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料行为后果 提升理性智慧
——“品德与社会”课堂培养理性智慧的实践策略

2017-06-23陆宏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预料品德与社会后果

□ 陆宏英

预料行为后果 提升理性智慧
——“品德与社会”课堂培养理性智慧的实践策略

□ 陆宏英

理性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智慧。“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任。对此可以通过运用教材故事、记录表格日记、填写价值单等手段,引导学生预料行为后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智慧。

品德与社会 理性 行为后果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做事不计后果,任意妄为,严重影响了同学间的交往。这是一个人缺乏理性的表现。理性是指导我们实践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智慧。笔者曾读过浙师大金生鈜教授早期的一篇文章《教育为什么要培养理性精神》,文中指出“理性关系到生活目的和生活价值的决断和追求,表现了一个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和历史中的人的自我负责的精神和对生活的自我治理的能力,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实践反思态度。我们依赖它反思我们的知识、思想、行动、制度等。一个理性的人具有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明智地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的能力”。立足学生当下生活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理性有其必要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理应更加重视通过实施让学生善于预料后果的实践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智慧。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

一、善用教材故事,提升预料行为后果的意识

“故事屋”是教材的常用活动板块。以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出现在教材中的故事共有11个(如表1)。

表1

仔细观察与思考可以发现,这两册教材安排故事屋板块的课文主题主要聚焦在个人的成长与交往方面,教材呈现的引导功能主要在于让学生说说故事带来的启示或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因此,在教师日常的教学中,常以听读故事、讨论书上问题作为故事屋板块的主要教学方式。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一课,学生交流“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这个故事的感想,说来道去就是一个道理,朋友之间要宽容,我们应该像被扇耳光的人一样,忘记朋友的不是,记得朋友的好。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但没有理性的智慧。相反,另一位教师善用这个故事,安排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讨论:

“面对朋友的不理性行为,你认为可以有哪些可能性的选择来处理这个冲突?”

“请你审慎思考,每一种可能性选择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你认为故事中这个被扇耳光的人有没有考虑各种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请阐述你的理由。”

“假如被扇耳光的是你,你会选择怎么面对这个冲突?为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生首先理性分析了被扇耳光的朋友面对这个冲突可能采取的行为:①大骂,打回去;②极其愤怒,大哭一场,与朋友绝交;③隐忍,原谅朋友,但以在沙子上写话的形式排遣自己的伤心并借此告诉正在生气中的朋友自己的真实情绪。接着,学生探讨了这三种可能性选择分别带来的不同后果:①矛盾升级,可能双方受伤;②友谊破裂,不会出现之后的舍身相救;③行为冲动、过激的朋友会静心反思并感到内疚,会被朋友的宽容感动,友谊继续维持并可能更深。最后,教师让学生揣摩故事的主要人物在行动之前在多大程度上顾及后果并迁移到个体做出的选择,从而让学生明白,面对交往中的各种冲突,充分预料自己所将采取行为的后果会帮助我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和行为。

如果教师能够时常这样借助并善用教材故事屋的每个故事,鼓励学生预料各种可能的行为后果,然后再引导学生明智地作出选择,久而久之,学生预料行为后果的意识就会得到增强,行为选择也就会显得更加理性。

二、利用表格日记,加强预料行为结果的实践

所谓表格日记,是指在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表格形式简单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费神思考,然后决定做或不做某事的经历。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针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不文明行为的现状,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明确团结友爱、遵守规则、互相合作、共同进步是集体生活共同的目标与追求的同时,还需要让每个学生明确理念必须用行为来说话。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记表格日记并进行交流,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表格帮助学生记录“费神思考的行为及其后果”(如表 2)。

表2 我的表格日记

表格日记的设计首先是着眼于单元整体目标,因此它的运用将贯穿在每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之中。学完一课,便引导学生思考“围绕学习主题,经过费神思考,你决定做或不做的事情分别是什么?做或不做分别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及时记录经过费神思考后具体的行为实践并进行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我们会不时要求全体学生详尽阐述他们每一个行为事件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如一位同学在学完《做班级的小主人》一课后记录自己费神思考决定做的事情是轮到晨扫按时完成。做好晨扫带来的结果首先可以不为班级丢分,不被教师批评;其次对自己也有好处,可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即使天冷也要告诉自己要早点到校,因为有晨扫任务;再次坚持这样做会得到教师、同学的表扬和肯定等。如果不这样做会被批评扣分,会遭到同学的责怪,并且自己也会产生不负责任的思想。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尽可能地讲述自己决定做或不做的行为后果及其实践感受的过程,其实这也是学生自主厘清晨扫这个行为背后价值观的过程。

以表格日记为载体帮助学生加强预料行为后果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与整理,自主选择行为、理智分析行为后果、具体实践决定做的行为并体会过程中的感受,这样的方式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它使学生有责任检查自己的行为或思想并独立思考和决定他们的真正需要,教师没有把个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教师所做的,仅是提供一个载体帮助学生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而这样的机会越多,学生理性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并理性实践的经历也会越多,这样的经历势必会提升学生的理性智慧。

三、借助价值单,提升预料行为后果的水平

所谓价值单,类似于目前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常用的学习任务单,可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为个体学习所用,主要立足学生的原有生活实况将某一发人深思的陈述和一系列问题置于纸上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并亲自完成价值单,之后教师再以价值单为载体组织讨论,从而确定学生当前对后果认识的最高水平,通过同伴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彼此倾听对方的立场和观点,那么相对比较成熟的思维认识会对相对不成熟的思维进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朝着高阶认识水平发展。

如四年级上册“生活在集体中”这一单元的学习,单元导入中就告诉学生,学校和班级是我们又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起学习与生活,需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能更美好。但是学生实际的班级与学校生活,总是存在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同学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每天都在发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缘故造成不少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均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关注后果,顾及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因此,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填写触及学生生活中常会面临的问题的价值单(如表 3),促使每个学生对各种行为后果进行理性思考。

表3

学生在填写价值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看看能否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想想是否想要更改自己的选择,帮助学生亲历过程并产生一个更高水平的想法。如有学生选择1,说明他对行为后果的认识仅仅是在惩罚水平上进行思考,因此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自身利益的需要,从而在水平2这个层面进行思考;当学生仅专注于自身利益,我们还可以询问被他人喜爱或认可这样的事情他是否更在意(水平3)。诸如此类的讨论,意图在于激励学生更加明智、懂事并使其对后果的认识水平能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理性智慧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的价值取向是培养有道德的人,是帮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通过品德课程学习,促使学生在专门的时间和空间里对自己的以往和现在正在过的生活进行整理与反思,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将来要过的生活进行规划与展望。因此,以帮助学生预料行为后果的实践策略来提升学生的理性智慧,使学生发展成为践行德性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及实践意义。

[1]金生鈜 .教育为什么要培养理性精神[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3).

[2]路易斯·拉思斯 .价值与教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R.默里·托马斯 .儿童发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0)

猜你喜欢

预料品德与社会后果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复盘破7前夕境内外汇市场走势: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调整
Five golden rules for meeting management
考考你
料事如神
众荣的后果8则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