和文化感悟为辅助,以经典选编、主题架构、模板设计为主要呈现方式,按照螺旋上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六个年级进行校本教材设计,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词国韵》。

在“诗词国韵”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必修课,纳入总课表,并由参加国学培训的语文种子教师任教,保证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学校“七彩阳光评价体系”,开展“七彩阳光”争章活动,建立学生的“古诗词”考级制度,等等。

栗树山小学:“生活工艺”让美在体验中生长

栗树山小学位于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芦淞商贸群的中央位置。学校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从事的是服装加工、服饰销售、装饰品的产销工作,这为学校的“生活工艺”校本课程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学校从2000年9月开始,充分运用这一特有的教育资源,相继开展了《小学服饰研究教学实验》《我的服饰我做主》《服饰设计》等课程。2005年,学校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将校本课程拓展为“生活工艺”。在“生活工艺”校本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在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促进了生命的成长。

在“生活工艺”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将培训和研讨向全体教师开放,让教师们在体验中充分发挥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许多学科老师加入到了该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中,成为了“能工巧匠”。

学校还将“生活工艺”校本课程设计成活动课,每个年度都确定一个主题,主题活动的开展具有延续性和时代性。比如,以校园主题活动“湖湘少年在成长”为平台,开展了“了解湖湘文化、品尝湖湘美食”小巧手活动。从最开始的纸盒创意装裱到“湖湘文化”作品制作,从“湖湘小吃”展板制作到“美食拼盘大会”,学校不但拓展了“生活工艺”的活动形式,让社会和家庭参与其中,还拓展了活动场所,把制作台搭到了学校的操场上,让孩子们现场制作,现场比拼。

六0一中英文小学:“六六爱拼读”让你爱上英语

作为一所中英文学校,六0一中英文小学抓住英语学习的难点,自2011年2月开始,围绕Phonics自然拼读教学开发了校本课程“六六爱拼读”,希望通过开设能助师生成长、切合学科实际、符合学校校情、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让小学英语课程的“麦田”阡陌相通,师生能穿行如风,收获成长,走向新的麦田。

学校在每个年级开设英语活动课,形成“3+1”的英语课堂结构,并开发了校本教材《六六爱拼读》,制作了相应的教具、学具。2016年修订的教材,对58个音素及阅读素材进行系统编排,注重绘本故事与音素教学内容的整体统一与拓展延伸,在内容上更侧重习得规律的应用,以实现“认读音素、阅读消化”,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针对孩子们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课程实施目标:通过掌握Phonics,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的发音,实现听音能写;利用对应关系记住单词的拼写,实现见单词能读。

作为小学PEP教材的补充,《六六爱拼读》目前已在学校一至四年级全面实施。为提高学生的音素意识,一方面,学校打破传统教材的约束,整合丰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感悟与积累;另一方面,每天安排“Phonicstime”,让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在Phonicstime得到练习与巩固,实现教学内容的课堂延伸。目前,围绕校本教材,学校组织了各种英语活动:拼写大赛,六六看世界,朗读比赛等。

株洲外国语一小:“游泳”绽放生命教育之花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株洲外国语一小以生命教育为支撑,开设了“游泳”校本课程,并纳入学校必修课,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引进专职教练执教。

为提高课程实效,学校创编了《游泳》校本教材。教材充分考虑各学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了游泳等级目标,包括从第七级紫海豚到第一级金海豚,每个等级适合的年级段以及需要达成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每一学年的等级目标提高自己的游泳水平。六年级毕业时所有学生必须达到四级绿海豚的目标才能获得游泳结业证。在《游泳》教材的理论指导下,实践课程根据每个年级的级别目标,以及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游泳技术的练习与巩固。

目前,学校游泳课程的实施经历了从游泳课程全员参与到组建游泳训练班和花样游泳社团,到开展活动、参加竞赛,再到推动省级游泳项目发展的过程。

如今,株洲外国语一小的学生有近6000人次参加了游泳课程的训练,学校无一次溺水事故发生。学校学生的游泳成绩令人瞩目,自2010年至今,学校游泳代表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比赛的冠军。

猜你喜欢

游泳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