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则不通 采购管理痛点解析

2017-06-22赵艳丰

现代家电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采购员交货订单

赵艳丰

C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老牌厂商。该公司的采购模式仍处在与供应商询比价格签订单阶段,不能满足C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也与当今注重供应链的利益分享及订单快速反应并不相符,而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原材料成本能占到商品总成本的60%~70%,原材料采购在企业战略合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采购管理,就成为当下家电企业突破行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能够“生存”已是很多家电企业苦苦追求的目标了,因为在企业外部,同行之间的价格战不断吞噬着厂商的利润;在企业内部,人力成本费用持续地上升,企业组织体系渐渐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广大家电厂商唯有深耕挖掘自身企业潜力才能抵御行业当下的困境。

而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原材料成本能占到商品总成本的60%~70%,原材料采购在成本控制、保障生产、内部各业务单元间协同、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战略合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采购管理,就成为当下家电企业突破行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C公司为例来谈谈家电企业采购管理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给业内人士带来启示。

C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老牌厂商。该公司的采购模式比较原始,仍然处在与供应商询比价格签订单阶段,这与当今家电业注重供应链的利益分享及订单快速反应的理念背道而驰,此采购模式已严重不能满足C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C公司的采购管理为整个公司的运营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在哪些方面产生制约?

顺藤摸瓜 痛点在哪里

C公司的采购模式可谓是非常传统、简单的。即其采购部一直沿袭以拉动采购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围绕确定采购需求、供应商询价、议价、下订单、跟踪订单、跟踪交期、收货、付款等流程进行采购日常工作,其并未与现代的供应链采购相融合。

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一般都采用和C公司相类似的采购原则,这种模式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早期,企业在生存阶段,管理的方式都比较原始和简单,也没有形成团队。原始的采购管理方式确实适应资金、人员、规模有限的初级阶段,一旦企业进入规模化发展,传统采购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

这种粗放式的采购体系已不能适用行业发展,具体存在的问题突出有如下几点。

1.订单按时交货率低。

在C公司的供应商中,部分供应商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对需求方的交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重要意义并未深刻理解。

其次,供应商生产运作模式落后,致使在生产计划、加工、运输等任何一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无法保证交货及时性。交货不及时,等于丧失了市场销售机会,更别说抢占市场,已经有不少经销商反映由此所带来的订单和销售流失。直接影响整个供商链条、包括资金周转。

2.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导致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C公司的产品线较为丰富,根据订单进行牵引让各部门进行配合,致使采购管理常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采购工作,增加了采购人员的工作强度。

这也对供应商交货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时效性要求,造成供应商无法进行相应的预测和配送计划,同时也会造成供应商多品种小批量的送货,使得相关系统成本增加(物流费、仓储费、仓库检查、收料费用等),间接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双方在其中都没得到好处,不利于公司与供应商间的战略合作。

3.采购流程问题,容易滋生腐败。

在营销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后,采购人员根据订单需求,在SAP系统导出物料需求,采购员再根据物料与多家供应商议价确定供货。若在多家供应商能按时按量供应物料的前提下,C公司采购分配管理流程不明晰,采购分配比例由采购员确定。采购员按照平时供应商的价格、服务、交期等评判标准来分配采购比例,但主要评判还是以价格为主导。

但对于供应商来说,在淡季他们为了分摊固定成本而低价竞单,在旺季供应商则会先满足于利润较高的客户,导致交货不及时或不接单,对C公司的生产配套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伤害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另C公司并无制定物资采购比例的相关管理办法,采购员分配订单权利过大,容易滋生腐败,引起采购员与供应商串通的可能性。实际上,不仅C公司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绝大多数的家电企业,成为理顺供应链中的“毒瘤”。

4.采购员专业素养急需提高。

由于采购员每天都在处理日常事务,在C公司采购流程中常发现采购员不熟悉业务知识而盲目听取供应商建议,导致成本增加,甚至对物料特性及功能了解甚少,这样的情况难以提升采购人员的管理水平。

5.采购信息系统落后。

每天清晨,C公司的采购人员都要依据销售部门下达的生产订单需求,在电脑系统中将物料需求导出,针对每个生产订单,采购员都必须手动制定物料分配表。这对大型的生产企业来说,每天都有繁多的生产订单要下达,采购员必须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导致采购员整体效率降低,更无从在采购专业知识方面取得突破。

6.管理层不重视采购管理的战略作用。

很多家电企业的管理层非常重视市场端的销售,认为销售才是生产型企业的利润源泉,往往忽视了采购的重大作用,采购只要将采购成本下降1%,就可以给公司带来5~8%的利润增加。事实告诉我们采购管理就是向管理要利润。所以采購、研发、销售三者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因素。

7.呆滞物料使公司经营遭受巨大损失。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出的物料需求,与多个供应商对所需要的物料展开询价及议价工作,然后将物料份额对供应商进行分配和执行,最后是跟进物料到厂的进度并及时将物料入库,待生产使用。但是每年C公司都有大量积压物料进行处置外卖,变现后取得的收入仅为原值的50%不到,对公司增强盈利水平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追根溯源 为何“不通”

1.原始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

C公司仍然运用原始的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即通过销售部门确定客户的需求汇总后,下订单给采购组织进行生产活动。C公司缺乏销售与运营计划体系的协调,内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跟沟通,无法提前做好与供应商的物料预测计划,往往会出现供应商无法按时按量交货的情况。

2.C公司对采购的地位认识高度不够。

该公司认为采购主要职责就是保证采购价格低、为生产齐套保驾护航,但并未将采购部放到与营销、研发部同等重要的位置。采购是整个供商链条中基础的一环,也是重要的一环,其是产品生产成本和品质的保证。

3.采购管理流程制度缺乏系统性梳理,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

C公司在《采购分配管理办法》、《物料标准化管理办法》、《订单需求预测管理办法》等并未制定有效流程和制度,给公司带来诸如滋生腐败、降低系统效率、产生大量积压物资、交货及时性降低、物料通用性差、增加管理费用等问题和风险。公司化运作需要制度化,与“团伙”和“团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4.C公司各部门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导致采购物料过多,产生大量的积压物资。

分析其原因既有采购部门对于长周期物料的过量采购,又有客户订单的变更或是取消订单,造成积压物料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C公司内部各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缺少整体的协同性,导致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采购漏洞如何查补?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请关注本文下篇的内容解析和建议。

猜你喜欢

采购员交货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中考话“水”
长纤纺纱机交货量复苏
RMA预测2015年美国轮胎交货量为3.12亿条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招聘采购员
精于服务Advance Auto Parts选择JDA提升交货能力,增加利润,改善服务水平
浅析出口外贸采购员岗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